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运用数据包络法(DEA)测算2006—2017年的粮食生产效率,同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整体偏低,且东部沿海地区普遍呈现出效率调减趋势,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偏低所致;粮食生产效率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但相邻省份的空间正相关关系有减弱趋势,而负相关关系有进一步增强趋势,具体表现为邻近省份的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对该省的粮食生产形成空间挤出。  相似文献   

4.
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Getis-Ord Gi*模型对中国31个省域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农用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建设用地热点区域面积小于农用地热点区域,建设用地热点区域与冷点区域面积仅占全部研究区面积的1/4,研究区半数省域属于土地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型。  相似文献   

5.
由于空间异质性的影响,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用传统空间同质性假设很难解释。为此,研究采用2005—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通过DSBM模型对省际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合理测度,并基于此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依次递减且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潜力很大;整体而言,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对于地区自身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正向影响,然而二者对于邻近地区的影响均不显著。从空间溢出效应分解结果分析,金融规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显著为正,间接影响虽然为正,但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而在空间杜宾模型的总效应中,金融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仍然显著。对于金融效率而言,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空间杜宾模型总效应均表明,金融效率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分省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算了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后者分解为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作为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在邻接空间权重和地理距离权重下衡量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具有"双刃剑"特征,即技术进步对本区域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区域均却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技术变动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效率变动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9.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正外部性特征,将其命名为生态化协同集聚,并基于2013—2019年短面板数据,采用杜宾模型(SDM)考察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态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总体呈现U型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沿海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程度较高,对绿色经济效率已形成有效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水平较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表现为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对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为生态化协同集聚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7,(6):4-16
我们主张环绕金融的基本功能来重新审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命题。本文认为,所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所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则要求的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因此,进一步理顺利率、汇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媒介资源配置的市场基准、建立稳定的筹集长期资金和权益类资本的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时代的经济运行方式呈现出数据驱动、万物互联、创新迭代的特征,数字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属性对创新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361座城市2010-2018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本地创新绩效提升,而且对周边城市创新绩效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空间溢出效应也更显著。由此,建议可从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等角度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创新绩效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国家的交通运输行业获得了发展,因此物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主要对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寻找阻碍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然后通过仔细研究影响因素,增强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力度,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以2009-2013年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采用软件stata12.0对数据进行处理,实证分析了城市区域内部及城市之间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空间计量Morans’I指数检验,结果显示文章所选取80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对模型进行普通回归以及空间回归结果均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对空间效应的直接溢出和间接溢出进行分解,发现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城镇化在区域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能够显著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1.0912%,而消费、政府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陈钊  申洋 《经济研究》2021,56(6):93-109
本文考察了始于大城市的住房限购政策对于住房市场泡沫的空间转移以及住宅用地出让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限购政策导致部分非限购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相对上升,并且商业住宅用地出让在政策实施后也向非限购城市倾斜。由于非限购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并没有因此增加且并非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人口流入地,这就意味着限购政策的空间溢出不仅放大了泡沫转移可能造成的房地产市场风险,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空间错配。本文研究为决策部门更好地落实总书记关于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供了研究依据及未来政策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一个表征市场潜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经验分析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47%,超过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弹性值。当然,实证分析也发现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不同类型空间权重矩阵,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创业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结果发现: 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机会型创业质量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会促进该区域内部及创业水平相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但可能抑制地理位置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需求型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可能抑制该区域内部经济增长,但会促进地理位置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溢出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05-2018年各省市年度面板数据和动态空间面板Durbin模型,研究了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近年来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原因在于当地的科技进步伴随着资源分配机制的不协调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独占性等问题,从而表现出对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冲击;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为正,中西部则为负,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生产要素不及东部地区丰富,科技创新投入引致的虹吸效应会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邵慧虹 《新经济》2013,(29):40-41
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概况了资源配置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该理论在现代金融业中的引申,分析了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偏低的原因,并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对如何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