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影响当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1.利牵调整。从1993年开始,国家为稳定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连续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实行保值储蓄,调动了居民的储蓄积极性,使得1995年储蓄出现高速增长。而中央银行在1996年两次调低利率并停办了保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年来利率调整的轨迹及今后利率调整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亚平  杜敏 《乡镇经济》2006,(7):53-54,5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利率在我国从经济调节的补充工具地位,上升到国家宏观经济的三大调节工具之一的重要地位,利率与国家经济增长、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对外汇率水平、物价水平的关系密不可分。1996—2002年人民币先后8次降低利率,对稳定宏观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鉴于国际国内经济状况中央银行到2006年4月底先后两次调高利率,必将对我国经济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笔者从国内外的经济背景分析了人民币利率上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着重分析了最近一次人民币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并对人民币未来一定时期的走势进行了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8次降息。而随着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灭,从2000年下半年起,全球经济开始衰退,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美联储(Fed)从2001年1月以来积极调低联邦基金利率,在经过12次降息动作后,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40年来的最低水平。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接二连三地调低利率,企图以利率政策来实施低利率的投资环境,以刺激经济复苏。一、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以利率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在宏观经济理论中本来就未有定论,而且也涉及各宏观经济学派的理论之争,在此姑且不去探讨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如何,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对…  相似文献   

4.
下调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6年两次降息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7年10月23日起,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对此,社会各界震动很大,尤其关注下调利率可能对宏观经济各方面产生的影响。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5.
杨斌 《发展》1998,(11)
继1996年5月1日以来,中央银行已连续5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运用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软着陆”。据调查,对中央银行再调利,储户基本保持了平静心态,企业反应良好,而银行则有喜有忧。一、储户基本保持...  相似文献   

6.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中央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央银行对政府应该保持多大的独立性,可通过货币政策对一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我国2000~2015年CBI、GDP、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以及货币供给等年度数据,利用"随机游走模型"考察了中央银行独立性通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如何对经济增长稳定性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一、宏观经济“软着陆”是1996年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基础 为抑制1993年出现经济过热和随之而来的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推出的整顿金融市场,提高存贷款利率,推行保值国债和保值储蓄,严格控制国有银行的贷款规模和收回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等政策一直没能得以缓解,至1995年底1996年初,宏观调控政策目标逐步实现,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 随着宏观金融政策的逐步放松,宏观经济进一步好转,微观经济的底部也要求出现。出于对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贷款利率降低、信贷总规模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扩大等措施出台的预期,相应的财政、产业的政策的配套预期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将逐步好转、业务加速发展、资本加速扩张的预期以及这些预期的逐步实现,使1996  相似文献   

8.
刘艳梅 《山东经济》2013,(1):98-102
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主要运用行政措施和数量工具,利率工具的运用较为有限。早期的研究文献也发现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在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我国1998-2011年的季度数据来研究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贷需求对实际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利率到实体经济的渠道是畅通的。因此我国中央银行有必要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央银行从今年4月25日起将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从7.0%提高到7.5%,人们把关注的视点投向了利率。中央银行是否会提高利率?利率的上升将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居民高储蓄一直都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但仍不见成效.高储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客观上的效率损失.文章主要利用1989~2004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建模的方法对我国的居民储蓄函数进行估计,并通过之后的一系列检验,如自相关、异方差、多重共线性等,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了居民储蓄与国民收入和名义利率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它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和增加贷款种类等。去年以来,中央银行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出台了许多拉动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的是用金融手段间接调控经济。从黑龙江省讷河市各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情况看,各项存款增幅较大,储蓄存款未因降息而受影响,只是在进入农副产品收购旺季或因储蓄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出…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研究员许健博士认为,"在我国全面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尚不成熟". 利率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价格,它不仅反映资金供求关系,而且对提高宏、微观经济运行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根本含义是放松利率管制直到最后彻底放开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高低.但是利率市场化是一柄双刃剑,在条件成熟时放开利率则对宏观经济发展可起着良性循环作用,反之,如果是一些条件不具备时,则对宏观经济起着负面作用,甚至出现失控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实际出发,目前我国中央银行最有力的政策工具是贷款和利率。1998年12月7日,中央银行再次调低存贷款利率。这是我国3年来第六次降息。六次降息的时间和利率表一年期存款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96年5月1日9.18%11.52%96年8月23日7.47%...  相似文献   

14.
1998年7月1日,人民银行决定对存款利率再次下调,这已是今年的第二次利率下调了,也是两年多来的第五次降低利率了。1996年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了5次利率下调,1996年5月1日和8月23日存款利率分别平均降低了0.98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1997年10月23日存款利率又平均降低了  相似文献   

15.
银行惜贷是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表现为一方面银行存在巨额存差资金,这部分资金沉淀在中央银行或运用于利率很低的国债上,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不尽人意,宏观经济仍然紧缩;另一方面我国相当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求资金若渴",却无法贷到款,对此现象人们不无忧虑.  相似文献   

16.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6年5月1日起,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8月23日起,又一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利率下调对苦斗谷底、处境艰难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利率为什么要下调?利率下调给企业带来哪些好处?企业如何用好利率下调的政策?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谈些看法,供企业界参考。 一、利率下调的宏观经济背景分析 从宏观上看,经历三年的宏观调控后经济过热的突出矛盾已经向总量经济大体均衡方向转变。这种转变要求货币利率政策及时反映。  相似文献   

17.
许多专家、权威普遍认为自1997年实现软着陆后,我国经济在1998年开始出现通货紧缩现象,至今仍未得到根本缓解。学术界纷纷提出治理的对策,本文拟对其中呼声较高的八条进行简略分析,与大家商榷。 对策一:降低商业银行利率 从通货紧缩初见端倪到现在,利率已经连续7次下调。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己降到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国家货币政策的逐步完善,货币政策在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日益增强.尤其1 998年以来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治理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促进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货币政策由于自身发育不健全,以及整个经济体制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货币政策的作用还受到诸多的限制,货币政策的时效性很差,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尚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要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须强化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贾真 《珠江经济》2001,(4):39-40
中国人民银行自1999年6月10日起,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各项存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了1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75个百分点。这是继1996年来第七次、1998年来第四次降息此次降息,存款利率下调,居民利息收入减少。因此,抓住时机适时投资以图资金保值增值是居民的最好选择。1.投资债券正当时。近年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在发行和交易方面都不断有新的进展和改善。从发行方面看,不仅品种增多,发行方式也有进步。如从1997年开始,铁道部35亿元债券分作3年期和5年期两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利秋 《南方经济》2002,(12):66-68
文章通过对1996年我国连续降息以来利率对储蓄、消费以及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利率呈现低弹性特征。中央银行长期实行将利率维持在低于竞争性均衡水平的低利率政策是导致我国利率缺乏弹性的制度因素;作为利率政策效应发挥的微观经济主体,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最终降低了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又进一步制约了利率政策效应的发挥,由此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仍不能有效地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