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传统纹样更是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纹样作为平面设计中的装饰元素被大量运用,发掘和总结传统纹样中的形式美,色彩美,妥善运用,能有助于我们将其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使其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
王孟昕 《魅力中国》2010,(17):208-208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证明了纹样之历史的悠久。纹样作为平面设计中的装饰元素被大量运用,发掘和总结传统纹样中的形式美,色彩美,妥善运用,能有助于我们将其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使其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3.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纹样丰富多彩.纹样作为平面设计中的装饰元素被大量运用,发掘和总结传统纹样中的形式美、色彩美并妥善运用,能有助于我们将其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使其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4.
赵虎群 《魅力中国》2013,(17):111-111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优秀文化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十足。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厦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导致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逐渐没落。尤其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更难发现我圆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踪影。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让“中国风”吹遍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概述,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的几点建议,希望给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杜兰兰 《魅力中国》2013,(11):76-76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在今天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怎样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平面设计两者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具有民族化特色的、中国式风格的现代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个性。如何在设计教学中挖掘并利用好传统文化元素并在平面设计中大胆创新运用,已成为平面设计师和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俞扬  陈雅倩 《魅力中国》2014,(8):281-28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的艺术创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特别是在平面设计中,开始融入了较多的新时代元素。为了能够使平面设计体现出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业内人士避渐将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融入到其中。基于此。本文将对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平面设计中的艺术创作及其发展提供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7.
魏敏  李冯君 《魅力中国》2013,(31):277-277
吉祥图案属于传统图案的一类。含有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价值,本文深入探索其中的文化内涵与表现特征,阐述并分析其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关系。这将会使我们在反璞归真的后现代设计浪潮影响下,更恰如其分的分析运用传统的吉祥图案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手段。并将会对运用吉祥图案进行设计的优秀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与此同时还会对随意套用吉祥图案的设计进行否定,以此来警示现在的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图案是智慧的先民在长期历史中留下的巨大艺术宝库,可供后人享之不尽。作为中国人,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图案,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之中,这必定会为现代平面设计带来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设计在西方发展了百年,而在中国现代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因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的早期平面设计教学从内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过于单调,传统工艺美术型的设计教育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理念、新思维不断介入人们的生活,中国的平面设计应在实践与探索中思考与寻找设计的未来之路.这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设计在两方发展了百年,而在中国现代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因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的早期平面设计教学从内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过于单调,传统工艺美术型的设计教育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理念、新思维不断介入人们的生活,中国的平面设计应在实践与探索中思考与寻找设计的未来之路.这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程瑶 《魅力中国》2010,(3X):209-209
平面设计是人们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是信息传达的交流载体。本文以现代平面设计为研究对象,梳理和分析传统造型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问题,阐述了其对现代平面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飞白做为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一种笔墨语言形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平面设计中.飞白的欣赏价值极高,尤其耐人寻味的是黑与白的边界,有的若丝线、有的若细沙、有的若斧劈,有的若烟雾……在一笔一划中尽显笔墨的韵味,在极简中体现东方的笔墨神韵.这种笔墨语言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越来越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不凡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杜艳 《新西部(上)》2012,(12):185-185
文章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日本现代视觉艺术的源流,因此,日本现代广告设计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影响、色彩影响、文字编排影响、纹样编排影响。加之日本本土的艺术侵润,而体现了鲜明的艺术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陈健 《魅力中国》2013,(32):396-396
在经济全球化和资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艺术设计正在飞速发展和融入世界。中国的平面设计,如何跨入世界级设计水平,如何与其他国家顺利的沟通交流,如何设计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喜爱并且读的懂设计作品,是现代平面设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当我们去深入剖析我们的许多设计作品时,不难发现l在现代的设计中.中国与西方的在色彩、形式和电脑科技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文化的意境,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的理解方面,我们的作品缺乏的是文化内涵.缺少的是民族特色,缺少的是现代时尚的概念和现代化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这也正是我国平面设计落后的根源之所在,将中国内在的精神和文化素养以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形式表现,是发展“我们中国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一奈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牛怡晨 《魅力中国》2013,(25):42-42
本文首先对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探讨。并运用这一理论对中国传统纹样加以分析,以求更深刻的理解“张力”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吕丹丹  宋魁彦 《发展》2011,(12):128-130
在对传统民居隔扇的研究中,格心纹样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传统民居隔扇格心纹样的研究,采用归纳与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出传统民居隔扇格心纹样构成的基本特点及规律,换一个角度解析隔扇格心纹样,有助于人们对传统纹样的重新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7.
赵秋菊  李冉  曹春雷 《魅力中国》2010,(20):225-22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这众多的文化中。装饰纹样以其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性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传统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这些光辉绚烂、多姿多彩的装饰图案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生息中创造,并与中国的礼制和儒家、道家、宗教以及风土人情等融合,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逐渐发展、成熟,成为现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造型体系。这些传统图案在各个时期都创造了令人叹服的工艺品,青铜器、陶瓷、丝绸、漆器、金银错、玉雕、牙雕、砖石雕刻、刺绣、编织、蜡染等等。就是到现在这些装饰纹样仍在建筑、室内装饰、服装、陶瓷、包装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所用,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祥云图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斗拱形象,无一不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为我们做出的贡献。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类型繁多,一般按照装饰纹样的内容和来源及寓意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8.
刘燕 《魅力中国》2013,(13):286-286
涂鸦作为一种新的街头文化艺术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追捧热爱,受现代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的转变和影响,涂鸦艺术又有了新的展示平台,成为平面设计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涂鸦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巧妙结合,使“涂鸦”逐渐成为具有更高艺术追求的艺术形式。同时带来了新的产业链,极大的丰富了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给整个设计领域带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通过研究涂鸦艺术的特点、精神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探讨涂鸦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效果。以及涂鸦艺术在平面设计领域里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王磊 《魅力中国》2011,(11):264-264
汉字作为汉语中最基本的文字符号,是炎黄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中国文化坚实的载体。汉字及其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影响与启迪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和认识它,从而充分发掘其中包含的中国哲学,更深入地利用汉字进行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平面设计中的意义,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指出在平面设计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不断地丰富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促进我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