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梦瑶  张正峰 《经济地理》2020,40(5):174-182
以京津冀地区样带为研究区域,基于乡村工业用地转型的理论分析,通过横向比较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探究乡村工业用地转型规律,并总结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乡村工业用地转型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乡村工业用地显性转型指标值由发达的沿海地区向不发达的内陆地区降低。②乡村工业用地隐性指数以样带中京津地区和邯郸市两个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为高值呈圈层递减的梯度性。③乡村工业用地转型协调区位于发达的北京市和天津市,隐性转型失调区集中分布在京津两市周边的廊坊市和沧州市,显性转型失调区位于样带南部较发达的邯郸市,转型滞后区分布在不发达的邢台市和衡水市。④冷热点探测表明,京津冀地区样带乡村工业用地转型指数的热点(高值区)呈条带状分布,冷点(低值区)呈抱团状分布。⑤样带各区段所处的乡村工业用地转型阶段与样带内各区段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验证了本文所提的理论假设。乡村工业用地转型规律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各地区应结合乡村工业用地转型不同模式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合适路径。  相似文献   

2.
3.
4.
5.
白云 《大陆桥视野》2022,(4):84-85+89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改革,乡村的振兴与发展也成为全面关注的话题,而农业作为乡村经济的支撑,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的转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此来顺应时代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富姗姗 《新经济》2022,(10):55-59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落实宅基地所有权实现形式需要从实践中比较分析不同主体行使宅基地所有权的成效和困境。基于不同行使主体的实践现状,以公平性、效率性及经济性为比较原则,从利益表达、执行效率以及治理成本三个方面对不同宅基地所有权行使主体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村民小组容易表达农户利益诉求,最能体现公平性;管理执行效率高,最能体现效率性;治理成本低,最能体现经济性,是最适宜的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  相似文献   

7.
刘玉霞 《经济师》2023,(10):124-125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较多,如乡村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乡村旅游地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为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可从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健全乡村旅游的政策、创新开发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着手,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秦俊丽  林岚 《经济问题》2023,(6):113-119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现代化。而乡村旅游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有助于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通过对山西省3市736个有效样本的实证调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居民乡村旅游意愿,重点分析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在乡村旅游意愿上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人口统计特征和居民乡村旅游意愿存在变量关系,突出表现在不同地域、家庭结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居民对乡村旅游意愿的差异上。研究结果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和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以河西五市为案例区,分析评价了河西五市2000-2017年乡村发展水平和乡村转型度,并归纳了各地乡村转型发展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1)2000-2017年间河西走廊各市乡村发展水平基本上呈现出逐年提高态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2)河西走廊乡村转型度逐年提高,乡村重构效果显著,但乡村转型度差异较大;(3)...  相似文献   

11.
吕保平 《经济师》2022,(6):129-130
当前,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在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当中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农村经济发展中,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金融,如何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优势作用极为关键。为此,文章在全面了解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创新策略,以期实现金融业态创新,提高金融风险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2.
郭岚 《江南论坛》2022,(2):10-13
乡村振兴是我国重点发展战略,而数字乡村建设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数字乡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继出台,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相似文献   

13.
王俊  邓显石 《经济师》2023,(8):146-147
高职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就业创业作为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展示,其成效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文章首先论述了高职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然后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困境,最后从政策制定与宣传、高职院校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等角度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21,(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既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特征。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并着重提出了要大力振兴乡村教育事业。如今,我国乡村在义务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及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有了较大起色。但是,目前乡村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办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薄弱以及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等。文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乡村振兴战略也逐渐被更多人所重视,在发展过程中,电商扶贫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主要的手段。利用电商扶贫能够解决农村与城市经济脱节的问题,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只有让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融入农村建设中,让电商扶贫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富裕的目标。本文将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本文针对新时代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文化振兴建设展开分析。首先,介绍文化振兴内涵与意义,明确开展文化振兴建设的价值。其次,分析现阶段文化振兴面临的问题,分别从注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大力建设乡村文化体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明确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路与方向,以期能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治理有效,揭示治理路径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因素体现在历史与现实两方面,主要特点是情境特殊性、目标多元性和主体民族性。现存问题有治理主线明确性不足、治理主体参与程度弱化、治理技术难以满足需求和企业生态责任履行缺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遵循主线—结构—平台—补充的内生逻辑,具体表现为治理意识—治理主体—治理技术—治理责任—治理目标。治理实践路径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主体参与、开发与应用符合民族实际的数字技术、强化民族地区企业生态责任建设四个方面,从而将民族特色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动能与优势。  相似文献   

18.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对乡村文化内涵分辨不清,由此造成了理解上的错乱,表现在提升路径便是乡村文化振兴措施混乱,导致所提出方案顾此失彼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结合"乡村文化三维共建模式"和乡村"私"性文化研究,对乡村文化的内涵从理论层面进行梳理,探究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路径,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数字化建设被放到了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的建设领域,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有机融合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点。日前,国家七部委组织编制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指导乡村因地制宜、稳步有序地开展工作。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等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地区特色,打造数字乡村典型示范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乡村建设现状和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探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及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