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套利是一种基于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而建立的套利策略:通过在资产的历史交易数据中寻找价差的变化规律,然后由计量模型进行模拟并预测未来价差变化,设定交易及止损阈值,由计算机程序根据市场的实时信号发出交易指令获得套利收益。本文主要介绍了时变GARCH模型、Ornstein-Uhlenbeck过程、Kalman滤波模型等较常用的动态统计套利模型,并在最后总结了统计套利的最新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
冯佳  祝锦波 《时代金融》2015,(8):124-125
统计套利是基于统计方法,构造金融资产投资组合,挖掘套利机会以求获得投资组合的市场回报。把协整统计套利方法引入分级基金和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交易中,分析分级基金组合(SFS)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高频数据之间的协整关系,利用价差模型配对套利的损益发掘分级基金和股指期货的套利机会,结果表明分级基金和股指期货之间存在统计套利空间。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传统的协整模型下的计套利方法,采用滑动更新数据的方法,即每一次平仓后,更新股票对的时间价格序列,重新进行建模。用更新的价差波动率作为判断交易信号,结合更新的配比系数配置仓位,实现了较好的套利。  相似文献   

4.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债期货成为市场参与者管理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在容量不断扩大的国债期货市场中,套利交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市场的交易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本文选取2015年3月20日至2018年2月28日我国5年期国债期货和10年期国债期货的1分钟收盘价,构建基于GARCH模型的高频套利方案,对样本内数据和样本外数据分别获得5.59%和4.56%的绝对收益.  相似文献   

5.
《财会学习》2011,(2):38
在我国期货市场上,可运用哪几种套利交易形式?(北京市刘志强)专家:期货套利交易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不同交割地点、不同交割时间和不同交割商品三种模式。与此相对应,形成了跨市套利、跨期套利和跨品种套利三种最基本的套利类型。一、跨市套利跨市套利是在不同市场之间进行的套利交易行为。当同一期货商品合约在两个或者更多市场进行交易时,由于区域间的地理差别等因素,各商品合约间存在一定的固有价差关系。但由于两个市场的供求影响因素、市场环境及交易规则等方面不完全一致,价格  相似文献   

6.
商品期货的出现是为了规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而期货套利交易的出现意在规避期货市场单边交易的风险。本文选择以棕榈油期货和豆油期货进行商品期货跨品种套利的实证分析,利用SPSS和Eviews软件对棕榈油和豆油期货的价格进行相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及误差修正,并利用去中心化价差序列来确定交易信号。所得套利结果表明,在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市场的情况下,长期均衡的期货之间套利仍然"有利可图",而套利效果取决于阈值的确定和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无风险套利的角度,利用2014年8~9月期权交易的买卖报价数据,采用事前和事后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沪深300指数期权仿真交易市场的效率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事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沪深300指数期权仿真交易市场确实存在着理论上的套利机会,但套利机会较小.事前分析显示,盒式价差条件和看涨期权牛市价差条件在延迟时间处于0~1秒时套利收益均值大于零,存在有效的套利机会,而其他套利条件则不存在有效的套利机会.但延迟时间超过1秒后,买卖报价仍维持套利机会的可能性迅速降低,市场逐渐趋向有效.  相似文献   

8.
个股期权在我国已开展仿真交易,期权作为一种衍生工具,在投机获利、套期保值及套利中均可发挥作用。当不同期权的权利金和执行价格之间存在一定价差时,投资者可以使用期权组合交易进行无风险套利。通过对不同期权组合进行构造,找出在各种组合策略下可以获得无风险套利的条件,并使用我国当前个股期权的仿真数据进行验证,发现无风险套利组合策略具有可行性和应用价值。进一步分析存在这种无风险套利的原因,并指出在进行套利组合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统计套利的概念,对沪深300股指期货IFLX0、IFLX1合约,通过ADF和EG两步法检验其平稳性和协整性,利用统计套利的方法发现价差稳定性及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研究成对交易方法下套利机会存在的可能性。选取2010年4月16日至2011年3月31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计算模型下套利收益。  相似文献   

10.
股指期货是以特定股票指数为标定的标准化期货合约.ETF拥有基于一揽子股票又可在交易所申购赎回的特点,能很好的模拟现货指数走向.本文将传统协整统计套利引入股指期货与ETF的期现套利中,运用协整的思想观测套利对象的日数据及高频数据下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最后用残差模型及价差模型做排出配对套利成本的损益分析.分析结果发掘了ETF与IF300配对交易的交易机会,表明在国内ETF与股指期货之间存在一定的期现套利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统计套利的概念,对沪深300股指期货IFLX0、IFLX1合约,通过ADF和EG两步法检验其平稳性和协整性,利用统计套利的方法发现价差稳定性及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研究成对交易方法下套利机会存在的可能性。选取2010年4月16日至2011年3月31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计算模型下套利收益。  相似文献   

12.
豆油和棕榈油的模型套利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期货新品种的不断上市和期货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期货市场上的套利交易机会不断涌现,参与套利的交易者也越来越多。如何确定套利的交易方向和进出场时机,一直是套利交易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油和棕榈油合约为例,借助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建立豆油和棕榈油的套利模型,可以为豆油和棕榈油的套利交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跨期套利是指利用不同交割月份合约之间价差的异常变化进行等量反向交易以赚取利润的交易方式.它之所以能够运作成功,是因为同种商品不同时期的价格是明显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国债期货市场活跃度与交易量稳步提升的现实基础上,本文探究国债期货跨期统计套利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在投资实践中发挥最大效用。首先基于协整理论构建套利策略,回测结果显示在头寸较少时能够取得有效的正向收益。针对收益进行阶段性分析后可知,跨期价差的平稳震荡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而价差的趋势运行则会降低胜率。为提供策略择时思路,针对跨期价差进行理论定价分析,并从理论与实际交易结构两大层面探究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历史视角结合价差的显著趋势行情验证上述影响因素在实际判别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进行黄金期现套利时,首要解决的是如何选择参与套利的合约,其次是判断价差是否有套利机会.  相似文献   

16.
银行应做到创新有度,避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即任何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必须围绕贸易融资的本质进行。套利是当前金融市场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交易行为之一。套利交易一方面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交易工具,活跃市场交易,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套利交易也加大了市场的波动,增加了市场交易的风险,同时也加大了监管难度。可以说,套利交易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干散货运输现货与衍生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GARCH模型来估算干散货各类船型市场远期费率的波动序列,以此作为市场风险的测度,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各类船型市场的即期运费与远期费率之间的引导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各类船型子市场的买卖价差、远期费率以及对市场波动的预期之间的回归模型,以描述干散货运输衍生市场买卖价差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Capesize型船的即期运费引导远期费率,而其他船型的即期运费与远期费率互相引导;各种船型市场的远期运费的买卖价差与FFA正相关;大型干散货船型(Capesize和Panamax)的远期运费的买卖价差与FFA的预期波动呈负相关,而小型干散货船型(Supramax和Handysize)的买卖价差与FFA的预期波动之间的关系不显著;Capesize型船的FFA的预期波动对其买卖价差的影响比Panamax型船更大。  相似文献   

18.
期货具有的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和杠杆效应的功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他们出发点和动机各有不同,主要为两类:一是纯粹为在市场中赚取价差收益,二是为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不管目的如何,从资金运作的角度来看,风险控制是交易的首要条件,而在期货市场各种交易方式中,套利交易属于低风险交易,适合各种类型的投资者,尤其是大资金的运作。  相似文献   

19.
期货具有的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和杠杆效应的功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他们出发点和动机各有不同,主要为两类:一是纯粹为在市场中赚取价差收益,二是为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不管目的如何,从资金运作的角度来看,风险控制是交易的首要条件,而在期货市场各种交易方式中,套利交易属于低风险交易,适合各种类型的投资者,尤其是大资金的运作。  相似文献   

20.
当资本市场处于分割状态时,交叉上市的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通常存在着同股不同价现象。针对此价差的问题,本研究将探讨若以此价差作为投资策略基础,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及市场上无放空限制的情境下,是否可以产生套利机会。实证结果显示利用两股价的价差问题作投资策略,确实可以得到套利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