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水患较多,城市防洪问题十分突出,城市防洪与景观规划方面主要存在很多问题,城市堤防设计与河流景观的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城市防洪和景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然后对如何实现城市堤防设计与河流景观的有机结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河流景观的现状,接着列举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最后探讨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方法,提出了在设计中要把地域文化和场地特征放在首位,发掘其个性文化,要充分挖掘水域空间,充分利用水体特性,塑造独特的城市河流景观。  相似文献   

3.
交通系统是城市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中小城市相比,特大城市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交通问题。伴随着城市的蔓延与过渡开发,特大城市的交通网络使得城市景观格局的问题日趋严峻,如景观破碎度增加,连通度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利用混乱,农田与绿地被侵占等,从而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增大,社区分离,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并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对我国特大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很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呈现山拥水抱的城市格局。城市的建设和其周边的河流息息相关,同时又因为河流先于城市存在,河流的各个因素都会制约着城市景观格局的发展。对此,文章利用遥感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湟水河对西宁市老城区的城市景观格局发展的影响,旨在为以后西宁市城市规划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水系在山水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出发,阐明山水城市建设对城市水系治理的要求,并按照我国的国情和治河经验,倡议结合河流防洪、整治和城市水景观建设等工程项目,综合开展河流生态恢复建设,并就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提出了若干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胡超 《科技与企业》2014,(23):72-73
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现在的生活环境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景观建设也逐步成为城市建设中极为普遍的项目之一。我国河流众多,许多城市中均有数量不等的河流经过。夏秋两季雨水较多,水量充沛,河水的覆盖面积较大。而冬季枯水季节水体覆盖面积较小,无法构建良好的水体景观,也对城市的协调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人们对水体环境的依赖逐渐加深,运用到各种类型的挡水建筑,提高水体景观性。钢坝闸即为较为新型的类型,其可以作为水体景观的组成部分。该技术其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其的应用正在推广。本文结合某地的情况,简单的说明了钢坝闸的基本情况、运行原理、特点等,并分析了其在水体景观中的利用,最后阐述钢坝闸的发展,为进行城市景观建设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很多滨水的城市对河流消落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设计改造,目的是为了达到了城市滨水景观休闲与城市防洪装置的需要,但是这种行为却与河流消落带的生态系统之间发生了冲突,生态系统功能也随之逐渐退化.我们应从深层次认识河流消落带,合理的寻找到城市安全、公共的需求和城市生态这三者间的平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水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为例,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特征进行度量和分析,利用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值提取城市绿心。结果表明,红格镇不同的用地类型其景观指数特征具有较大差异,而土地利用开发多元化活动逐渐改变和影响当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当地绿色带状廊道主要由绿色河流廊道构成,绿带具有长度短,间断多,连接度低等特点。采用城市生态建设的微循环理论中的微绿地措施,提出了社区住宅立体绿化;调整乔灌木的配比,提升林木郁闭度;建立街区公园,公共开放空间遮荫;道路低冲击设计措施;斑块之间的廊道连接与网络化等具体建议,为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建设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不少河流受到水资源短缺与污水排放的影响,河流的生态功能与输水防洪功能遭到破坏。毗邻城市的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自然要素,在城市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尊重河流自然规律,维护河流的地貌、水文特征,关爱河流的生命与健康,协调好城市建设与河流保护的关系,还存在不少误区。近期纷纷兴起的毗邻城市河段综合治理开发建设热潮,导致一些河段被硬化、渠化、盆景化,在泄洪排涝、供水、水上运输、水生态环境、净化稀释、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气候、水文化、旅游等方面,河流的多种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0.
国际遗产保护领域近年来提出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概念,旨在面对愈加严重的开发建设压力,为城市遗产保护和管理寻求更加动态、多样的指引,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以嘉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对浙北地区以运河聚落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内涵解析和整体性保护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市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不足和缺陷分析,进行了设计原则和设计分析等相关的理论介绍,提出了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理念,以全面提高我国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荒野景观作为一种自然景观风貌在人居环境背景下的内涵探究为基础,辨析了荒野景观与自然、废弃地景观的概念,梳理了现阶段荒野景观的认知模式以及其在城市绿地框架中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将城市中具有普遍性的荒野景观实践划分为初级荒野景观的保护性开发、次级荒野景观的更新修复、类荒野景观的创造,并结合现今城市荒野景观的普遍处理方式,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相应战略性的处理策略,以期为我国现阶段城市中荒野景观的存续、可持续发展与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城市中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减少。同时,在城市生活高节奏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们也需求更多的自然环境来缓解自身各方面压力,这就使得开发城内自然景观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在本文中,将以广西南宁可心江连通运河为例,对河道景观开发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景观问题,如城市缺乏归属感,城市地域性丧失严重,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尤其对滨江古城的历史文脉及地特色还有待挖掘。如何运用地方文脉原理服务滨江古城景观规划,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文章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为例,本着建设以苗族为主体民俗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宗旨,对彭水县的地脉、文脉特色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探讨了当地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滨江古城防洪护岸保护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河绿地往往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将其它各种城市绿地联系起来,并伴随着河流景观环绕城市,成为整个城市中一条靓丽的风景线.然而,在干旱缺水的城市如何营造良好的滨水绿地景观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石家庄民心河绿地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关于旱地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汪海 《基建优化》1993,14(4):18-19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开发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经济热点。房地产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类活动,以城市及其近郊土地为开发对象,在其上创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一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城市环境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拟从不同的开发方式出发,探讨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并对房地产开发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一初步的比较分析。 1 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效益比较 1.1 旧城改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旧城改造是城市房地产开发重要形式之一。一般说来,旧城改造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这是因为:旧城改造优化了城市建筑排列方式,改善了城市景观;通过改造,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和供排水,排污系统,改善了城区交通状况,成套住宅的建设、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三峡库区河流景观场景为实验对象,介绍了一种河流VRGIS的设计思想与概要实现方法。在综合二维空间数据、三维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基础上,提供库区人机交互的景观浏览功能和数据查询功能。通过Vega和ArcGIS的结合,开发出一个简单实用的VRGIS,既能作为库区管理规划的平台,又能为旅游宣传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让大地血脉畅通--由"河流保护"看城市滨水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发达国家在河流保护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发展,介绍美国凯斯密河恢复工程项目的经验与教训,以河流保护的观念审视城市滨水的景观建设,并提出基于河流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水系是影响和制约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文章在回顾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水网城市①空间结构发展误区,对与河流水系融合共生的城市空间结构建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以南阳市城区空间发展研究为例,提出在城市河流水系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保护性利用河流水系复合生态功能,挖掘潜在边缘效应,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架构完整的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0.
谌术能 《民营科技》2011,(1):257-257
城市夜空间环境形成的目的和作用是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场所。正确把握夜空间环境意义,有的放矢地进行夜空间环境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夜空间环境的质量。另外,城市夜景观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城市夜景观进行研究,但研究重点侧重于景观照明领域。现根据近几年来不同城市夜景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力图把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结合起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领域提出初步的理论构想,以促进我国城市夜景观质量的提高及市民夜生活的方便、舒适与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