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秉丞 《发展》2003,(9):64-6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二多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定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但是,农村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又势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奔小康的步伐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做…  相似文献   

2.
3.
田飞  王超 《魅力中国》2010,(20):7-8
伊宁县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进程,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所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现状.归纳总结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同时也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诸多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对铁岭、朝阳、葫芦岛等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所到之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简称"三联动")如火如荼,联动体系与机制已初步形成,正有力地推动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突出,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下岗职工增多,每年新增劳动力也日益增长,城镇能够提供的劳动岗位巳非常有限。武宣县的就业形势同样严峻,该县是广西的贫困县,又是农业县,2002年有农业劳动力22.66万人,按武宣农业生产的条  相似文献   

6.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和回顾“十五”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制定“十一五”期间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刘伯文 《发展》2004,(6):28-3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乎农民生存和就业状况的问题,是关乎社会安定和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更有效配置的问题,也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瓶颈"和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济宁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把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不断强化领导,完善政策,创新思路,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152.57亿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648元,增长14.8%。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快京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  魏月 《首都经济》2003,(2):31-33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太平 《特区经济》2009,240(1):186-187
我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结构性难题。本文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影响及原因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洪波 《特区经济》2011,(6):174-17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广西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延缓甚至阻碍了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正是就这些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平平 《特区经济》2006,(11):155-15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在国外早已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研究,这些成果对于发展中国家影响较大,包括我国。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模型。这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从理论上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创新,并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4.
闫彩红 《特区经济》2010,(3):205-20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取决于两种力量:推力和拉力。文章分析了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拉力因素,认为推力、拉力没有能够协调并进,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决策困境,进而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5.
余国江  汪浩 《特区经济》2006,(12):140-1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必须关注,这就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入手,对加强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贺杰 《特区经济》2008,(3):180-18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产率的“两次革命”及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勇 《特区经济》2010,(1):177-178
建国至今,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经过了"制度革命"和"技术革命","两次革命"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文章比较分析了"两次革命产生的剩余劳动力的特点以及面临的就业形势。最后根据两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影响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友根  蒋晓川 《南方经济》2006,11(4):102-109
本文在时间序列数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运用西部省(市、自治区)2004年截面数据.对2003年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比重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结构、人力资本状况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户籍制度、农用土地制度等深层影响因素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雄华 《特区经济》2006,211(8):141-143
现阶段我国面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而农村教育水平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性原因。在农村教育投资机制中,政府、企业与农户均呈现出投资不力状况,建立多元化的农村教育投资新机制,鼓励多方投资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郑毅敏 《特区经济》2009,(4):261-262
本文认为个体经济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由于个体经济的经营环境欠佳,其吸纳作用受到限制。改善个体经济经营环境,加快个体经济发展,是加大个体经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吸纳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