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行政区划与我国的行政区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区域经济是我国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奇异区域经济现象。本文介绍了行政区域经济的概念及其特征、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并从行政区划层面提出促进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对策,包括改革行政区划体制、建立跨行政区的经济协调机构、经济区域化与城市化结合对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城市区划和布局是影响区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甘肃省要把向西开放战略实施到位,并且不断提升水平,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要在省域西端建立经济实力强、国际影响大、文化内涵深和流动人口多的门户城市。但是,目前甘肃西端的城市布局显然不合理,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依据现代城市布局理论和行政区划优化理论,对甘肃省西端城市布局和行政区划的科学调整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建立新的酒泉市和敦煌市的战略设想,并依据酒泉市和嘉峪关市的实际情况,对该地区的行政区划关系提出了具体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3.
所谓区域金融,主要是针对我国现行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区域经济的要求二者间存在的摩擦与矛盾而提出的,其特别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大金融”意识,是介于国家宏观金融与省级地方金融之间的一种中观层次。区域金融的实质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和现行的金融运行格局,通过区域内非同一行政区划间的金融联系与开放,建立起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和金融政策,进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先导和催化作用。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健全环渤海区域金融组织在环渤海区域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上,总的思路是:本着“经济发展需要”的原则,在科学分…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财政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的不均衡日益扩大,这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应该积极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的调整,文章主要阐述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并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完善税收政策以消除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调整投资政策以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引资能力,以此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行政区划调整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文献多从财政分权和官员晋升竞争等角度解释我国区域发展,较少分析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以2003年广东佛山"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作为案例,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估了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的发现表明地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能够实现市场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快地方经济增长。这为我国地级层面近年出现的"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现象提供了一个经济学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均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各地的经济结构不同,各地区所受危机影响的程度也相差较大。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我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给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本文系统分析了长期以来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成因.并提出在我国现今经济环境下,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睿  荆蕙兰 《辽宁经济》2023,(11):82-87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行政区划格局在工业化发展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其调整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4—1957年),新辽宁省组建后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区、县级的区界重组为主;第二阶段(1957—1965年),辽宁省专区进行了较大调整,在“大跃进”运动的背景下撤销专区,实行市管县,后又恢复专区建制。辽宁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为城市工业建设提供粮食、原材料、劳动力保障,促进了工业化建设;但也造成了城乡、工农关系失衡。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要吸取历史教训,坚持行政区划调整目标服从于国家发展需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市内部结构优化重组,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萍 《改革与战略》2014,(10):75-77
技术创新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复杂的耦合关系,二者交互影响、相互制约。文章认为,技术创新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区域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提升和经济结构合理等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主要通过环境营造、要素供给和开放性提升等方面促进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从促使二者协调发展的角度看,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结构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模式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区域科技金融、强化区域经济政策引导和加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区城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城经济发展为主导产业的调整升级提供了空间和动力.文章在评述相关理论基础上,阐述了从产业结构变迁研究区城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并论证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提出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涉及社会稳定及经济成本等问题,目前进行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不现实;但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对省与省之间、省内各县市之间的行政区划进行集中调整还是很有必要,滨海新区就是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传统行政区划主要考虑的是政治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这些行政区的经济功能十分突出和明显,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发展要求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走出一条区域联合之路。立足行政区划,并且超越行政区划是经济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旅游合作的障碍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学  李秀斌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8-141
文章分析了粤港澳的区域特殊性,剖析了该区域的旅游合作中存在的社会制度差异、“行政区经济”制约、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三大障碍;评述了该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得失。文章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的四个方面:统一区域发展观并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力;调整行政区划结构并创新旅游合作宏观协调机制;创新区域旅游合作的制度和环境,整合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和要素;开展旅游产业的深层次合作,形成有效的微观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散长剑 《特区经济》2008,(2):173-174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区域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江西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途径。江西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使其能够尝试不同类型的区域合作,但江西目前在参与区域合作中存在不少战略性的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破解跨越现有行政区划障碍与合作方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两个难题",就必须以合作的制度基础建设为抓手,形成激励相容的参与合作机制。本文从"跨界治理"的视角,借鉴欧盟旅游一体化的跨界治理经验,研究长吉图区域旅游合作的制度基础,提出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跨界治理体系,为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和科技进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完善的区域知识产权制度对推动环渤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中要的作用,也关系到环渤海区域与世界接轨与合作的问题。因此,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不断完善和规范环渤海渔区知识产权合作机制,把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对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区域行政合作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海波 《特区经济》2008,(11):45-47
目前,长三角区域行政合作的发展陷入一系列困境,但是泛珠三角区域行政合作却取得很大成功。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与启示,本文提出坚持共享区域合作成果,制定区域合作规范,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成立区域合作机构,重新规划区域行政布局等构想来促进长三角区域行政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区域经济格局亟需深度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区域经济是一种海陆经济、高技术经济、开放型经济、综合性经济。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沿海省市的支柱产业。海洋区域经济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地区行政分割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本着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打破地域和行政的分割,加强海区内不同省市间的优势合作。推动各海洋经济区域内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增长极在沿海地区实现互补互通,共同构成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形成机制、区域合作秩序与区域协调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新世纪中国政府的重大方略。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作为一个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尤其是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也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同时还是一个国家管理体制的演化问题。只有通过国家管理制度改革,形成区域合作机制,促使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克服行政区划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负面影响,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才能有效推追区域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省际行政区边缘经济协作中的政府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协作中的地方政府协调有其特殊的经济动因,也同我国行政区划体制紧密相关,本文在分析我国省际行政区边缘经济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提出省际行政区边缘经济协作及协作中的政府协调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没有充分认识行政区边缘“自然区域”和“地缘经济”属性;区域公共利益分化使政府协调动机难以稳定,期待合法化整合,这是我国省际行政区边缘经济协作中政府协调的两大困境.与之相对应的对策,一是进行省际行政区边缘文化认同和整体意识构建,达成具体的政府协调方略和措施;二是政府应积极建立协调与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应充分发挥协调的网络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