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探讨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及对策对于促进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演变梳理,重点分析了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并针对项目选址、地块分布零散、质量难以保障、后期管护疏忽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短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对策建议,旨在切实解决新增耕地的弃耕现象,保护我国的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可以为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依据。文章以华池县怀安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实施使得耕地综合质量分值从42.01提高到84.48,耕地质量状况显著提高;土地整治是提升耕地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需强化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平整工程建设,重视耕作层土壤改良工程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3.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是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基础,是落实耕地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其成果可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的诸多方面。文章以南京市高淳区的耕地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耕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等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成熟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综合评定和划分了高淳区的耕地质量等别。  相似文献   

4.
谢君  樊伟 《北方经济》2011,(18):90-92
重大工程项目,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任务,通过整治农地、复垦废弃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实施节水灌溉,提高高产农田比重,增加商品粮产能。为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  相似文献   

5.
曾德洛 《中国西部》2014,(21):29-30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在土地资源方面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荒地、水土流失等现象。因而国家将土地整治工作提上议程,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发挥最大价值。本文以我国的土地整治发展历程为大方向,结合广东省的土地资源改革,探讨土地资源整治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白银市2011~2015年土地整治为研究目标,根据分析白银市土地整治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各县区整治规划完成的情况、规划项目实施分布情况、土地整治项目安排执行情况以及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投入情况5个方面对白银市2011~2015年土地整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黄山市为例,在明确其土地整治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区位、经济社会等条件对进行黄山市土地整治分区,分析适宜各区域的土地整治方向,并提出完善区域土地整治的相关对策,旨在为黄山市今后开展土地整治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郑敏 《乡镇经济》2010,1(1):125-126
2009年9月,作为安徽行政学院第四期县处级干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的学员,结合学习内容和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实地调研了合肥市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和深入研讨,深刻认识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已经成为搭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精神,结合新形势下土地整治规划的要求,以前期对西安市各区县调研成果为基础,提出了新一轮西安市整治规划需要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市地整治、内涵挖潜,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认识和方略。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按照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要求,各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基于垦区土地的实际构建情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大胆创新,加快垦区土地整治工作的推进。本文将对垦区土地整治的思路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敏  梁猛 《特区经济》2006,(9):139-140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在我国被称为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二次革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践中资金的缺乏影响了该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从土地收购储备融资现状出发,指出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外不动产证券化的实例,提出土地证券化是推进城市土地收购储备顺利进行的一种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12.
黄宝中  陈纪忠 《特区经济》2007,(12):201-202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高等学校在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首先阐明设计西部地区高校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着重分析设计西部地区高校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西部地区高校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