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东北2011     
辽宁:为“十二五”来个“开门红” “年均11%的增速虽然低于往年但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说明,辽宁从2011年起进入‘复杂’、‘困难’的年份。调低GDP增速,不是说辽宁的经济不行了,而是要注重GDP增长的质量,更加要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含量.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吕俊峰  刘艳萍 《北方经济》2012,(18):105-106
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全社会用电需求量也呈加速增长趋势。2003年开始,全国GDP连续5年保持10%以上增速。全国经济的加速增长,带动了电力需求的加速增长。这些年来,电力需求增速持续大于GDP增速。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不断地给电力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00年开始,我国用电的增长速度开始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没有电力工业的高速增长就无法支撑这几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的GDP增长速度加快,电力需求的增长趋势将持续一个阶段。由于这次电力加速增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3.
李建伟 《改革》2015,(4):41-57
运用经济增长周期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速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增长状态进行的模拟预测表明,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呈周期性下降趋势,平均增速将从高速增长期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下降到6.5%左右的较快增长,经济增速的波动介于5%至8%之间。针对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速的阶段性转变与周期性波动走势,短期政策应以平抑中短期波动、稳定经济增长为主,中长期政策应以稳定出口、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与鼓励企业创新、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为主,力争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03~2006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4年居全国之首.此外,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增速在全国也名列前茅,创造了西部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内蒙古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疫情的冲击和其他种种社会条件限制,东北经济仍未能彻底摆脱原有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如2012年至2022年的10年时间内,辽宁经济总量由24801亿元增长至28975亿元,10年名义增速仅有16.82%(全国10年名义增速为133%)。而辽宁在全国省份中的排名,则由10年前的第7名,下滑到第17名,下滑了10名。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经济新常态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具有明显经济增速换挡和增长方式转换特征的新常态,意味着要与过去高增速时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粗放模式告别,实现中国经济的浴火重生。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回归中高速增长具有必然性。中国经济以7%左右的增速增长仍然是世界上最快的。当  相似文献   

7.
加快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快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将是稳增长的先决条件,而民间资本的全面深入参与或许是高负债下稳增长的唯一路径原本期望中的经济回暖行情并没有如期而至。上半年,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低迷状况更趋长期化,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1-6月GDP增速为7.8%,其中二季度仅增7.6%,为13个季度新低。浙江的GDP增速情况似乎更为严峻,1-6月GDP增速仅为7.4%,低于全国水平。一个共识是,浙江经济已经告别高速增长阶段,下一阶段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陕西经济调速不减势,位居“第一方阵”,继续彰显“陕西本色”. 2014年,陕西经济增长9.7%.这是自2010年经济增速跻身全国前10以来,第5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春节贺辞中,以“继续保持‘陕西本色’”来总结陕西发展这一势头.这个本色,其实就是在全国经济趋缓的背景下的高速增长.当天,他通过媒体向全省人民说,这一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全省上下的苦干实干,归功于干部群众的忘我打拼.  相似文献   

9.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分析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下行,工业和房地产增速下滑导致投资增长承压,政府强力“救市”但遭遇财税收入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形成了巨大债务,这进一步限制了地方政府需求拉动能力。而出口贸易也由于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增速快速下滑。劳动者报酬占国民经济的尴尬比重,也使得消费难以独自支撑经济高速增长。总体上,需求拉动越来越乏力,创新性供给相对匮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演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的变化,导致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一步步被放大。  相似文献   

10.
在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江苏经济与全国一样,步入增速换挡、经济转型的新常态。江苏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未来若干年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是多少?增长的新动力源和路径在哪里?笔者依据经济理论和实践,对这些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谈谈个人的几个观点,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观点,2013年实现GDP增速7.5%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区间向中速增长区间过渡,必须依靠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新一届政府正是秉持这种思路,提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朱伟 《浙江经济》2014,(16):26-26
今年以来,嘉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转型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但上半年与全国、全省走势形成一定反差。分析深层次原因,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看阶段,中速常态。在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国内经济增速趋势性放缓,嘉兴经济赖以较快增长的背景弱化。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释这一主题. 第一、自1999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到现在,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这些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取得高速增长,曾做过一个测算,2005年至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3.7%,其中,内蒙古的增速是全国最高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近日指出,“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速的‘换挡’阶段,增速适度放缓是潜在增长水平下降的客观反映。”“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高速增长后,都会有一个经济减速过程。虽然二季度GDP增速较一季度略有放缓,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长7.6%,增速仍处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5.
辽宁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经济圈.又称沈阳一大连经济圈.沈阳大连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是以沈阳、大连为双龙头的辽宁区域经济带。位于东北与华北经济圈的结合部.下辖14个省辖市.44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5%.人口4298万人。2007年.辽宁的GDP总量达到11021.73亿元.位居全国第8.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人均GDP3517美元.位居全国第9.是全国人均GDP的1.43倍。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以来,辽宁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但整体下行趋势明显,各项主要指标呈现大幅回落.短期原因在于“三期叠加”背景下产能过剩与固定资产增速下滑,长期原因凸显辽宁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弊端及经济结构矛盾.尽管如此,经济运行中结构调整仍然孕育着新变化,增长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新常态下,应正确认识GDP,把握经济发展均衡点,以结构调整助推经济增长阶段平稳转换,坚持速度服从质量,以改革释放活力,为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十三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速度总体较快,但呈现出"高速—低速—高速—中高速"发展的特征。与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宏观经济与各地区微观经济波幅较大相比,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两者的稳定性同时增强,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格局。与二战后高速增长的其他经济体和遭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进行比较,1978—2012年,中国打破了世界经济史上GDP高速增长的纪录。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人口红利、科技创新、投资,是GDP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因。目前,受国内外环境条件制约,GDP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发展。系统考察新中国GDP增速的演变历程,深入研究波动的原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GDP增速适度发展的标准,对经济新常态下GDP中高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速度总体较快,但呈现出"高速—低速—高速—中高速"发展的特征。与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宏观经济与各地区微观经济波幅较大相比,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两者的稳定性同时增强,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格局。与二战后高速增长的其他经济体和遭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进行比较,1978—2012年,中国打破了世界经济史上GDP高速增长的纪录。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人口红利、科技创新、投资,是GDP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因。目前,受国内外环境条件制约,GDP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发展。系统考察新中国GDP增速的演变历程,深入研究波动的原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GDP增速适度发展的标准,对经济新常态下GDP中高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2008年至今,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下滑,2014年尤为突出,经济结构中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因此,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成为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核心任务。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2004—2013年辽宁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明确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问题,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振兴辽宁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包括消费、投资和外贸。辽宁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低,同时工业比重相对其他省份较高,投资对辽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甚至面临负增长的巨大压力,与工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亟待解决。本文在对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