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星 《经济经纬》2002,(2):70-73
在世界各国的房地产证券化中,以美国的住房二级抵押市场和证券化最为成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人(Mortgage Backed Securilization-MBS),而这与美国政府的有效干预密不可分,通过对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政府行为的分析,就如何发挥我国房地产证券化中政府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能为我国即将推出的房地产证券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住房抵押贷款谎券化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一顼重要的金融创新,它发端于美国,并推动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住房需求的稳步发展,使房地产业成为巨大的金库。我国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房地产金融在支持房地产商品市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住房抵押贷款的流动性问题,银行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住房需求者的贷款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抵押贷款在支持住房市场方面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为了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繁荣,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成熟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吸引广大公众投资者支持房地产商品市场,将是很好的选择。本文拟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面临的挑战,以及住房抵押贷款赞券化在我国的应用等作一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蕾 《经济视角》2013,(9):39-4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以来,房地产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1970年美国首度发行了住宅抵押贷款转付证券(Mortgage Pass Throuh,MPT),揭开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序幕。从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各国普遍实施的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工具。但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暴露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此,我国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同时,必须防范其风险,避免发生像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的金融灾难。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次贷危机起源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通过分析次贷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促进我国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可以提供一些启示:要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防止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充分认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完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有效防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是发展我国房地产金融的重要环节。本从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类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入手,指出建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客户信用信息系统,创新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工具,实行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有效规避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最好出路。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并得以迅速发展,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也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发展最迅速,最具有活力的金融产品。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随着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已由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践操作阶段,以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现状为基础,分析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房地产抵押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本文对住房贷款证券化进行简要的介绍.指出在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的困难与障碍,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房地产抵押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本文对住房贷款证券化进行简要的介绍,指出在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的困难与障碍,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启示,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我国房地产贷款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如发挥政府作用、改善金融环境、组建专门的住房抵押证券公司、完善风险机制等一系列有效防范和控制新时期贷款风险和完善证券化市场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捷 《经济论坛》2010,(4):61-6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生于美国,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创新的一个新亮,点,也是我国发展住房金融的一个切入点。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与其他金融工具一样都是风险与收益的结合体。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刚刚起步,所以深入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风险防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房贷证券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贵蓉 《经济师》2008,(3):237-238
随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所以急需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文章结合次贷危机分析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模式,指出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模式。但是需要从次贷危机中吸取一定的教训,使得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验了宏观因素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风险的影响。目前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研究大多集中在微观领域,本次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凸显出各国宏观经济因素的国际传导作用,这一传导轨迹启发我们将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风险的研究从微观回归到了宏观视角。作者选择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5年以上住房贷款基准利率、国房景气指数以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四个变量,针对建元2005-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建模,从宏观角度检验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市场的信用风险问题。结果表明,利率与违约率正相关,国房景气指数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与违约率负相关。另外,利率对违约率的影响较另外两个因素要大。其政策含义在于,监管部门应加强宏观经济运行分析,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调控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冲击;维护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警惕房地产过热的负面影响;强化信息披露;提前制定资产价格风险释放的应急方案。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证券化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其它非抵押债权资产上,并且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实践中,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其精妙的构思、开拓性的服务,促成了住房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推动了美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0多年来,我国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开发和运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解了居民住房紧张的局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将对我国深化住房金融改革、扩大市场有效需求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既是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结果,也是房地产创新的动力.本文从银行与个人投资者二个角度论述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优势与效应,分析了我国引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难点,并对其本土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申思聪  曾峰 《时代经贸》2008,6(9):203-20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既是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结果,也是房地产创新的动力。本文从银行与个人投资者二个角度论述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优势与效应,分析了我国引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难点,并对其本土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透析与规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 ,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是呼之欲出的必然趋势。但是应该指出的是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 ,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即将推行的今天 ,有必要分析其风险 ,采取必要的措施 ,防范于未然。本文从风险来源的角度 ,具体分析了证券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旭丹 《现代财经》2002,22(1):51-52,5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的建立,发展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和外部相关环境的完善密切相关,在短期内应着重促进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和实行证券化外部相关环境的完善,为发展证券化创造必要条件。在中长期内,则应通过试点小规模发生住房抵款债券逐步探索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证券化实施方法,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建立住房抵押贷款证关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张建华 《生产力研究》2002,(6):60-61,6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我国今后住房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 ,但我国目前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时机尚未成熟 ,因为还存在着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各银行缺乏开展证券化内在动力、抵押贷款一级市场规模偏小和缺少大规模机构投资者等诸多障碍。当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相关的基础性工作 ,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9.
1.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以银行贷款为主,所以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多元化房地产融资机制,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手段:首先是培育和发展住房抵押二级市场,试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施住房贷款证券化,不但可以扩大商业银行的融资规模,还会使整个资本市场与房地产金融市场有机互动,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效降低银行开展住房贷款业务成本。  相似文献   

20.
李秀娜 《经济师》2008,(1):122-123
中国各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迅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势在必行。而证券化过程中的提前偿付风险是影响住房抵押证券定价的主要因素。文章从提前偿付风险的影响、成因及防范三个方面对提前偿付风险进行阐述,使读者能对提前偿付风险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