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高法院于2008年9月1日公布了《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在全面梳理现有规定的基础上,对民事诉讼时效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修正、整合和完善。学习、掌握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的意义和内容,有助于当事人正确保护其合法权益。鉴于此,本文试就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的出台背景及意义、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五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最高法院于2008年9月1日公布了<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在全面梳理现有规定的基础上,对民事诉讼时效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修正和完善.本文试就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实施后,结合银行工作实际,从诉讼时效的法定性、法院适用诉讼时效的被动性、诉讼时效中断的“到达主义”、有效运用新的诉讼时效中断方式等七个方面对法条进行解读,并据此对金融机构如何运用诉讼时效新规定、有效维护债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不动产登记行为,细化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方便人民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国土资源部于2016年1月1日公布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施行。细则将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对商业银行应关注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细则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多方调查、深入研究,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于2011年1月27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新司法解释》),以统一或规范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设立、出资、股权确认等纠纷的法律适用。《新司法解释》已于2011年2月16日施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和统一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设立、出资、股权确认等纠纷的法律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27日发布了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充分发挥企业破产法的应有作用,便于相关当事人正确提出破产申请,推动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破产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结合审判实践,就企业破产案件受理的适用法律问题,于2011年9月9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以下简称《新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和统一人民法院对2012年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1月30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其中,该司法解释对财产保全的期限作出了详细而完整的规定,有利于司法实务操作,将对商业银行协助执行和不良贷款清收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对新规定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财产保全期限的新规定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证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已于2006年1月1日施行。它们对于公司为股东担保问题作了特别规范,对过去相关的担保规则作了明显调整。文章分析了公司对外担保的新规定,并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依法有效惩治虚假申请、诈骗、套现等信用卡犯罪活动,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和持卡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金融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9年12月1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信用卡犯罪新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业务行为,加强个人贷款业务审慎经营管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个人贷款业务健康发展,银监会于2010年2月12日发布了《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办法将对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就个人贷款管理新规定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个人贷款管理新规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绝对集中度CR4指标,研究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路径变迁.研究表明在样本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集中度有下降的趋势,但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集中度总体上偏高;从中国银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存在较高的进入退出壁垒.因此,基于市场结构视角提出要放松市场准入,加快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13.
碳金融发展前景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碳金融市场前景广阔,对于银行业来说,这既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也伴随着一系列风险。本文在介绍碳金融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介入碳金融业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银行业如何更好发展碳金融业务提出了相应对策。并指出,我国银行业抓住机遇的同时更要防范风险,这是在碳金融时代需要积极面对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金融产业在我国应该还算是比较幼小的产业,一是因为开展汽车金融的业务时间不长,在90年代后半期才出现了汽车消费贷款;另一方面是因为汽车金融在驱动汽车消费方面所占比例太低。在发达国家的汽车销售中,70%是通 相似文献
15.
《金融监管研究》2014,(9)
宏观审慎导向的金融监管是理论界和监管当局关注的重点,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对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监管部门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的集中爆发并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本文在Adrian与Brunnermeier(2008)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基于Copula函数和GARCH分布的动态CoVaR模型,推导出了一种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风险监管指标,并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对各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以及监管强度进行排序。研究结论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对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溢出影响非常大,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具有动态的特征,并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监管当局在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时,应该综合考虑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水平和它的系统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推行资产负债管理,谋求资产与负债合理配比,实现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协调统一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综合管理,完善经营机制,提高整体经营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金融监管研究》2015,(3)
商业银行凭借其资金、资源和渠道等优势,十年内从无到有、从粗放到规范,迅速发展成为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在金融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制度红利消失、竞争日趋激烈、资金稀缺和金融需求多样化等问题,轻资本占用的资管业务势必成为其寻求发展转型、谋取差异优势、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重要突破口。资管业务正在深刻改变着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然而短时间内成长起来的银行资管业务在发展中还存在法律障碍、环境制约、管理混乱、创新不足、偏离本质等一系列主、客观问题,大资管时代下银行资管业务的发展转型亟需监管的规范和引导。从完善法制设计、培育金融市场、探究经营模式、加强监管协调、强化行业自律等角度,建立一套规范和引导银行资管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的监管制度安排,有助于引导银行资管业务成为服务社会、服务实体的新动力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有效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验资本充足性管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水平的影响,本文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联立方程模型。根据这个模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资本充足情况较好的银行,还是资本充足情况较差的银行在资本充足性管制的压力下都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性管制促进了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不过,由于多数银行已超过资本充足性管制中的最低标准,该标准产生的管制效应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19.
资本监管新规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10月21日颁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核心是关注次级债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也称为资本监管新规。尽管资本监管新规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安全度,但在短期内会加大其资本金压力和削弱其盈利能力。因此,扩展资本金补充渠道及改进盈利模式是商业银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