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齐齐 《经济纵横》2004,(8):40-40
曾听到过一个大伯抱怨:“当年要是能留下一两张‘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就好了!”也曾听到两个中年人的懊悔:“要是那一年少喝一瓶酒,花几元钱买两三版‘猴’票存起来,现在咱不也就能买辆富康车了?”一位搞古文字的老学者的话更让人忍俊不禁。他说:“当年我与xxx(当代某著名油画家)住隔壁,看他整天神经兮兮地不愿理他,谁想  相似文献   

2.
<正>在桃源乡下的老家有条不成文的规矩抑或乡俗,每年从冬至开始到腊月二十四的小年间,家家户户便把养得滚瓜溜圆的年猪从猪栏里拉出来宰杀,砍上一块连精搭肥的“糟头肉”与猪血、猪肚货,炖上满满几大钵,请来邻里乡亲,痛快淋漓地喝上一顿,谓之喝“年酒”。“年酒”,与其说是传统意义上过大年喝的“团年酒”,倒不如说是喝“年猪酒”更为确切。可乡亲们依然这么叫,其中的内涵大约有四:一是这“年酒”二字叫起来顺口响亮;二是这接喝年酒的习俗由来已久,既然父老乡亲是麻绳穿草鞋——一代(带)传一代(带),后辈们也不便随意更改;  相似文献   

3.
金丹 《经济月刊》2012,(11):176-176
听说最近有本《酒杯里的中国》要出版,讲得都是酒场中的门道儿。诚然,酒里从来就不缺故事。还有人专门把敬酒词令写成一本书。我曾经在酒桌上见过能言善辩之人,喝每一杯酒之前都出口成章,不论是自己喝还是敬别人都能说出一堆理由来,轻重拿捏得恰到好处,此人是接待办主任。  相似文献   

4.
回顾这一年,因为广大网民们的勇敢和坚持,让很多官员受到处理:既有隐瞒矿难真相的官员,也有因私驾公车撞死学童被网友曝光的女市长;既有喝茅台嫌酒贵打人的灾区局长,又有抽天价烟、戴名牌表的房管局长……  相似文献   

5.
红酒正当红     
金丹 《经济月刊》2013,(4):176-176
几年前,我曾摆酒设宴,邀同乡小聚,本来准备的是啤酒,没想到我低估了众乡亲的实力,酒至酣处,啤酒喝光了,大家意犹未尽。我突然想起还有瓶珍藏的红酒——1988年的波尔多千红,赶紧拿出来,就在我找高脚杯的当口,乡亲们已经用啤酒杯斟满了,接下来就是相互碰杯,一饮而尽了。我当时隐约觉得红酒不应该是这么喝的,但到底怎么喝,我也说不清。  相似文献   

6.
智敏 《经济世界》1999,(6):14-16
无酒不成宴。国人素来与酒有不解之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文化占有重要一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古往今来,各种美酒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骚客。如今“酒文化”演绎成了“酒经济”。据统计,建国初期我国酒产量只有16...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统饮品的葡萄酒已经逐渐走入中国,成为餐桌上的社交主角,该如何欣赏和品味它,而不是在餐桌上出丑,成了国人的必修课。人的眼睛可以欣赏酒的迷人颜色,鼻子闻到它的芬芳,嘴可以触碰它的美味,碰杯时悦耳之声则是供给耳朵,葡萄酒本身不愧是五官均可享受到的人间妙品。但如果像传统中国酒文化那样拼酒干杯,就错过了觥筹交错中蕴涵美学的风情,糟蹋了美酒的灵性和生命。葡萄酒的高雅情调对国人远离快喝猛喝习惯有改善作用。特别是一些好酒名酒,没有细细品味,实在是糟蹋了它的美貌和内秀。而且真正去品好酒,不单只是掌握文中介绍的规范性评酒的姿势动作和各种专业的语言表达,更是要学会去观赏精美的酒标、酒瓶包装,了解酒的故事、产地风土人情和酿酒师呕心沥血创造出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8.
王溱 《商周刊》2012,(9):87-87
生活好了奢侈品自然有了市场,这符合发展规律。人们不关心谁拥有,关心的是获取渠道。如同喝茅台酒,喝不要紧,关键谁埋单?这才是实质。几年前到法国巴黎,恰逢中学同学在当地工作。见面后除了吃饭闲着无事可做,同学说领我去奢侈品店开眼界。说实在,对奢侈品我孤陋寡闻,但多少也知道点,比如LV、GUCCI什么的。同学说就到这两个店。先到的LV,一进门就看到几个国人,往里走还多是国人。同学笑着对我说,怎么样,看得出来吧,咱中国人真是有钱了。同学告诉,如果上午来,国人会更多。  相似文献   

9.
金丹 《经济月刊》2014,(9):182-182
见惯了亲朋好友们拼酒,以及他们的酒后百态,我就觉得姥爷是喝酒人中的异类,他是我见过喝酒最节制的一个人。他每天喝两顿酒,中午晚上各一两,而且不挑下酒菜,简单安静。喝了酒之后也没有任何的失态,最重要的是,不论喜怒哀乐,他都不会通过酒来调节情绪,他的胃像是个量杯,不差分毫。我对人生的启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姥爷一边喝酒,一边和我讲的只言片语。  相似文献   

10.
金丹 《经济》2012,(11):176
听说最近有本《酒杯里的中国》要出版,讲得都是酒场中的门道儿。诚然,酒里从来就不缺故事。还有人专门把敬酒词令写成一本书。我曾经在酒桌上见过能言善辩之人,喝每一杯酒之前都出口成章,不论是自己喝还是敬别人都能说出一堆理由来,轻重拿捏得恰到好处,此人是接待办主任。  相似文献   

11.
金丹 《经济月刊》2012,(10):176-176
百家讲坛有句广告语,“坛坛是好酒”。而好酒也不甘落后,在这四五十分钟的节目里,反复登场。广告画面唯美,意境悠远。千年文化酿成了一坛坛的老酒。而坛子里飘出来的,是醉人绵长的书香和酒香。关于酒的起源,实在是说不清楚,版本诸多。各大酒厂,都能把自家酒的来历说得神乎其神。  相似文献   

12.
马蕾 《时代经贸》2011,(9):36-39
他,出生于牛栏山,生长于牛栏山,属牛,做事有一种牛性子,有着比其他人更坚定的传承民族产业、文化的信念,自信而不自负,执著而不僵化。31年的酿酒生涯,让他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且如今仍在不断地延续……他,就是牛栏山二锅头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人——李怀民。  相似文献   

13.
武松的食谱     
邱俊霖 《环境经济》2023,(10):70-72
<正>“武松打虎”是《水浒传》里最经典的名场面之一。施耐庵老师在书中曾提过一嘴:武松在景阳冈下的“三碗不过冈”酒店里,前后共喝了十五碗酒。不过许多人来回数过,算下来武松一共喝了十八碗酒,施老师提到的十五碗,估计是武松后面让酒家给添的。当然,这十五碗酒到底是不是后面所添,现在的人也难琢磨明白。但武松的下酒菜却是明明白白的:一碟热菜,四斤熟牛肉。至于为什么以熟牛肉下酒,并不是因为武松偏爱,  相似文献   

14.
牛牛 《新经济》2011,(12):12-13
围坐在雪地里,喝着酒谈着吉他的一代青年和吃麦当劳,听MP3,手拿iPad划来划去的一代青年,有什么本质不同吗?  相似文献   

15.
这社会发展得快,时髦的事也多。本来今天很时髦的事,可睡一觉起来一看,又不时髦了。从小孩子的呼啦圈到女人透明衫,再到配女秘书,养叭儿狗……眼一眨,就又是一拨。 年前,老古遇到了两件不大不小的事,促使他也牙一咬、脚一跺;“他娘的,咱也时髦时髦!”而时髦之后,却又后悔了好长一阵子。其一是老同学聚会。老古原想,同学时髦聚会,也不过是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24日的《重庆晨报》刊出一则消息:重庆某歌城的业务经理因过度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而身亡。该报道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国人在社会经济交往中为何如此滥酒不已。饮酒,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做生意要滥酒,人际交流要饮酒,喝酒成了人们交往中,特别是政治经济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这一现象可能只在国人这里才可见到。朋友说在美国做百万元的生意通常只需要喝杯咖啡就能成事,而在我们这里必须要喝许多次酒。事实上,喝了酒还不一定成事呢!当然,饮酒的民族并非我中华一国,俄罗斯人也善饮酒,但他们与吾等不同的是,俄罗斯人喝酒多半是自斟自饮,或三朋好友聚会畅饮,图个痛快,并非做生意一定要喝酒才成!但是,我们放眼看去,注意到海外也有做生意要喝酒的。除了台湾地区、香港特区,还有东南亚诸国,谈交易必喝酒,经常还是喝高度烈酒。  相似文献   

17.
金丹 《经济月刊》2013,(7):176-176
年初的饭局遇到一个宁波籍老总,席间喝的虽是白酒,但是说起酒的品类,这位老总用蹩脚的普通话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一番浙江的黄酒,以及他的家人在绍兴如何经营一家老字号黄酒店,说到兴处,竟邀请众人在今年的春天同去品酒。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餐饮企业应该什么样,才算得上是拔头筹的? 东来顺的老堂训里这样道:“能来咱铺子里站一站的人,那是缘分人;能到咱铺子里坐一坐的人,那是瞧得起咱的人;能到咱铺子里吃饭的人,那是照颐咱的人。”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觉钱不知道花到了什么地方,现在,让爱家小精灵帮你拥有一种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微观世界     
《新经济》2011,(3):10-11
@作业本:整天堵车,经常封路管制,到处都是人,医院、商场超市,都要排队,地铁上挤的要死,买辆小汽车还不给你挂牌,污染又大,喘不开气.租个房子还要办暂住证,买房子一平米三万几,仨月薪水不够买半个厕所的,等够买一个厕所了,嘿,人家限制你购买了。北京有什么好的呀?咱哪受得了这罪呀!撤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