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创新迅猛发展,“混业经营”的趋势日渐增强,我国现行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与金融创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建立适应混业经营格局的统一金融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率,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而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我们应突破健全金融监管的“瓶颈”,建立四元一体的金融监管体系,以金融监管为主体,努力完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功能,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
席卷全球的次贷风波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但德国凭借其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保持了经济的基本稳定。目前,上海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金融监管的地方性法规缺失,金融监管部门之间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缺乏,金融监管部门的实质权利有限,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不够等问题。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借鉴德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在次贷风波后的金融监管举措,对上海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制定上海市有关金融监管法规,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赋予驻沪金融监管部门更多的权力,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发展,金融混业经营以其特有的高效率性成为发展趋势,金融监管体制也相应地发生了变革,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向统一监管方向发展。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中国分业监管的框架逐步得到完善。但是,我国现行监管体制还存在各监管机构之间相互制约、管理不协调、难以保证信息共享等实际问题,为此,要在借鉴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完善监管立法,逐步实行统一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问题再次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认为中国应尽快将分业监管体制调整为统一监管体制。本文通过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混业经营的时机成熟了吗?"、"对于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是唯一的选择吗?"、"中国的分业监管体制失效了吗?"三个问题的解析,认为中国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适应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伞型监管体制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11月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与实施,构造了全新的金融监管体制--伞型监管体制.随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和深入,分业监管体制面临着挑战.我国未来金融监管体制可以借鉴美国的伞型监管模式,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统一监管体制逐渐取代了分业监管体制,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格局的主导方向。在金融开放的环境中,中国选择何种金融监管体制将更有利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呢?本文通过对经营者行为模式与监管体制相关性的理论分析以及对部分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实践考察,认为在短期内我国监管体制仍应以分业监管为主,同时加强各个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国际监管合作,实现监管信息共享,为逐渐实现统一监管体制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不够健全、金融监管目标与内容及方式存在缺陷、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和统一协调机制以及忽视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宏观审慎监管原则,建立统一协调的金融监管机构。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是一国金融稳健运行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应赋予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更大的独立性,并及时构建集中监管体制以应对业已存在的金融混业经营趋势。  相似文献   

9.
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金融监管目前存在目标模糊,法规滞后和缺乏监督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监管效率的提高,为确保我国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必须改革监管体制,构建独立金融司法体系和完善监管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几年香港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强调了香港金融监管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介绍了香港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和体系中各机构部门的职能,最后通过借鉴香港金融监管体制,提出对内地金融监管改革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