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一直是各国学者和货币管理当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该理论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对其所做的改进,进而提出了降低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与通货膨胀偏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Barro和Gordon(1983)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并用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实际GDP的季度数据来检验中国的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问题。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问题是存在的,中央银行迫于政府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而采取相机决策会带来较高的通货膨胀倾向,而由此造成的通货膨胀意外对实际产出的促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央银行、股票投资者、股票发行商的关系出发,建立了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利用后退归纳法,得到了子博弈完美均衡解;从而说明在相机抉择下,货币政策干预股票市场,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面临急于干预正常范围内波动的股票市场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以及造成新发股票首日开盘价虚高等问题以及货币政策具有时间不一致性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中央银行长期内促进股市稳定发展并保持货币政策在股市的信誉高于制定货币政策干预股市本身。  相似文献   

4.
运用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和2000年1季度-2015年2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的季度数据,对我国通货膨胀预期陷阱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济曾经两次滑入通胀预期陷阱,时间分别是2005年2季度-2006年4季度,2012年1季度-2015年2季度。前一次由于有关部门误判公众通胀预期态势而采用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诱致了政策型通胀预期陷阱,后一次则是政府初步治理通胀预期陷阱的有效尝试。最后提出要认真甄别流动性陷阱与通胀预期陷阱、慎用凯恩斯式的刺激政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改善并加强对通胀预期的预测能力、克服货币政策时间的不一致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转换 1、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多样性带来了数据的不一致性 开展计算机审计必然面临各式各样的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差异,必然给审计工作带来数据的不一致性问题.数据的不一致性大体有以下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动态不一致性理论是挪威人FinnKydland和美国人EdwardPresccott于1977年提出的,为经济政策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模式。本文结合动态不一致性的中心思想,在分析了零通货膨胀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避免零通货膨胀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问题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政策工具的运用--1993-1995年先后四次上调利率;紧接着从1996年5月起到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不到六年的时间内,连续八次下调利率,调整幅度之大、次数之频繁在货币政策的操作历史中当属首例,这无不显示了中央银行尝试运用利率政策助推经济的姿态和决心.  相似文献   

8.
是否应当将资产价格引入到货币政策目标之中是学术界目前激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转化为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发生之后,这一命题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我国1996年1月至2009年4月的样本数据试图从一个较大的时间窗口来探究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用VAR模型发现,货币量同比增长和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同比变化、房地产价格同比变化具有比较强的解释能力,但是环比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差.进一步研完了两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和脉冲响应函数,发现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政策与主要资产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尤其是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关系更为密切.最终得出结论,我国的货币政策目前不应当将资产价格引入到货币政策目标之中,但是中央银行应当保持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胡郑利 《会计之友》2008,(15):97-98
从2007年经济持续增长运行中.中央提出了2008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本文论证了造成“从紧”货币政策的几个主要因素,阐述了国家为保持2008年的宏观经济持续运行,通过对货币环境的适当控制,提高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等措施,从而创造条件达到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它通常包括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又称货币政策中期目标、中介目标,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素有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之分.我国GDP受到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余额的共同影响,在两个标准差的货币政策变量冲击下,贷款余额对我国GDP的影响大于货币供应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渠道的影响在逐渐加大,信贷渠道的影响则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2.
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经成为判断央行货币政策松紧取向的重要指标.1997年之前,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规模,央行的货币政策较好地控制住了高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步入衰退之中,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幅度之大十分罕见.主要分析了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并对货币政策中的各种操作工具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特点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历史经验对货币政策走向进行了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配合财政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按照人民银行的总结,稳健货币政策的内容是:通过央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促进商业银行的制度更新,为有效传导央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价格明显地偏离实体经济的涨跌趋势,对货币政策提出了诸多挑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理论探讨进而初步厘清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并认为现阶段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缺乏统一的解释,中央银行还不能将资产价格列入它调控的范围内,但可用做货币政策制定时的参考信息.同时,提出这一领域中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两者能否有效配合决定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文章以1999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全国月度财政收支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 为样本,通过建立VAR 模型研究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并且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效果要大于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我国历年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构成数据,对自1985年以来的决定总需求及均衡产出的相关变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财政政策乘数及货币政策乘数的估算,研究了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际效力,探讨了改善货币政策效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以来,为了减缓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央银行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包括:取消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控制;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等.各级人民银行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采取了各种措施,指导金融机构正确理解和执行各项货币政策,使过去中央银行基层机构的地方化倾向基本得以纠正,能够较好地执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基本上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但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够健全,货币政策的效果仍不甚理想,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在1999-2008年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总量有一定的影响,货币政策在我国是非中性的,其中信用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敏婕 《会计之友》2007,(35):62-63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介绍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指出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传导应做出两方面的努力积极稳妥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