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与企业》2008,(2):30-30
渔民从海外捕鱼回来,为了防止舱里的鱼缺氧而死卖不出好价钱,他们常向船舱里投入所运鱼类的“克星”,让鱼群在逃避被食危险的过程中保持活力。这正如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样,没有了压力,是很难发挥出超常动力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来谈“末位淘汰制”的问题,是很容易推及出我的观点:末位一定要淘汰!  相似文献   

2.
章珺 《河北企业》2005,(5):13-15
干活越多的人,出错的几率越大;越坚持原则的人,得罪的人越多;结果这两类人因年终评分低而被"末位淘汰"了——好的制度为什么结出这样的"恶"果?  相似文献   

3.
末位淘汰是否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来了,是否意味着在我国企业中广泛存在的"末位淘汰制"行将终结? 在<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前若干天,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正式表示,"末位淘汰制"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劳动合同法>中企业解除合同的情形中没有包括"末位淘汰制".  相似文献   

4.
“末位淘汰”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时下,许多企业在搞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大力推行“末位淘汰”,目的在于使员工处在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中,人人都为自己的生存努力工作,增强单位的竞争力,激发大家的进取心,以取得共同的提高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审视末位淘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企业内部没有竞争淘汰,企业整体将会被市场所淘汰,这已成了一种常识.但是,目前在中国真正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企业并不多.  相似文献   

6.
7.
有些公司采取末位淘汰制.比如.某员工如果连续三个月都排倒数5名,就要被”炒鱿鱼”: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末位淘汰制就是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8.
末位淘汰制与标准线淘汰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源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精髓论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以外的更多领域。可以说,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淘汰。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将淘汰分为两种类型,分别称之为末位淘汰制和标准线淘汰制。末位淘汰制是指参加竞争的成员按照一定的淘汰比例产生出被淘汰者的方法。标准线淘汰制则是指参加竞争的成员按照事先制定的淘汰标准,对处于标准线以下的成员进行淘汰的方法。两种淘汰制的具体对比结果如下表: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种淘汰方式的差异是较大的,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淘汰方…  相似文献   

9.
张久悟 《中外管理》2001,(11):80-81
计划经济死了!重估一切价值!几乎每一位“末位淘汰制”的波及者都成了“惶惶生存者”,“末位淘汰制”就像一只市场经济路上的雪狼.用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盯住你的后背,让你狂奔不止。在这个时代.“末位淘汰”的巨大压力迫使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规则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如何进行淘汰?  相似文献   

10.
曹仰锋 《新前程》2006,(8):68-70
得力干将突然提出辞职,备受推崇的末位淘汰却带来负面效应.难道真是末位淘汰惹的祸?  相似文献   

11.
丁刚 《人力资源》2007,(7S):22-24
从公共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推行末位淘汰制,以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老大难问题,到联想、华为、SOH0房产、远大公司、张裕集团、哈药六厂、东风汽车等企业的末位淘汰;从中央电视台对其电视栏目实行“警示及末位淘汰制”,到北京大学硬性淘汰2%学生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末位淘汰制之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前些时间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现仍余波末静的“现代城哗变”一案,仍是商家茶余饭后不厌的话题,可是诸多报纸的文章或者是介绍邓智仁与潘石屹的关系沿续;或者说第一商城一次性支付给“现代城”营销人员18-25万元人民币补偿金的诱惑;或者说压力要把握力度否则员工承受不了。而从未对现代城末位淘汰机制予以剖析,在此笔者想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谈一下“末位淘汰机制”的利弊。  相似文献   

13.
章珺 《中国新时代》2005,(4):104-106
干活越多的人,出错的几率越大;越坚持原则的人,得罪的人越多;结果这两类人因年终评分低而被“末位淘汰”了——好的制度为什么结出这样的“恶”果?  相似文献   

14.
由于末位淘汰制能够优化企业的员工结构,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新思想、新资源的产生。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但是,如果不注意有关细节问题,企业在实行末位淘汰制后将面临更多的问题。企业在实行末位淘汰制时应注意和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实行什么样的末位淘汰制?我国的国情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像西方企业那样随便把人淘汰出企业。因此,在中国,最好实行以内部待岗为主、内部待岗与淘汰出企业相结合的末位淘汰制。以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和我国的一些著名企业一般不先将员工淘汰出企业,因为…  相似文献   

15.
离开相应的文化土壤和与之相匹配的系统机制,再科学的管理方法也很难在企业中发挥其效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大约从1999年开始,“末位淘汰制”成为流行于中国各行业管理的一种制度。例如2001年底,IT大公司掀起了裁员风暴,裁员以末位淘汰制与减薪的方式进行,联想集团与FM365网站曾就人员优化工作发表了声明,联想集团称每年都会进行末位淘汰和人员优化,这是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任革军 《企业世界》2002,(10):41-42
大约从1999年开始、“未位淘汰制”成为流行于中国各行业管理中的一种制度。如2001年底,IT大公司掀起了裁员风暴,裁员以末位淘汰制与减薪的方式进行,联想集团与FM365网站曾就人员优化工作发表了声明,联想集团称每年都会进行末位淘汰和人员优化,这是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末位淘汰”是单位对员工实施全面的绩效考核,予以打分、排名,对排在末位的员工作出降级、降薪、转岗、培训、辞退或开除等处理。表面上看,它不过是企业内的一种竞争机制,可是,从法律角度考察,“末位淘汰“的合法性却让人“犯琢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