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宣布放宽对外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开业的限制,于是各外资零售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和独特而又成熟的管理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大展身手,在这些跨国零售巨头中,德国麦德龙公司凭借独特的经营理念、严谨的管理方式,别具特色的经营定位和思维模式,形成了与沃尔玛、家乐福"成功模式"迥然不同的经营策略与企业文化,雄踞中国零售业一方。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它的"独特",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过程中麦德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选择麦德龙作为案例分析的具体对象,尝试利用多角度、新视野来透析跨国企业在本土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发展的一些问题给出建议性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零售本土化是跨国零售企业海外经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选取家乐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家乐福在中国市场高度本土化的策略和在韩国市场高度全球化的策略,导致不同的经营结果,说明了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与母国市场差异较大的海外市场时实施有效的本土化策略的重要性,同时也分析了本土化的模式与程度.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8,(2)
文章根据市场调研,从品牌形象设计、展示设计、广告宣传设计和新媒体应用方面对家乐福本土化设计进行了深入探析。旨在通过对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公司在中国市场推行本土化战略的阐释及分析,研究其成功原因,并和麦德龙与沃尔玛超市的视觉设计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三者怎样将自身品牌调性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将外来品牌打入中国市场做了很好的典范,同时也为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并在全球经济不断走向一体化的今天,能够为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发展跨国贸易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最后提出国外超市在进军中国市场中,还需要进行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深入本土化以适应中国文化。跨国企业若想开拓世界市场,就不能只注重战略和扩张,而忽略了强大的本土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麦德龙这家大型零售企业为分析对象,对它的零售模式进行分析,挖掘这家零售企业在零售模式的所有环节中独具特色的部分,总结麦德龙经营管理方式上的特点。本文利用零售模式四要素组合,以核心战略分析为基础,探讨了零售模式四要素。  相似文献   

5.
中小零售企业如何应对外资超市的低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跨国集团在中国零售业异军突起,促使中国零售企业在一个世界级水平的平台上展开竞争,并给国内中小零售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作者认为,在与外资零售企业、国内连锁巨头的抗衡中,中小零售商完全可以生存得很好,关键是把握和实施定价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6.
一、麦德龙自身模式的选择及其在中国的生存状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国际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相继进入中国拓展业务。仓储式超市经营模式的创始者,总部设在德国的麦德龙(METRO)将仓储式超市——这种影响世界商业发展的新型业态带入中国。它给我国的流通业带来新冲击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7.
麦德龙青岛四方商场隶属于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零售集团之一的麦德龙集团。麦德龙集团自1964年诞生于德国后,其独特的经营理念迅速拓展至欧洲乃至其它各洲,目前在30多个国家开设了分支机构。1995年麦德龙来到了中国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商场。2001年1月11日,麦德龙来到青岛,在四方区落户。  相似文献   

8.
孙洪杰  张钒 《商场现代化》2005,(10):169-16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国际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相继进入中国拓展业务。仓储式超市经营模式的创始者.总部设在德国的麦德龙(METRO)将仓储式超市——这种影响世界商业发展的新型业态带入中国。它给我国的流通业带来新冲击的同时.也为我国商业的发展引入了新视角和新理念。麦德龙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始终坚持自己特有的经营模式.即把目标客户定位在单位,企业法人,  相似文献   

9.
一、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组织市场的潜规则障碍 国外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如何适应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如何克服中国的潜规则,都在考验着国外企业.我们看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们都在纷纷进行着本土化的改造,但是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的本土化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由于企业文化的缺失,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中国组织市场的决策和国外的组织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特色的"关系"会在组织市场有更多的体现.另外,由于经理人市场的缺失,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决策者更容易偏离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对决策者利益的满足却往往会与国外大企业的诚信文化冲突,导致本土化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杨松 《市场论坛》2003,(1):61-63
中国零售商业市场的对外开放始于一九九二年,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五十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百分之七十进入中国,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这些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均获得成功,这无疑增强了外商投资中国零售市场的信心,也给内资企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狼来了"的呼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1.
将供应商当成朋友还是敌人?生存哲学决定生存命运,两个欧洲最大零售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结果也迥异。麦德龙和家乐福在中国交出了不同的答卷。麦德龙现在是全球第五,欧洲第三大的跨国零售企业,去年全球营业额为510亿欧元,麦德龙在欧洲的业务非常成功。然而在中国,从1995年进入中国以来,持续亏损,连续两年亏损额超过2000万欧元,而且这亏损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12.
随着加入WTO后外商纷纷抢滩我国零售市场,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和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深入,国内零售市场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态势。外资零售企业在经营理念、技术手段、经营规模、商品价格和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通过研究零售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找出未来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源泉,提升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零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其能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韦精学 《现代商业》2006,(11):36-39
科技正在逐渐改变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顾客的购物体验,零售企业对技术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未来商店"的出现吸引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技术厂商借以推广其产品,展示其技术实力的模型.对大部分零售商而言,"未来"到底还有多远,并没有真正成为他们考虑的重点,但麦德龙是个例外.10月10日,在北京的一次新闻通风会上,锦江麦德龙高级副总裁吕国满和麦德龙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GerdWolfram亲自向在场的媒体介绍麦德龙的"未来商店"和RFID在麦德龙集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十几年间,独特的德国“性格”让麦德龙在中国慢慢赢得了市场。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麦德龙又如何利用自己的经营特色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一、麦德龙自身模式的选择及其在中国的生存状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国际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相继进入中国拓展业务.仓储式超市经营模式的创始者,总部设在德国的麦德龙(METRO)将仓储式超市--这种影响世界商业发展的新型业态带入中国.它给我国的流通业带来新冲击的同时,也为我国商业的发展引入了新视角和新理念.麦德龙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始终坚持自己特有的经营模式,即把目标客户定位在单位,企业法人,小零售商等专业客户的仓储式超市,并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服务终端消费者而专为专业客户服务.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其模式凸现问题日益突出,导致销售业绩未能有较大的提升,笔者希望通过下面的分析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闯 《财贸经济》2006,(8):59-65
本文应用35个中国跨区域经营的零售企业和23个在中国市场跨区域经营的跨国零售企业店铺布局的调查数据对中外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跨区域扩张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中外零售企业都选择了大型超市和超市作为跨区域扩张的主导业态,而本土企业的业态组合更加复杂;本土企业的市场覆盖率高于跨国企业,但其店铺网络呈现出"广泛覆盖,局部密集"的特征;跨国企业在跨区域扩张过程中的战略布局意图比本土企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企业在市场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如何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定消费群,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加深企业的向心力、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市场定位策略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明确的市场定位不仅能减少企业的成本,也关系到企业生存之根本。太仓仓建超市从本土化超市的定位出发,结合自身优势,制定了独特的市场定位策略,在太仓市的超市市场占了一定的份额,销售额也在逐渐地回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定了符合太仓地方文化的市场定位策略。其将企业定位为本土化超市的零售业态,在商品结构、商品价格、采购渠道、服务质量、规范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调整,,以其"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展现了其企业文化,以此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一、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组织市场的潜规则障碍国外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如何适应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如何克服中国的潜规则,都在考验着国外企业。我们看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们都在纷纷进行着本土化的改造,但是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市场的规模显著增加,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加大投资,甚至将研发中心移至中国.当众多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加快在中国的本土化步伐时,中国到海外投资的企业也悄然加紧了在投资国的本土化进程.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国大多数跨国企业在本土化的进程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缺乏跨国经营本土化的经验;没有国际化的管理手段,缺乏高层次跨国经营本土人才,以及技术和资金本土化的限制,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能生产出适应海外不同市场的产品.加之信息不灵和语言文化方面的障碍,使我国许多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20.
一.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组织市场的潜规则障碍 国外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如何适应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如何克服中国的潜规则,都在考验着国外企业。我们看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们都在纷纷进行着本土化的改造,但是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的本土化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由于企业文化的缺失,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中国组织市场的决策和国外的组织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特色的“关系”会在组织市场有更多的体现,另外,由于经理人市场的缺失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决策者更容易偏离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对决策者利益的满足却往往会与国外大企业的诚信文化冲突,导致本土化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