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兵 《魅力中国》2013,(8):159-159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征彪 《魅力中国》2012,(32):139-139
情境教学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对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陶冶情操、拓宽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高传玺 《魅力中国》2013,(32):104-104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相似文献   

4.
徐从寿 《魅力中国》2013,(22):204-204
小学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实际,以培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如何让生活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衔接,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就这方面谈谈本人的几点感触。  相似文献   

5.
王秀萍 《魅力中国》2010,(13):127-127
新课程更加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使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具有更多的情趣性。作为小学生,除去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外,他门几乎很少接触到其他资料中的数学,对生产生活中的数学了解得不多。因此,我注意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大量渗透生产生活中的数学内容,使课改实践成为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桥梁。这一举措也给数学课堂吹进一股春风,带来浓浓的生活气息,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康俊科 《发展》2020,(5):87-87
情境导入是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热情,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空中突破自身局限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深化数学知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使学生强化自主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7.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让数学课堂成为一个灵动的世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动态探究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情景实践活动和讨论交流中参与探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会云 《魅力中国》2014,(16):213-214
我们对数学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学生如何去学,如何通过有效的目标来调整数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因此在新课标条件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就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王香梅 《魅力中国》2014,(27):123-123
目前初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  相似文献   

10.
赵昌枰 《魅力中国》2013,(5):278-27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工具,是学习的工其,是工作的工具,是生活的工具。而在中学课堂结构,语文是基础的的课程,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必须掌握最基本的工具,可见语文课是多么的重要,相对而言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在这个时代,应试教育让素质教育慢慢取代,而原先的教学模式也被取而代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刘文志 《魅力中国》2014,(27):121-121
创新是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来都是在个体或群体的创造中发现出来的。人类智力的开发离不开创造,教学方法的发明创造又赋予智力开发以新的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在继承、贵在创造。我们在重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同时,善于学习中外先进教育理论,在继承的同时,注意创新。  相似文献   

12.
陈娟 《魅力中国》2013,(31):354-355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所学。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能利用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这些资源的最佳运用形式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即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王华忠 《魅力中国》2013,(34):143-143
近年来,我校围绕构建卓越课堂开展数学教研工。何为卓越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算得上是卓越课堂呢?我认为卓越数学课堂应该是:优化课堂教学,能高效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协调好各个教学要素的相互关系,发挥出最佳教学功效,让学生在愉快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杨莉 《魅力中国》2014,(2):131-13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有趣的课堂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学习不应被动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应用题教学更是如此,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关注细节,才能充分显示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课堂魅力.细节犹如音符组成乐曲一样,让课堂绽放先彩,呈现精彩.  相似文献   

16.
王冬梅 《魅力中国》2014,(26):134-134
数学教学也是学校学科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问题是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营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取到高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金波 《魅力中国》2014,(20):210-210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所以,我们要用活用好教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段军萍 《魅力中国》2013,(11):227-227
小学低年级学生感知不够精确,注意力难以持久,对数学中的抽象概念、严密逻辑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巧妙编制一些数学儿歌,能很好地突破这个难题。因为儿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他们备感亲切、生动,所以易学、易记。  相似文献   

19.
张健 《魅力中国》2014,(16):123-123
一段时间来,我市掀起了新一轮课改热潮,以“高效课堂”作为改革方向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打造和谐、高效、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但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为高效的课堂,怎样创建高效课堂,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欧荣辉 《魅力中国》2010,(19):236-236
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无效益和效益高低的唯一标准。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首先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坚持以生为本,实施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