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人际信任水平来影响农村民间借贷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农户获得民间借贷的可能性,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社会资本增加带来的人际信任水平的提升,即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人际信任,进而影响农村民间借贷;同时,亲友信任与他人信任对农村民间借贷存在明显差异,遵循差序格局特征。进一步考察社会资本、人际信任对不同类型农户民间借贷约束的影响发现,社会资本对因交易成本高造成的民间借贷约束的影响更明显,而农户通常对来之不易的他人信任更为珍惜,不愿轻易动用这一部分社会资本,因此他人信任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农户受交易成本约束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际信任理论出发,提出农户联保制度的二维结构——村民信任关系与农户连带责任,进而分析二维结构所产生的四类农户联保乡村模式。并提出,农户联保制度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村民信任关系和农户连带责任的有机结合,为此需要增进村民之间的信任关系、加强连带责任与村民信任关系的融合、营建良好的乡村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3.
任乐  王苗苗  曹方坤  王性玉 《征信》2023,(10):87-92
农户借贷信任问题一直是普惠金融工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社会信任谱系的演化,农户借贷信任逻辑和信任模式也必将发生改变。遵循社会信任谱系演化发展的规律,归纳不同阶段农户借贷信任机制的演变逻辑和借贷模式的演变规律,解析农户借贷关系信任、制度信任和数字信任机制重构的三重维度,进而构建基于融合信任观的数治化金融创新模式。研究结论对促进农村数字化普惠金融改革创新与实践,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借鉴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员工心理契约与人际信任之间的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心理契约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方法:采用Kickul和Lester(2001年)编制的心理契约量表项目及Rempel和Holmes(1986)修订编制而成的《信任量表》改编项目进行调查。结果:(1)心理契约与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4**)。(2)心理契约对人际信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754,p<0.001)。结论:企业中员工的心理契约是否得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到其人际信任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陈敏 《中国证券期货》2013,(3X):243-243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对南京某高校156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论:大学是个体人际信任形成的重要阶段,相关部门应该把握这一实际,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社会干预,提高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6.
顾玮 《中国外资》2012,(4):45-46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委托国家统计局在全同10省份抽样调查获得的20000万份调查问卷数据对这一主题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劳动者平均年龄增加、家庭中在校学生数量增多,外出打工人数增多会使能接受的利率下降。而家庭收入、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到达最近金融机构的时间以及是否有过借款等因素对利率有着正向的影响。特别的,当农户之前借过有息借贷时,能接受的利率相对越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委托国家统计局在全同10省份抽样调查获得的20000万份调查问卷数据对这一主题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劳动者平均年龄增加、家庭中在校学生数量增多,外出打工人数增多会使能接受的利率下降.而家庭收入、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到达最近金融机构的时间以及是否有过借款等因素对利率有着正向的影响.特别的,当农户之前借过有息借贷时,能接受的利率相对越高.  相似文献   

8.
对于P2P网络借贷而言,信任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在P2P网贷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信任关系,其中投资人对P2P平台的信任受到一系列制度因素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研究P2P网贷中制度信任的模型,并以中国P2P平台投资人用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投资人与借贷平台间信任关系的制度因素。结果显示投资人对P2P平台审核与评级系统、违约风险保障的感知会对制度信任产生最为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在当前中国社会信任状况下,P2P网络借贷向纯粹线上中介的模式转型仍面临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民间借贷特别是农户借贷高发的现状,分析了民间农户借贷的特点,并从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弊病角度剖析了农村民间借贷盛行的原因,提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疏通民间融资渠道,培育全新的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延敏  宋增芬 《海南金融》2010,(4):76-79,86
农户未来借贷需求状况是过去的借贷经验、现有及未来家庭经济状况、农村借贷市场状况的综合反映,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机构开发农村金融市场,不仅需要了解农户的已发生借贷行为,更需要把握反映农户预期的借贷意愿变化状况。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山东省农户未来借贷需求变化的特征主要有:农户对未来借贷资金使用意愿的变化导致农户未来借贷意愿显著下降;农村信贷政策区域化特征形成了农户未来融资次序表现为亲戚、正规金融机构、朋友;农户的融资次序存在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疆21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新疆农户非正规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STATA软件,采用Probit模型及Tobit模型,分别估计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借贷意愿及借贷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房屋价值、医疗支出、家庭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距离和正规借贷利率是共同对农户非正规借贷意愿及借贷规模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正式金融的不足,增进农村居民的福利。对于低收入农户,民间金融却无法满足其金融需要,所需资金只有通过国家的扶贫贷款和贫困救济才可能得以满足。小额贷款的存在可使中收入型农户增加取得贷款的途径。因此,包括民间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在内的其他金融组织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国家应该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使其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服务。  相似文献   

13.
将农户借贷行为分为是否借贷和借贷来源选择,采用辽宁568个农户家庭的随机入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研究农户借贷的福利效应。结果表明:社会关系不强和交易成本较低时,农户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服务;广泛的社会关系和低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农户借贷,并能提高农户借贷的消费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兴化市农户民间借贷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农户借贷来源、用途、期限以及利率等角度分析该地区农户民间借贷行为特征,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怡 《金卡工程》2010,14(7):263-264
企业间个人层面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信任对企业间信任与投资关系有重大影响。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关系变量,构建结构方程,通过smartPLS软件进行验证。结构显示:人际信任比人际关系对投资关系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企业信任。本文对这一结论的解释是:在中国的环境下,在企业交往中人的因素占有很重要的比重。而人际交往往往需要上升到人际信任或企业信任,才能带来更多的投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户正规借贷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描述农户经营性的正规借贷需求并探讨农户家庭正规借贷需求可得性的决定因素,包括家庭特征、户主的年龄结构、承包的土地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正规借贷需求与正规贷款可获得性均主要取决于其生产经营方面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借贷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借贷市场中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的借贷行为事实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构建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借贷行为博弈模型,对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存在制约条件下的行为及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博弈分析.同时根据博弈分析结果,对农村金融发展提出建立农户个人信用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部河南省410户农户资金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户资金借贷的可获得性不强,资金用途上呈现非农生产的特征.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较少提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贷款普遍受到较多的信用限制,其中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功能更是弱化.虽然民间私人借贷信用形式灵活,但借贷范围较窄,借贷也不活跃且较少满足农户大额贷款需求.文章针对中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山东省1440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和计数模型分别考察了影响农户借贷可能性和实际借贷数额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家庭支出、家庭余钱使用、在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的次数、借款用途均显著影响农户的借贷可能性和实际借贷数额;户主年龄与借贷可能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形,表明受教育程度高且年富力强的户主更容易获得数额较大的借贷。此外,户主的打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借贷利率和借贷规范仅对实际借贷数额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