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地理》2021,41(2):214-221
在探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31个省市区2013—2017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探讨其空间分异规律,基于地理探测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①2012—2017年我国文化与旅游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时序特征;②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是公共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手段使用、社会消费支撑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绿色发展是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矛盾的必选之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政策支持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对甘肃各市(州)的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陇东、陇东南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最高,陇中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较高,河西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次之,甘南高原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与高质量发展理论,以“经济增长”和“发展质量”为出发点,构建包括规模增长、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六个子系统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安徽省16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分别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探索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空间自相关关系,识别不同集聚类型的区域群,深入分析安徽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发展水平上,安徽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向好,但发展速度缓慢,各市发展水平变动呈多样化的趋势;在空间关系上,安徽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领先地区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不强,未形成整体中心拉动力。  相似文献   

4.
提升乡村韧性水平,建设韧性乡村,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经济—社会—生态—工程”四维评估框架构建乡村韧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障碍度模型对中国乡村韧性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区域异质性,揭示其空间相关性特征,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在时序变化上,中国乡村综合韧性水平逐年提高,空间差异先减后增;生态韧性是影响区域均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乡村韧性高于中西部;较低韧性和低韧性区域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区域内不均衡是导致中国乡村韧性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空间关联上,中国乡村韧性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全局Moran’s I指数值呈“W”型波动态势;乡村韧性的正向集聚程度增强。在障碍因子上,准则层平均障碍度依次为经济>社会>工程>生态,人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每千人农村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是制约乡村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5.
在对高质量发展、绿色物流等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上,构建高质量发展下绿色物流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TOPSIS—云PDR多准则决策方法对2011—2020年中国省域绿色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诊断关键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省域绿色物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功能、结构、运作维度下发展趋势良好,在时间上呈现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拐点出现在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出之后,沿海地区发展稳定性较强,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发展格局及辐射式演化特征;(2)绿色物流发展的障碍因素在研究期内较为稳定,障碍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运作维度、结构维度、功能维度,排名前五位的二级指标分别是科技投入占比、货物周转量、货物进出口总额占比、人均GDP和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同维度下区域间障碍度差异显著。根据研究结论,从“运作—结构”协同发展、加强区域经济联动、制定特色发展规划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省域绿色物流水平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断上升,且呈现显著空间分化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低。农业技术研发力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中国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优化农业资源投入结构、健全农村循环经济差异化发展机制、统筹农村绿色低碳资源配置的举措,以期为提升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兆峰  谢佳亮  吴卫 《经济地理》2022,42(3):172-181+221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构建涵盖产业转型、产业运行与产业共享3个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借助泰尔指数、重心模型与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等方法,探析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以长沙和湘潭为核心和次核心的“双核”结构,长沙始终保持领先,娄底与益阳等则相对滞后。(2)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区域差异趋于敛缩,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南北差异有所减缓,东西差距有待优化。(3)旅游专业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广泛的正向显著影响,旅游劳动力在发达(欠发达)城市负向(正向)显著,而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产业结构尚未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海洋经济发展、沿海对外开放、海洋科技进步、海洋人力资本、海洋绿色发展5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通过模糊物元模型测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核密度探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间演化规律,引入空间聚类分析对我国沿海11省(区、市)的5个分维度进行梯队划分。结果表明:①全国层面来看,海洋人力资本整体得分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说明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海洋绿色发展得分出现轻微下降的趋势,表明海洋经济亟须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沿海对外开放、海洋科技进步仅出现轻微波动,得分未呈现明显变化。②时间演化来看,2007-2016年间中值地区逐渐增多,且核密度由单峰转向双峰,两极格局凸显。③空间聚类来看,高值地区发展势头较好,发展结构均衡,多数维度处于第一梯队,中值地区优势维度较少,且多数维度处于第二梯队,低值地区发展具备充分潜力,且多数维度位于第三梯队。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ArcGIS和GeoDa技术,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可视化表达和分析,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从数量和质量的角度,探讨我国各省区政府旅游网站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识别造成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产业用水变化驱动效应测度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才志  谢巍 《经济地理》2011,31(4):666-672
文章综合考虑了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用水强度及人口规模四因素对产业用水量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中国1997—2007年的三次产业用水量变化进行分解分析,以从时间序列上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量化其贡献率;同时结合ISODATA聚类模型对各效应进行空间聚类,从而对各效应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规模的扩大拉动了我国产业用水量的增长,1997—2007年其效应平均值分别为670.47×108m3和33.47×108m3;而产业结构效应和用水强度效应对产业用水量的扩展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同期效应均值分别为-208.62 m3和-480.62 m3;②1997—2007年经济水平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 056.96%和12.83%,而产业结构效应和用水强度效应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17.64%和-852.16%。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水技术水平是导致我国产业用水量变动的决定性因素;③各种效应的空间分异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和人口数量与效应的驱动作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国产业用水的"零增长"与"负增长"的目标需要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实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将在经济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得以解决。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我国产业用水量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对中国电子商务省域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因素经降维的因子分析后,再对中国各省域的电子商务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中国各省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有助于进一步认清中国各地区的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异,有助于在一国范围内对于不同地区的电子商务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从空间分异和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制定电子商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实证表明中国各省域电子商务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东部沿海高于西部内陆,且电子商务水平不均衡还广泛存在于各群体的内部.电子商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构建我国绿色金融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用路径的逻辑框架;建立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08—2019年30个省相应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绿色金融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作用,并考察碳生产率在该作用路径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碳生产率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效应中,直接效应表现为正向溢出,间接效应则为负向抑制;碳生产率在该作用路径中可作为中介变量。今后我国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重视环境要素,提升碳生产率,完善区域联动机制,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倒逼和驱动数字经济新动能释放。在梳理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机理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运用障碍度模型与面板Tobit模型诊断2个系统的障碍因子,探析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动态增长态势,且皆由最初“沿海高,中西部低”差异分布转变为“中间高,南北两端低”差异分布。(2)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整体上渐趋优化,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东中西+T字形’→‘南北两端+T字形’→‘南北两端+中间地带+T字形’”的演化过程。(3)大多省域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前3位指标层障碍因子相同,中西部地区及中间地带、南北两端准则层障碍度排序为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基础,东部地区和“T字形”地带为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可达性、对外开放度、...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在城市尺度尚未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及传导路径。为此,融合多源数据构建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集,从时空维度对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对其空间溢出效应、空间传导机制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2)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本地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邻近城市。(3)在高互联网地区和高市场化地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作用更为明显。(4)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旅游市场吸引力和旅游创业活跃度的方式有效激活了市场活力,进而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31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描述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其动态趋势。通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收敛特征进行验证,反映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且空间相关的问题,得出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收敛效应显著的基本结论,提出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加强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的科学谋划和提高开放与创新成效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新发展理念下的空间格局优化与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或参考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收敛趋势检验.为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使用耦合模型分析了地区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使用条件收敛模型检验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平稳提升,但存在"东高西低"阶梯状的地区差异,除东北地区外,高质量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向高水平地区收敛的趋势明显,收敛存在约束性条件.2000—2017年中国创新能力及其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程度稳步提升,但在不同地区创新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我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思路,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创新驱动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该综合评价体系对于我国制定民营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民营企业如何评价在创新驱动下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2004-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佳,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突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属于一般协调类型,且协调发展度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基于此,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