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晓旭 《云南金融》2012,(6X):53-53
文章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归纳了影子银行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影子银行在我国还处于萌芽期,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也还在初级阶段。目前,影子银行在我国主要表现出融资职能,在我国主要以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以及一些民间借贷性质的变异式影子银行等形式。由于影子银行在监管上几乎处于真空地带,因此文章在归纳了目前银监会对于影子银行采取的措施后,又对未来影子银行的监管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强调要使影子银行"无影化",加强金融各个产业融合后的宏观审慎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影子银行的市场功能、表现形式、业务特征、监管属性等四个特征,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概念以及国内外影子银行的区别,并重点研究了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和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对宏观调控与金融稳定的不利影响。在理清学界对影子银行监管的误解后,本文提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更多的影子银行纳入到正规金融监管体系以加强信息披露,并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具体形式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改革。  相似文献   

3.
余宗辉  康锐 《上海金融》2012,(2):51-54,117
信贷资产转让的监管问题应归属于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命题范畴。针对我国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发展,央行和银监会采取了"疏、堵"不同的监管路径。通过对信贷资产转让和影子银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特征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现存的监管制度还存有缺失,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可以借鉴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其中跨行业风险、制度变迁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体系:发展沿革、风险表现及国际监管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影子银行体系对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稳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证明传统的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不足以实现其既定目标.需要找寻更为适用的政策框架,拓展监管边界,加强跨业维度宏观审慎是其中的重要方向。本文梳理了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与发展沿革。总结了影子银行体系所引发风险的表现特征.总结了危机后国际社会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讨论进展.并就加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东庆 《南方金融》2012,(4):38-39,78
随着我国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导致表内信贷已不能完全反映全社会的信贷资金供求状况。本文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和成因,指出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的影子银行已成为削弱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因素,影响了我国的信用创造和金融稳定运行,需要疏通社会资金在金融体制内外的循环,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避免因其资金链断裂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冲击。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现在最受投资者热捧的影子银行现状出发,指出影子银行现在存在的问题,特别强调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降低影子银行风险的途径,提醒消费者应提高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判断能力,提供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8.
唐啸 《中国外资》2012,(4):22+27
影子银行曾是华尔街金融创新的典范,又是将次贷危机由局部推向整个金融市场的罪魁祸首;本文从广义的角度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界定,详述其主要机理及主要风险,结合运用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理论探究影子银行的本质,分析其对于信贷需求结构的影响和风险所在。鉴于近期银监会对影子银行的打击态度,我们梳理了国内影子银行的现状,如银信合作和地下钱庄。  相似文献   

9.
从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理论看影子银行的本质及我国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子银行曾是华尔街金融创新的典范,又是将次贷危机由局部推向整个金融市场的罪魁祸首;本文从广义的角度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界定,详述其主要机理及主要风险,结合运用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理论探究影子银行的本质,分析其对于信贷需求结构的影响和风险所在.鉴于近期银监会对影子银行的打击态度,我们梳理了国内影子银行的现状,如银信合作和地下钱庄.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后,各界普遍认为影子银行业中暗藏的系统性风险是此次危机的主要诱因之一,各国监管当局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动态的政策体系作为对危机的响应。银信合作,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我国监管当局的监管对象。本文将介绍银信合作业务的成因与发展,分析银信合作业务的风险,并对银信合作业务的监管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影子银行问题引发持续关注。本刊2013年第3期封面报道《影子银行是与非》推出后,在获得大量认可的同时,也有人对影子银行如何界定提出了不同看法,本文即代表了另一类视点。有争论才会有进步,在一些暂时还不明朗的学术领域,我们欢迎有益的争论出现。  相似文献   

14.
为帮助监管层和市场更好地识别类银行的影子业务,预防信用风险过度累积,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梳理了中国银行的影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并从会计的角度展示了不同模式下银行的影子本质和发展动机,剖析了银行在不同监管约束下实现监管套利的方法和手段,刻画了风险扩张和积累的路径.案例分析表明,无论是托管行还是非托管行,其表外资产或托管资产因不受准备金率的限制可以无限增大,这也是近16年来理财产品得以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信贷产品天然具有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属性,若任其发展终将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提出了要关注表外理财规模和结构,设计资管产品特别准备金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伴随着金融创新而产生,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为人们所熟知的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存在的巨大风险。本文先阐述了影子银行的定义,其次分析了影子银行主要的风险,最后给出了加强其风险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一个潜在风险。虽然我国影子银行无论是构成还是运作方式特别是风险表现形式和程度与美国影子银行都有较大差别,不像美国影子银行一样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成因之一。但是,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不规范和无序运作,开始对我国金融健康运行构成威胁,导致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开始出现。所以,应尽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规则,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影子银行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一些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结构和业务(以下统称影子银行)日益活跃,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业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套利等问题。本文对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形成原因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影子银行的特点及蕴含的风险,并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影子银行系统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造就了金融市场的辉煌,但因其产品结构复杂、杠杆率高等特点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本文在对影子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后危机时期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主要改革措施,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促进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党的十大之后我国鼓励金融创新,使得大量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诞生,因此以影子银行为代表的非金融机构大量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逐渐加大,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相当大的威胁,其中影子银行的监管机制存在缺陷是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的背景、原因、类型、外国的相关情况、监管制度或者机制等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影子银行在我国的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对相关监管机制进行完善,才能有效的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干婷 《时代金融》2013,(24):153+155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与金融业的稳定和安全息息相关。银行作为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一旦发生危机,就会迅速蔓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