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常州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迅猛,政府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尤其在研究开发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服务链条不完善、对接渠道不畅、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足等问题。文章认为,常州市未来须从发展壮大科技集成服务商、鼓励科技服务模式创新和跨区域资源共享等方面来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苏科技信息》2006,(9):I0005-I0005
<正> 常州市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根据中共常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市政府《关于常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决定启动实施常州市"十一五"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常州市科技创新五大工程之四"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是常州市在"十一五"期间围绕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增加创新创业人才的数量,提升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真正形成"产业企业集聚人才,人  相似文献   

3.
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常州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重点企业座谈(1)、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走访、问卷调查(2)等方式,对当前常州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总结和评估常州市新兴产业发展成效及影响,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更好地促进常州市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速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江苏科技信息》2019,(36):42-45
城市空间格局是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的最直观标识,文章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提取常州市2015年、2016年、2017年三期城市建成区边界,构建了常州市城市空间格局监测分析指标,分析监测常州市城市格局的变化特征和空间扩展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常州市扩展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常州市主城区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溧阳市发展较快;空间扩展方面,2015—2016年增速相对较快,而2016—2017年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常州市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了一批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提升常州市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文章梳理了常州市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的发展现状、建设成效、典型案例等,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下一步发展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经过了广泛的意见征求和充分讨论酝酿,于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从该法的立法背景出发,充分解读了该法的关键内容和立法精神。同时,结合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常州市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情况,阐述了该法实施后对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常州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科技服务业作为常州市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中最重要环节之一,有望成为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程中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常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具有巨大的引领能力与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常州市科技服务业存在业态资源要素不足、发展环境不够完善、体制不够健全等多方面问题,给出常州市需从壮大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就宏观经济调控对常州市房地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常州市应如何正确对待宏观经济调控与房地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此课题实际上是试图从常州市的角度,对近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常州市房地产业应该如何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常州的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常州市是科技创新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较早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成功探索出“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科技创新“常州模式”。文章从常州市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出发,阐述常州市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特色与做法,分析常州市产学研合作问题与不足,提出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探索“揭榜挂帅”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常州市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但在农业集约化和农村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常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概况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海南"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总结并借鉴佛罗里达"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海南"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的启示是:正确认识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的意义与条件;政府扶持并引导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旅游、养老及相关产业,完善养老服务产业链;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兼顾"候鸟式"养老产业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毅  李道军 《新疆财经》2010,(6):16-21,42
“一黑一白”发展战略实施十几年对新疆经济影响巨大,目前该区域处于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转型期。本文对“一黑一白”发展战略的实施效应以及战略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在低碳经济即将到来时刻,对新疆以矿物能源为基础建立的经济发展战略予以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着力推进“双转移”战略 促进广东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转移"战略是广东省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主动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发展大趋势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广东"双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着力推进"双转移"战略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任重 《特区经济》2009,(9):165-167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以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为主线,经历了产生、发展、鼎盛、崩溃和复兴历程。研究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上世纪30年代的自发的探索到本世纪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回顾和比较了将近半个多世纪变迁历程,分析其变迁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处理好"自愿"与"强制"、"本地化"和"流动性"以及"保大"与"保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中心城市给周边地区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日益显现,国内部分研究区域经济学的学者在2004年提出了"总部经济"一词,使其成为了国内经济学界的"新兴名词"。本文将"总部经济"和"广州亚运"这两个热点相结合,剖析亚运会对广州发展总部经济所带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于1884年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提出了"两种生产"的理论,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的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理论至今还没有过时,它会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我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两种生产"理论更加具体的释义。在"两种生产"理论视阈下,我国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的协调发展,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构建一套关于区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以2009-2011年沿长江干流40个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层次科学评估了当前长江流域不同区域"三化"发展水平状况,并采用几何平均与算术平均调整的计算方法评估长江流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卢润德  王倩 《特区经济》2010,(12):208-209
信息产业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广西要抓住北部湾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发展信息产业,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文章从产业链构建角度,分析了广西信息产业产业链情况,结合广西信息产业最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信息产业产业链集群模型。  相似文献   

19.
萧洪恩  张进 《乡镇经济》2009,25(2):76-80
“边城”是对湖北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的写照,“中心”是湖北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愿景,如何将“边城”建设成“中心”,主导产业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湖北民族地区正是由于主导产业的缺乏而发展滞后,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析了湖北民族地区主导产业选择所面临的困境及机遇,认为湖北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选择应依据大武陵文化圈的区域化发展、全球性现代化运动的文化转向及该地区现有发展实际,定位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以“旅游”为主线,整合第一、二、三产业,形成产业叠加效应,藉以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颖 《特区经济》2010,(9):146-147
在日本旅游观光领域,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盛行"可持续性观光"理论。"可持续性观光"理论的提出关系到旅游业的振兴和繁荣。为了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解探求"可持续观光"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日本"可持续性观光"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探寻分析阻碍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讨论研究日本"可持续性观光"理论对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