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而巫术仪式是世界各民族童年时期的一种原始宗教性的文化活动。巫术仪式中的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彭松  向勇 《新西部(上)》2012,(10):244-244
本文从节奏和巫术的概念入手,分析了节奏对于人类和体育的意义以及巫术与动作节奏的关系,探讨了原始体育的形成过程。认为巫术是早期体育萌芽的雏形,这两个的结合是通过“身体节奏”来实现的,巫术中的身体活动充满节奏感,体育运动也是节奏感极强的身体活动,两者的相似之处恰恰就是他们联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荆楚巫术信仰剪纸以招魂、避邪、祈福为特色,受到巫文化和佛道思想的影响,以原始生殖、繁衍为内涵,族群标识为功能,经历了由原生形态到次生形态、再生形态的发展历程.该文论述了荆楚巫术信仰剪纸的演变轨迹,揭示了其传承与演变的文化内涵,认为荆楚巫术信仰剪纸在当代民众生活中仍然是陪衬民俗事项及人生仪礼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晋北赛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仪式剧,它曾经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许多农村。从赛戏漫长的历史流变中,我们可以看戏曲文化对它的面貌以及兴袁演变产生的巨大影响。艺术上的局限与赛戏文化土壤的改变造成了赛戏的衰亡,如今它已绝迹舞台,但它散落在民间的历史信息向我们透露了几百年前民间演剧的原始形态。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民间祭祀剧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浅析巫术     
于静 《新西部(上)》2009,(12):145-145,141
本文分析了巫术的起源、巫术与医术的关系及演变;现代社会中遗存的巫术的现象及影响,提出正确认识、处理和研究巫术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姬娟 《新西部(上)》2009,(10):124-124,129
本文研究我国西汉时期的求雨、止雨祭祀仪式,认为宏大的场面,复杂的规定和议程,是人们在神秘莫测的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的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中国巫术的发达完善,这一现象同时存在于世界各地。在弗雷泽的顺势巫术的解释下,荒诞可笑的求雨和止雨活动却把当时人们的心理活动又一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雄性长矛,是天地间的惊雷,缺牙长者,是慈祥的故乡。远古时,我们在山中狩猎,棍棒卷起狂风,刀枪出手收获猎物,我们踏歌回村。这是土家先民"阳秽避邪,禳灾纳吉"的祭祀仪式傩戏,是原始韵味和狂野奔放的舞姿。那些粗犷洒脱、刚柔相济的勾脚、提膝、扭腰转体动作,是原始初民在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8.
<正>贵池傩戏是安徽古老稀有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佛教圣地九华山下的刘街、姚街、梅街、棠溪、桃坡、元四、渚湖、清溪、茅坦、里山一带。它是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佩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戏曲艺术形式。据清代贵池人郎遂所编《杏花村志》记载,贵池傩戏源于对昭明太子的祭祀活动。明嘉靖《池州府志》对贵池傩戏活动内容有较明确的记载:"凡乡落自(正月)十三至十六夜,  相似文献   

9.
恩施地区自古以来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农耕社会。历史上由政府主导的开发都通过对恩施地区设官分职来加强控制,对经济结构调整来发展生产,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古代的两次开发经过了羁縻州郡制度——土司制度——改土归流的演变,同时封建领主经济也转变为封建地主经济。这两次开发加强了恩施地区同中央的联系,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浅谈了巫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自社会科学产生以来,巫术就被当做是迷信活动被人们遗弃在艺术的角落.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潜藏在巫术背后的一种傩文化开始被世人关注.巫觋活动成为民俗表演展现在世人面前,人类学家和艺术家们也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巫术与艺术.  相似文献   

11.
杨捷 《魅力中国》2011,(9):54-54,56
“悲剧”来源于西方,它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祀,从诞生开始就占据了西方文学主流的地位,并一直被认为是“最高的诗”。中国戏曲悲剧与西方古典悲剧分属两大戏剧基本系统,拥有各自的民族意识和审美观念,从而使中西悲剧产生巨大差异,形成不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郑文 《新西部(上)》2009,(10):123-123,127
本文研究分析了羌族原始信仰的源流。主要表现在崇尚巫术,敬祀鬼神,尤以羊为图腾,同时保留着浓厚的自然崇拜习俗,信奉天神和崇拜白石。  相似文献   

13.
王心同 《西部大开发》2011,(2):188-188,190
巫术本身不是艺术,也远离现代生活,但是,巫术活动却可以激发艺术设计分子的诞生。本文主要论述了巫文化灵诡艺术的特色,阐释其当代应用中的主要内容及其效用。  相似文献   

14.
王天玉 《黑河学刊》2014,(2):69-70,125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行为,巫术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巫术的存在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虚幻心理,同时也折射出人类趋利避害的主观意愿。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巫术信仰一直在民间长期流传,而且从事巫术活动的巫师大部分是女性。现主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女巫”的存在,用钩沉历史的方法分析“女巫”的文化意涵、社会地位与人生境遇。巫术信仰既然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而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山海经》中古人对山神祭祀祭品分类,阐释了肉类、玉石类、谷物类、杂类等祭品和祭祀方法,进而探讨《山海经》所反映的时代,人们思维方式上的特征以及人们的信仰观念.首先,体现出当时人们推己及神的思维方式.“祭祀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古人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人与神之间而产生的活动”;其次,在祭祀方法方面,体现出人们对于血的崇拜.血是生命的象征,对血的崇拜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叶云佳 《新西部(上)》2009,(6):112-112,114
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都有一个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神话的演变叙述体现出民族的文化取向和话语权的归属。汉民族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一女娲和西王母,以其演变的历程显示出以父权为中心的神话体系的建立,演变叙述中女神的神格逐渐与传统母性价值切合,使原始母神最终成为传统文化塑造的母性原型。  相似文献   

17.
张婧 《魅力中国》2013,(14):82-82
《九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颇具原始宗教色彩和人情味的巫歌,出现于战国末年楚国这个“信巫鬼,重淫祀”的国家中,是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形成的,这是在原始思维之下,楚人面对自然、社会等问题而和神展开的交流,这种交流充满了宗教般的热情,带有神秘性和魔幻性。  相似文献   

18.
常丹 《中国报道》2014,(5):74-74
4月5日,川西平原最隆重而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2014中国·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盛大开幕,这是历年放水节中内容最丰富的一届,除按照古制进行的祭祀拜水仪式外,还增加了丰富且独特的民俗表演。  相似文献   

19.
白英 《中国西部》2012,(29):126-139
我从小生长山西阳泉,小时候每逢农村的祭祀活动上,都会看到五彩缤纷、斑澜绚丽、造型逼真的面塑,那时候,我不懂什么礼节,只是对满桌的祭品很感兴趣,印象深刻。旱就产生了把这一瑰丽的面塑艺术品拍摄下来的念头,苦于没有机会。恰逢前几天,阳泉市郊区西南舁村有一场隆重的民间祭祀活动,负责制作面塑的是阳泉市河底镇胡怀英,以手艺精巧远近闻名,她特意约我们前去拍摄,因为,这个活动上,需要一百多组面塑,场面和气势都属于近年较大的,我听到这消息,不由得兴奋起来。  相似文献   

20.
从《周易》出发,来看巫术文化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概述了巫术的三大文化起源:自然难题的无法克服与解答、人盲目相信自己能够解决一切自然难题、人的头脑中存在着"万物有灵"、鬼神观念;论述了神秘而独特的象数占筮巫术;说明了巫术是早期人类的"科学",有助于人类看清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把握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