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然资源是"福音"还是"诅咒":基于制度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是,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而缺少自然资源的地区反而可能有更快的增长速度.自然资源是福音还是诅咒,主要原因在于制度质量的差异.倾向于强占者的制度和资源制造了一个增长陷阱,阻碍了经济增长;倾向于生产者的制度能使其充分利用丰裕的自然资源,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浙江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禀赋不足,随着全省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农业资源约束趋紧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长期沿袭的资源粗放式利用和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建设.要保障全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而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将更加有赖于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实行有效保护,推进农业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 基本思路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基础、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贯穿一条主线、把握四个突出、构建三大体系"的总体架构,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资源要素配置,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资源节约利用、集约利用与循环利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模式,转变传统农业增长方式,走经济高效、产业循环、资源集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新型开发利用道路,提高农业资源的集聚、整合与转化力,推动全省农业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包括一般贸易还包括加工贸易,这两类不同的贸易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将出口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运用差分GMM方法分别研究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加工贸易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更加重视一般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自然制约条件、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农业生产资本投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的市场作用、农业生产条件制约因素等密切相关.本文选取反映农业经济增长的13个指标,对其1980-2012年的时间序列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与其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我国农业长期经济发展与短期经济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农业长期与短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农业生产条件、市场作用、自然制约条件、农业生产资本、农业生产技术、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包括一般贸易还包括加工贸易,这两类不同的贸易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将出口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运用差分GMM方法分别研究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加工贸易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更加重视一般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因素的贡献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正林 《改革》2007,(11):49-54
基于197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地区差异与农业增长进行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作用显著,土地产权制度、价格制度、财税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来影响农业增长。同时,各地区中影响农业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要素贡献度存在差异。可从加强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入手,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寻找制度创新和地区特色的结合点来促进农业稳步增长.缩小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7.
传统理论主要基于要素投入不足来解释农业增长迟缓,文章以云南农业为例证对象,发现要素投入不足论不能很好地解释云南农业的长期增长迟缓。云南农业增长迟缓主要是由种植业增长迟缓造成,通过分析种植业生产方式,发现农户倾向于大量投入成本低、见效快且施用技术简单的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先进的集约型生产要素及其配套技术长期得不到规模化施用。同时上述生产方式还会与农户长期形成的小农传统经营模式相互强化,使得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进而造成农业投入产出的规模收益递减,最终导致农业增长迟缓。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着"生产方式锁定"效应,并构建VAR模型验证了该理论假说。最后基于农业生产技术与要素的提供者、农户和政府三方视角,提出破解"生产方式锁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问题。从土地资源错配的视角,利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测算了各地区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的相对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面板数据动态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长短期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东部向西部递减的特征;短期内,土地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短期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土地出让收入的“财富效应”和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来实现;长期的负向影响,主要通过土地资源错配因对研发投入、二产占比和其他消费的“挤出效应”而产生。研究表明,短期内,土地资源错配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从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不利于地区双创生态发展,抑制行业生产效率,挤出居民消费,进而影响区域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等,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替代落后的农业技术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要素价格变动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根据理论和实践模型的结论提出建议,在发展生物化学技术的基础上,联系各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发展农业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通过使用一个跨国的回归分析,从实证角度出发讨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开放与其自身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的贸易自由化将不但无法推动而且可能阻碍一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对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分析表明:自由贸易本身仍旧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真正影响一国贸易福利改善的因素是要素市场所存在的扭曲。因此,在加强对外开放的同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一国应在长期采取“对症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彻底消除要素市场的扭曲。  相似文献   

11.
李胜文 《特区经济》2008,228(1):280-281
农业结构优化可促进农业增长是学术界的共识,但许多学者在评估中国农业增长的影响因素时都没有考虑到此因素。本文采用土地生产率分解法,将农业增长的决定因素分解为非结构优化因素和结构优化因素,利用中国1979~2004年土地生产率数据,分别计量其对农业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结构优化对中国改革开放前期的农业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而对中国改革开放后期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2.
王卓亚 《特区经济》2011,(12):182-184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运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被日益提上了日程。我国地大物博、农产品资源丰富,对农产品进行地理标志保护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国外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实行专门立法保护或商标法保护两种模式,我国现阶段由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三部门分别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保护,造成资源浪费,给申请者和消费者带来困惑。我国应建立地理标志保护协调机制,从长远角度来看制定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法。  相似文献   

13.
原生态农业具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作用。在宏观方面,原生态农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转向作用和对生态环境的自然式保护。在中观方面,原生态农业打造了绿色的农业生产方式;打造了农民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打造了农村的乡土风情。在微观方面,原生态农业对农民、政府、市场、企业和科研都具有诸多正面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交通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论证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本文收集中国28个省份1985—2006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交通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本文得到的结论是交通运输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短期和长期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023和0.062。这也就是说交通运输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从短期来看将会导致经济增长0.023个百分点,从长期来看将会导致经济增长0.06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董瑞芝 《乡镇经济》2009,25(6):116-1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农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通过农业保险可以稳定农业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均衡国民收入再分配,确保农业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促使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肯定我国农业保险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is argued that political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long‐run growth in developing nations. Political development is seen to be dependent on the extent to which a state or ruling elite's income is earned or unearned. The availability of earned income is linked to the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Applying the analysis to the sub‐Saharan African experience involv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ree factors: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 ethnic division of societies as a result of colonization, and the urban bias which characterized the economic strategy of the newly independent African states. As a result, agriculture collapsed, the ruling elite becam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unearned income, political underdevelopment occurred. The collapse of state authority significantly impoverished the region and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ivil conflict. Any long‐run solution must incorporate a broad‐based expans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Solow的增长核算方法,对1952~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劳动投入的贡献非常小;②资本投入增长速度差异是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投资倾斜政策,同时中西部地区自身应注重基础设施,人才环境等投资环境的培育和完善以吸引外来投资;③地区增长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速度,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是缩小我国地区增长差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黄素心 《特区经济》2010,(9):163-165
农村地区资金大量外流和贷款难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障碍。农村金融市场的放开虽然可缓解这些问题,但却很难提高农业的生产率,不能促进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要提高农业生产率,政府除了利用工业反哺农业及促进农民从农业向工业转移之外,还须促进土地流转和支持农民创业,以达到农民收入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浩  陈昭 《南方经济》2008,(1):61-75
本文运用非稳定的分省面板计量方法,对1949—2005年我国农业增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力受政策影响严重,有效的政策措施对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生产物质投入因素中化肥和农机的使用对产值的贡献度最大;我国农业发展以粗放型为主,某些时间段集约化较高;合理的农村经济制度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