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经济研究》2016,(4)
金融发展是决定东道国吸收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文章梳理了FDI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既实证考察了FDI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影响的门槛效应,也检验了FDI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国内投资和人力资本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FDI对人均实际GDP的拉动作用会逐渐增加;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地区,FDI主要通过促进国内投资及增加物质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中等地区,FDI可以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种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FDI既可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要素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FDI溢出效应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的学者开始对影响中国FDI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有价值的分析,但是这些研究还很不深入,尤其是对这些制约因素的严谨的实证分析很少见,因此我们把研究对象对准金融发展对FDI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希望对中国由于金融约束带来的效应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而我们的结论验证了金融发展的落后对FDI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有较为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研究了东道国对外商投资开放程度的最优决定问题,探讨东道国如何通过控制开放政策,来处理好利用外资与发展本国民族产业之间的关系。之后引入政策变量,扩展基本模型,建立优惠程度和开放程度的共同决定模型,研究外资政策的结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东道国最优的开放程度与其资本缺口和民族产业的竞争力均成正比;对于刚实行开放政策的国家来说,最优开放路径是渐进式开放前提下,先以较大步伐对外开放,再逐步缩小开放步伐,最终给外商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4.
5.
<正>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竞相开放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FDI)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服务业FDI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在获取服务业FDI开放带来的巨大收益的同时,也给本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风险。明确服务业FDI对东道国的存在的巨大潜在利益非常重要,它能够促使发展中国家开放服务业FDI。发展中国家在服务业FDI开放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规避经济风险和降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6.
FDI对东道国收入分配影响问题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其理论和实证分析至今还没有统一为广大学者接受的结论。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汇总了国内外学者关于FDI对东道国收入分配影响问题的研究思想和实证分析,指出FDI对东道国收入分配影响主要有水平和结构两种形式,研究的理论体系主要是现代化假说和依附理论,实证分析的结论较多且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反。 相似文献
7.
FDI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东道国要素市场发展的理论视角及中国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阐述了东道国要素市场发展程度如何对FDI溢出效应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中,要素市场发展水平通过制约本地研发部门获取生产要素的便利程度,影响本地企业获取FDI净溢出效应的大小。分析发现,东道国要素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本地企业获取正向的FDI溢出效应,从而加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采用我国1997~200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外资大规模涌入,我国要素市场已难以为当地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支持,从而造成FDI净溢出效应为负。而且,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滞后也是造成我国FDI溢出效应跨区域差异和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针对如何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以获取正向FDI溢出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XTSCC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FDI溢出及其交互项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FDI溢出均显著促进了中国创新绩效的提高,且金融发展水平强化了FDI溢出对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分区域来看,金融发展均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创新绩效,而FDI技术溢出虽然显著提升了中西部地区的创新绩效,但是对东部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并且当地区金融中介深化水平不足时,FDI溢出难以起到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当金融中介深化程度低于0.6713时,FDI溢出对创新绩效有不显著的抑制效应;而当金融发展水平超过0.6713时,FDI溢出对创新绩效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金融发展有助于增强FDI溢出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FDI是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无论是东道国还是母国都可以通过FDI的技术扩散效应获取技术进步。而技术扩散存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效用并未得以充分地发挥,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外资技术扩散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提升FDI对我国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人民币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利用我国198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FDI流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位置对我国FDI的流入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沿海省份具有相对的地理位置优势,更容易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场规模与市场潜力对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越大,FDI流入越多;3劳动力成本与外商直接投资呈显著地负向关系。劳动力成本越低,越能吸引更多的外资直接投资;4实际有效汇率对FDI流入产生显著地正向效应。实际有效汇率升高,本币贬值,更容易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3.
临港产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临港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国际产业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在全面把握临港产业概念的基础上,从产业转移效应、要素流动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三方面,深入分析了FDI对临港产业集聚影响的传导机制,为港口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90年代时中国、东南亚四国都是跨国公司进行FDI的热土。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两者在吸引直接投资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其中在东南亚国家中FDI流入量波幅巨大,并呈下降趋势;而中国的资金流入却持续攀升。我们发现在危机期间,跨国公司会选择在汇率稳定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规避汇率风险,因而不同汇率制度安排是造成两地区资金流入差异的重要原因。危机后当各国恢复钉住汇率时,完善、规范的制度安排,低廉的交易成本是形成发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主要投向第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实际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集中在制造业,第三产业实际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集中在房地产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与中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外国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第一产业的发展。针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本文提出中国吸引外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能源产业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对全球能源新秩序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对能源发展的影响及呈现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的经济发展遭遇了一场重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的迅速升级逐步波及全球的实体经济,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一定的冲击,尤其是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已全部陷入衰退,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发展增速也大幅放缓,对就业压力大的人口大国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文主要探讨了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传统生育文化是在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现在仍然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实现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因素,推动旧的生育文化向新型生育文化转变,创造适合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Juan Wang Xinying Jiang 《美中经济评论(英文版)》2006,5(5):34-38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D1 has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and stages. China attracted the most FDI in the year 2002 and was only next to the US in 2003. More than 80% FDI in advanced countries were realized through transnational acquisi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aking China as an example, the effect of host country factors on the regional m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ve capital,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features of host country environment, system and policy system (ESP) determine the features of FDI in the host count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