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牟取高额利润,不惜以身犯险,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玉米种子,坑农害农,最终害人害己;1月8日,河南省唐河县检察院以李某法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8,(3):180-187
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单位实施假冒注册商标罪与自然人实施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定罪起点及量刑完全一样,这不符合公平原则和罪刑均衡原则,应提高单位实施的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定罪起点,或对单位实施的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责任人从宽处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非法经营额应统一标准,以销售价计算,在没有销售价或无法查清销售价时,应委托鉴定机构对产品进行鉴定。假冒注册商标罪与相关犯罪竞合时,应先判断行为的个数并结合罪数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假冒注册商标罪与虚假广告罪的竞合时,应择一重罪处罚;假冒注册商标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竞合时,或假冒注册商标罪与假冒专利罪竞合时,都应依照不同类型分别择一重罪处罚或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3.
据调查,目前使消费者受骗最多的商业欺诈手段是直销、让利销售、平价销售、有奖销售和批发销售等。最常见的商业欺诈行为是短斤少两、伪劣假冒、虚假广告、预付款不兑现等。作为消费者,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商业欺诈呢?首先,要知法懂法,知道哪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欺诈行为。1.在商品中掺杂、掺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2.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质量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伪造商品产地,冒用知名商标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和他人的厂名、厂址;3.与他人合谋进行欺诈性商品销售或服务诱导;4.采取短尺少秤等手段销售商品;5.销售国家明令淘汰…  相似文献   

4.
1993年2月2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该《决定》对原《商标法》作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修改.其中将第三十八条“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增加了一项,即“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与此相呼应,原《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第一项“经销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被修改为“经销明知或应知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以此,凡是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出售的商品是商标侵权商品的经销者,不再承担行政责任.这就是商标行政管理人员们常说的“明知与应知”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刑法》第213条的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市场竞争中,商标不仅反映了某种产品的质量,而且也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为有效预防和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本文拟对与假冒注册商标罪有关的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福建省市场监管局聚焦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突出问题,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铁拳”行动,重拳出击,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冒知名品牌商品、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现将部分案例公布如下:1.漳州市漳浦县市场监管局查处漳州丝桐服装有限公司生产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服装案2023年1月10日,漳州市漳浦县市场监管局依法将漳州丝桐服装有限公司生产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服装案移送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之所以误购假冒商品,缺乏辨假、识假能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识别假冒商品是拒购假冒商品的前提,为此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识别假冒商品的知识。 1、要认清注册商标标识。名优商品在外包装上都有注册商标标识。假冒商品有的有假商标标识,有的没有商标标识。假的毕竟是假的。假冒商标与真商标对照,总有不同之处。如果没有标识,更能识别出是假冒商品。例如:丝棉——红牌商标为一等品,绿牌商标为二等品,白牌商标为三等品;布匹——成品说明书上印有红字者为一等品,印有绿字者为二等品,印有蓝字者为三等品,印有黑字者为等外品。瓷器——加  相似文献   

8.
全职太太何某曾经一度以为,这是她在丈夫离开后独自带孩子的艰辛中,找到的一条赚钱捷径。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卖假名牌,半年销售额达11万多。昨天,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决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6万元。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3条的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此外,根据《商标法》第13条、第14条的规定.驰名商标无论是否在我国取得注册均是我国商标法保护的特殊商标类型。但是,我国《刑法》第213条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对象仅仅包括他人所有的注册商品商标。然而.从我国近几年发生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来看.侵权对象不仅包括商品商标.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商标.并且侵犯其他类型商标权利行为的严重程度不亚于侵犯商品商标权利的行为。因而.假冒注册商标罪只保护注册商品商标权的立法模式的合理性遭到了诸多学者的质疑。本文拟从刑事立法的必要性和谦抑性标准入手.对我国侵犯商标权罪的犯罪对象立法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以低价买进普通月饼,然后贴上香港某名牌月饼的标签,再以高价卖出牟取暴利。深圳宝安警方查获一宗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嫌疑人两名,缴获假冒某香港品牌月饼共计3100余盒,涉案金额达46万余元。  相似文献   

11.
全国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把依法打击假冒商标、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活动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打击力度,侦破了一大批制售假、劣商品犯罪案件,摧毁了一批制售假、劣商品的犯罪团伙和窝点,为国家和企业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配合了全国的“打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高检院先后发出了《关于加强对假冒商标犯罪案件查处工作的通知》、《关于依法惩治边境贸易中假冒商标、销售伪劣商品犯罪  相似文献   

12.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对宝安区公明镇龙旺制品厂印制假冒“飘柔”注册商标标识案件作出判决:被告人王某犯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未遂),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相似文献   

13.
一、他山之石:国外打假假冒伪劣不独中国有,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他国家的打假措施可供我们参考。1.法律支持从重处罚。(1)美国法律规定,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均属有罪,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者处以25万美元以上10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并处以5年以上的监禁;如有假冒前科,罚款额可达500万美元。(2)法国规定,假冒违法者可判处2年监禁,罚款100万法郎。(3)西班牙法律规定,假冒违法者可按情节分为轻、重、严3种,罚款额分别为4000美元、2万美元、80万美元,罚款额可超过商品实价的5倍,并处刑罚和勒令关闭工厂。(4)我国台湾省为保…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市场上非法制造或销售假冒耐克品牌商品的情况十分普遍。从地域范围来看,全国各地均有发现,总体上是南方生产北方销售,甚至有大量假冒商品销往俄罗斯等国家。假冒耐克品种涉及面相当广泛,包括运动鞋、运动服装及配件,款式花样翻新,甚至“创造”出了耐克公司从未生产的产品,如假冒耐克品牌的牛仔裤、休闲鞋等等。假冒耐克在销售方式上也多种多样,比如:(1)在服装批发市场、鞋类批发市场、体育用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上租赁摊位销售,此种情况均为假货;(2)在商场或体育用品商店内将假冒耐克商品与其他品牌商品混在一起销售;(3)在…  相似文献   

15.
假冒商品,是当今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之一。假冒商品种类繁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认证产品、许可证产品、专利产品、优质标志产品以及假冒厂名、厂址和原产地,等等。尤其是假冒名牌商品是假冒最主要的形式,危害也最严重,它是侵蚀名牌健康肌体的毒瘤。实施名牌战略必须把深入打假,保卫名牌扎扎实实抓好,这是当前我国实施名牌战略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假冒注册商标案件尤其是“傍名牌”案件日益增多,不仅严重侵犯了注册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执法打击的重点。客观准确地认定假冒注册商标,是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执法机关一般依据涉嫌被假冒人的  相似文献   

17.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一般称之为"反向假冒".反向假冒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从《商标法》上如何确定行为性质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已有不少论述.但是,如果"反向假冒"的产品涉嫌产品质量问题,应该追究哪个主体的产品质量责任,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这种交叉调整法律关系的分析还较为少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反向假冒"行为时有发生,笔者在此试从《产品质量法》角度谈谈对"反向假冒"的理解,并对具体案例中产品质量责任的承担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商标显性反向假冒是指购买他人商品之后,摘除他人商品商标,换上自己的商标再对商品进行销售.  相似文献   

19.
二、行政部门加强执法,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上海市知识产权有关执法部门在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中,将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紧密结合,以各司其职和相关部门联合行动为主要执法工作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执法力度。2006年初,上海市政府决定关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闻名的襄阳服饰市场。全市工商部门针对襄阳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中规定了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