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19大城市群20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一体化不仅提高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层次化水平,也促进了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城市群一体化通过分类选择效应促进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通过技术升级效应、区域分工效应促进外围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且外围城市主要依靠中心城市的带动而发展,其产业升级路径属于一种“依赖型”路径;城市群一体化的影响效应符合距离衰减规律,与中心城市的地理距离、制度距离和产业结构距离越大的外围城市受到的政策效应越小。  相似文献   

2.
“资源诅咒”是中国资源型地区绿色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作为新一轮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产业智能化为破除“资源诅咒”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运用2012—2021年104个资源型城市和171个非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产业智能化对“资源诅咒”的影响及其机制,得出以下结论: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能够破除“资源诅咒”,而非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对“资源诅咒”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破除“资源诅咒”的主要机制。非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未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因此未对“资源诅咒”产生降低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产业智能化对衰退型资源城市“资源诅咒”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中国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消费需求、创新驱动、劳动力禀赋、劳动生产率等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引导或倒逼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但存在“产业结构演进无效率”现象,且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背景,本文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7—2019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空间杜宾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环境污染、不同地理区域的城市中表现出异质性。进一步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主要是通过促进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空间溢出效应检验显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还会对周边邻近地区的经济绿色转型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带动周边邻近地区的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本文研究为建设数字中国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数字技术发展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 2011—2021 年 276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发展指数,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经济效率是数字技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变量,数字技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以及深化劳动分工等途径提升经济效率,进而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形成间接促进效应;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于中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实现向高端化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此,建议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数字化政策,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促进效应,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消费升级效应,剖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机理,并利用2007—2018年中国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不稳健,消费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城市异质性,在沿海城市和大中规模城市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论对更好地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产业智能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实现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本文借助网络爬虫、手工搜集数据等方法,围绕智能化条件、智能化创新和智能化应用三个维度构建出中国283个地级市的产业智能化指数,探讨了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探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在产业智能化与低碳经济转型之间的作用机理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低碳转型压力,产业智能化能够显著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产业智能化能够通过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低碳经济转型。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位于中等水平时,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最强;当技术创新跨过门槛值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才得以显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产业智能化主要作用于低碳试点城市、高碳排放强度城市、东部城市和一线城市的低碳经济转型。本文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  相似文献   

8.
结合当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分析市场需求效应、城镇化效应等需求端的作用。以中国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并检验需求端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间、产业内的结构转型升级,选取1987年各省份邮政营业网点数的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基本结论不变;(2)数字经济发展在需求端主要通过人均收入效应、市场化程度效应和城镇化效应三种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3)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间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异质性。因此,应充分发挥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继续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和通信技术的投资力度,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2019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服务投入来源异质性。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扩展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发展影响下,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区域内服务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呈“U”形,而区域外服务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增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区域内服务化和区域外服务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过门槛值(11.2735)后,三者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均显著提高。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提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为区域外服务引入创造便利条件,结合地区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了大量的区位导向性政策。作为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实施载体之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设立是新时期推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尚无研究从微观层面探索示范区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评估了示范区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发现,示范区设立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创新产出能力,并且政策效应具有一定持续性,该结论在多种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示范区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其溢出效应显著带动了周边300~400千米范围内城市所辖企业创新产出的增加;同时,示范区政策对邻近城市创新投入具有负向虹吸效用,但是影响范围仅在周边100~200千米范围内。机制分析表明,示范区政策通过提高企业商业信用、提升城市居民消费活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激励企业创新。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区位导向性政策创新驱动效应的相关理论,为未来中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与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1.
政府创新补贴是促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和重要着力点。将政府创新补贴引入国家自创区生产模型,推导政府创新补贴通过技术创新强度影响国家自创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取2010-2020年21个国家自创区面板数据,构建兼顾时间与个体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政府创新补贴在技术创新强度的中介作用下对国家自创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政府创新补贴显著促进国家自创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分区域来说,政府创新补贴显著促进东中西部国家自创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东部国家自创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中、西部国家自创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不显著;技术创新强度在政府创新补贴促进国家自创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效的财政支出政策无疑是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基于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财政支出效率为出发点,构建内含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指标体系,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我国财政支出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和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出效率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但抑制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要素流动机制的研究发现,财政支出效率会通过劳动和资本要素流动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其中劳动要素流动的影响更为突出。政府在采用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要注重财政支出政策的提质增效和区域合作,以便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战略选择。以黄河流域3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双向固定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提升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2)从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下游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下,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区域板块调整视角,采用1996—2016年地级市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俱乐部变更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整体上,俱乐部变更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同批次的俱乐部变更存在经济发展异化效应,表现为俱乐部变更抑制了第一批变更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变更城市的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俱乐部变更会通过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三种机制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俱乐部变更导致不同批次变更城市经济发展异化效应所涉及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政府需重视俱乐部变更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异化效应,通过合理调配政府支出、持续优化利用外资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实现俱乐部变更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地理空间一体化、经济空间一体化以及社会空间一体化三个维度建构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选取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已成为优化国内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关键引擎。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不仅能直接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高,还可经由人力资本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间接提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据此,应当全面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完善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经济生态友好型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共赢。  相似文献   

16.
区域品牌价值提升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外部聚集效应和内部整合效应,而内部整合效应和外部聚集效应的共同作用又有利于区域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这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在研究区域品牌价值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机理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嵊州市领带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区域品牌,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金融排斥效应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与机制。结果显示:在影响效应方面,区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U形的非线性关系,即只有当数字普惠金融大于临界值以后才会对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正向影响。周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本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当周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大于临界值以后会对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资源配置效应、需求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和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辐射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学涛 《技术经济》2021,40(8):76-88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的竞争,在全面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和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基于东北地区147个县和34个城市的数据,运用SARAR模型分析高铁对不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同时高铁建设对城市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正向溢出效应;高铁促进了城市和县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提升;高铁还会带来"鲍莫尔成本病",即高铁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高铁在产业结构的虹吸效应中起到促进作用;高铁会通过抑制第一产业发展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进而影响地区产业结构;高铁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要素产生影响.同时采用了4种方法检验高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发现相关结论仍然是稳健的.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要素流动、政府干预和交通衔接等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基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回归方法与门限效应分析方法,考察市场化调节作用下区域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两化”发展,在引入市场化的调节作用后这种推动力变强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调节作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还表现出门限效应。在分区域分析中,这种调节作用在上游以及中游城市相对较强,在下游城市则相对较弱。最后提出,应注重区域发展异质性,构建最优市场环境,发挥区域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喆 《经济与管理》2014,(1):90-96,F0003
选取1978-2012年的有关数据,采用ADF平稳性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金融发展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供给领先型的金融发展模式主导和影响首都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调整。但是,金融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尚未完全释放,金融领域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成为影响和制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因此,金融支持首都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政策着力点是,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合作、提升金融市场的容量与层次、发展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区域金融创新步伐、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