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78年不到20%升至2013年的53.7%,城镇人口增长5亿多。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城镇化的战略转型期。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4年的41.8%,26年增长了23.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9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5.4亿人,全国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1个。目前在农村生活的有9亿农民,有16.67万km^2的非农建设用地,有320多万个自然村,72万个行政村,20226个建制镇,1.8万个乡集镇。国家统计局披露的一组数据表明:在近4万个乡镇中,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已逾10年,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4.1%提高到2011年的42.81%,11年间提高了18.7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以1.7倍的速度增长,但城镇化水平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却由2000年的7.1个百分点增长到2011年的15.7个百分点。在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背景下,探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协调性及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共识。基于这两个方面,分别利用修正的象限图判别方法与超效率DEA模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仅有广西城镇化与经济水平实现了协调发展,而其他各省(区、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调;②在城镇化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半数地区达到了超效率DEA有效。反映出西部地区在串联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存在乏力,未能充分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中的部分要素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出现了冗余以及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城镇发展的状况、问题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十五”计划将实施城镇化战略作为其重要内容 ,提出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十五”乃至更长时期内 ,小城镇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 ,仍将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基于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问题的分析 ,探讨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对策思路。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带动了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迅速推进。 1985~ 2 0 0 1年 ,全国仅建制镇的数量就由 795 6个增加到 2 0 35 8个 ,年平均递增6 .0 4%。除建制镇外 ,作为小城镇雏形的农村集镇数也有了明显增加 ,目…  相似文献   

5.
从“农民”到“市民”,谋生技能或者说职业技能的转变是关键,城市文明、文化观念的养成是根本。“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十一五”以来,广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06-2010年,广西城镇常住人口从1635万人增加到1849万人,城镇化率由34.64%提高到40.11%,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十二五”开局良好,广西城镇化建设继续加快推进,2011年全区城镇化率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小城镇迅速崛起,目前,全国已有5万多个小城镇,容纳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了全国70%-80%的乡镇企业,昔日那种“城市乡村迥异、土农工商有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乡村城镇化浪潮改造着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小城镇正在成为农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分析经济、社会、产业、空间、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6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的贡献度。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Shapley值分解法。研究结果:(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形成各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为97.79%,其次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还受到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影响,平均贡献率为13.71%,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就业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也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的原因,但贡献率较小,分别为0.51%、0.24%和0.03%;(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化的贡献率为负,是缩小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差异的因素。研究结论: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及工业结构的调整,各影响因素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发展贡献度不同,即形成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的主导因素具有动态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3年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则明确指出,要"保障城镇化建设合理用地"。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与改革的策略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城镇化中存在的土地问题从2000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36.2%提高到52.57%,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农村第三产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获得了迅速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3.6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389.9亿元,年均增幅达26.4%。现在,在苏州农村,20%以上乡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在三产各行业,30%以上的农民收入来自三产,30%左右的财政收入由第三产提供,50%以上的GDP增长由三产造,苏州农村实质上已进入了三产拉动为主的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08年以来,黑龙江垦区掀起了全国最大的"造城运动",五年累计搬迁居民点1905个,搬迁居民26.5万户、65万人,100多座生态宜居型农垦城镇迅速崛起,城镇化率达到85%,而到2012年全国的城镇化水平约为52.6%,北大荒创造了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北大荒"速度。城镇化快速推进塑造了百座农垦新城,也造就了具有北大荒特色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市长协会目前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年卷指出,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50年则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新型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等问题,展开热然讨论。保留农村土地权利,让农民放心进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镇华 《浙江林业》2005,(11):29-34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03年底,我国共设城市660个,设镇20226个,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到5.2376亿,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40.53名,比1998年提高了10名。目前,我国的东部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京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地区格局,中西部省会的中心城市作用也日益呈现。  相似文献   

14.
一、积极推进城镇化是我国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研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我们会发现,城镇化是不可抗拒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5.1%,1990年,这一比例已增长到45%,到2000年,世界上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从发达国家来看,1950年,整个发达地区城市人口的比重达53.8%,到1996已增长到75.1%,其中英国为89.3%、美国为76.3%,目前,这一比例仍在增长。从发展中国家来看,1950年,整个发展中地区城市人口比重是17.0%…  相似文献   

15.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镇化快速发展取得喜人的成绩背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发展难题,原因在于忽略了城市发展质量,过分追求发展速度。提高城镇化质量将有利于着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缓解因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病,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概况总结城镇化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动态,基于城市发展大背景,初步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1998—2018年中国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压力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1998—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文章系统考察了近20年中国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城镇化发展与其耕地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借助协整理论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压力之间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变化。结果 (1)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从1998年的35.55%上升到2018年的61.82%,整体呈增长态势,但3类粮食产销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却存在较明显差异。2018年粮食主销区的城镇化水平已达74.6%,明显高于产销平衡区的51.88%和主产区的58.98%。(2)中国耕地压力指数呈快速增长—缓和波动增长—加速增长三阶段特征,且主销区耕地压力指数从1.22增加至19.39,耕地压力形势严峻;产销平衡区由1.21增加至2.08,已面临一定程度的耕地压力;而粮食主产区则由0.73降低到0.65,尚处于耕地压力安全区。(3)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压力存在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在3类粮食产销区具有差异性的表现特征。结论 研究认为应根据3类粮食产销区的实际耕地压力状态及其与城镇化发展的动态关系,分区域制定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政策和城镇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顾问》2010,(5):50-50
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应采取一定措施,使纳入城镇化统计范围的1.67亿农民工,有序地转移到城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虑环境和耕地约束,构建了城镇化效率测算指标体系,测算并分析我国2000~2014年区域城镇化效率,并且从城镇化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分布形态2个角度探索区域城镇化效率差异的机理。[方法]以"工业三废"和耕地面积减少量作为非合意产出,构建了由11个指标组成的投入—合意产出—非合意产出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优化ISBM模型测算了2000~2014年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并利用谱系聚类方法分析了其梯队层次特征。[结果]我国各省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绝大多数省域处于效率缺损的状态;各省域城镇化效率表现为明显的5个梯队层次,不同区域、不同梯队省域城镇化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并且省域之间城镇化效率差距自2000年以来呈不断缩小的趋势;东部地区城镇化效率较高,总体上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城市群发展程度高而使得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程度高;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城市体系断层明显,城市群带动作用弱。[结论]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且不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模式和演进机制,区域之间的城镇化效率差异体现在产业结构层次、城市集聚方式以及劳动力转移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小城镇市场功能的理论探讨1 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据统计 ,1 997年我国总人口 1 2亿 4千万 ,其中乡村人口 8亿 4千万 ,占 70 0 8%。1 997年城乡集市共 871 0 5个 ,其中乡村集市 64753个 ,占 74 46%。这充分说明 ,我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农村 ,农村市场非常广阔 ,农村城镇化后发展为小城镇市场 ,这些市场构成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市场的开拓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小城镇市场与城乡生产、分配和消费。社会再生产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4个要素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剖析绵阳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期对绵阳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从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镇化4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生态环境压力、水平和保护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生态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对2006—2015年绵阳市各区县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压力进行测度,进而利用脱钩弹性系数法分析两者的脱钩关系及其时空差异。[结果] 2006—2015年绵阳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上升的态势,生态环境压力呈现出波动增加的态势; 2006年、2010年和2015年,绵阳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一极化"态势,即涪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远高于其他8个区县; 2006年和2015年绵阳市大部分区县的生态环境压力都较大或处于中等水平,2010年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和处于中等水平的区县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结论] 2006—2015年绵阳市的城市发展经历了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由脱钩状态为主体向脱钩与负脱钩状态并举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对于绵阳市政府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