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房地产业这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引起了各界对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关注.国家也陆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对过热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意在控制房地产业的发展规模,平抑房价,促使楼市"拐点"的到来.本文就楼市"拐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一段时期,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房价大幅下跌、开发商跑路、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房地产业陷入困境、房地产业可能发生大范围的倒闭、房地产业崩盘等言论甚嚣尘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危机四伏,房地产的悲观情绪似乎正在迅速恶化。我国的房地产业真的会出现崩盘吗?中国的楼市真的走到拐点了吗?房地产业的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是符合价值规律,是上涨趋势中必然结果,是前进中的曲折,是暂时的经济现象,从长远来看,我国房地产业楼市的价格必将呈现出上涨趋势。  相似文献   

3.
科学判断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拐点是否已经到来对于正确调整相关产业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服务业“成本病”视角,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的阶段性特征,随着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呈现倒U型特征,且具有区域异质性,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早已迎来拐点,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即将迎来拐点;资本、劳动力、技术三要素的投入对促进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4.
【背景】 一线楼市价格松动 北京楼市遇冷、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上海楼盘打折力度加大,引起已购房业主不满,严重的甚至演变为.“房闹”,广州深圳楼市呈现“价量齐跌”端倪……来自一线城市的信息让人俐感受到:楼市拐点将至,价格开始松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高速推进,我国房地产投资总量急剧增长,房地产业过热迹象逐渐显露,面对各地持续上升的房价和舆论的压力,中央近期连打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拳”开始了新一轮楼市调控。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宏观调控,便成为房地产企业应对宏观调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来有些地方楼市趋冷、房价趋降,房价“拐点”一时成为一个热议话题。房价“拐点”是否到来?各方吵来吵去,莫衷一是。这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群众对缓解住房困难的翘首期盼,值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百姓急盼房价“拐点”,其实是急盼赶快摆脱眼下的高房价煎熬,真正租得上房,买得  相似文献   

7.
经济过热与我国房地产发展周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房地产业连续七年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近两年的加速发展,使其已到了发展的波峰。所谓发展过热引发的新的经济问题,实际是房地产周期性发展规律的必然表现,国内外都如此。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拐点不少地方已经出现,未雨绸缪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纯都 《经济论坛》2005,(18):51-52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政府启动内需的政策,都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国八条为代表的宏观调控政策让2005年的中国楼市景气黯淡,购房者和投资人“持币观望”成为这段时间市场大环境真实的写照,而中国房地产何时能“拨云见日”便成了2005年房地产论坛上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关于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讨论不绝于耳,比如"泡沫论"、"拐点论"、支柱产业的可持续性等。文章针对这三个论点作一一分析,以此探讨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路径,并指出:全国房地产业不存在泡沫现象,局部地区存在过热或少量泡沫现象;中国房地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现阶段处于调整时期,不存在拐点问题;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房地产业而言,2014年是波诡云谲的一年.“楼市调控”连续两年“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否在日益增强?2015年的房地产业是否风采依旧,抑或跌宕起伏?房地产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房地产业降温 提到2014年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变化,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与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执行主席、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一致向《经济》记者表示,两个字可以代表这一年楼市的行情——下行.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末出现的楼市拐点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支持者认为楼市拐点已现,房价将下降;反对者认为拐点论不成立,房价仍将稳步上涨。与此同时,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紧缩性货币政策。文章分析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房价发展趋势的影响,认为所谓拐点实际上是指房价的理性回归。通过作用于影响供求的各种因素,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对房地产市场上的供求双方都起到抑制作用,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调整,房价将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2.
<正>没有数据能够证明今年楼市已经进入拐点,楼市要有拐点也是被银行打拐的。要判断楼市情况应该看整体数据,从整体数据来看,成交金额仅下降了几个百分点,用局部数据来判断楼市拐点是错误的。在中国经济增长率至少保持在6%时,楼市也没有泡沫。中国楼市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需求被遏制。一方面,政府的行政限购措施抑制了一部分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极不稳定,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他们的收入比没被计算在内,而且是巨高的财富收入比,北京和海南的高价房照样有人买。我们无法找到中国楼市有泡沫的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13.
卢珺 《时代经贸》2012,(22):36-36
始自2010年至今的房产斯政,将对住宅类房产市场产生了较大的震动;雨旅游房地产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旅游房地产将给力楼市,并迎来新一轮的投资机遇。本文就房产新政的特征及其对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新政下我国发展旅游房地产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旅游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阅读提示     
《资本市场》2014,(8):2-2
<正>1.没有数据能够证明今年楼市已经进入拐点,楼市要有拐点也是被银行打拐的。要判断楼市情况应该看整体数据。成交金额仅下降了几个百分点,用局部数据来判断楼市有拐点是错误的。2.摩根财团后来享有一个极其矛盾的名声——既是一个绅士们的俱乐部,又是一座头等的压榨血汗的作坊。在摩根化的进程中,摩根银行在整条华尔街都沉浸于黑暗之中时还灯火通明。一位新闻记者评述道:"摩根银行一向被称为是杀害合伙人的凶手。"  相似文献   

15.
赵萍 《经济导刊》2006,(10):85-87
在我国二十几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历史中,没有一个行业能像房地产业那样充满变数与费解,也没有一个行业能像房地产业那样牵动着大众情感,引发长达数年的激烈争论。自2004年易宪容、谢国忠发表“房地产泡沫论”以来,各路官员、学者、房地产商轮番上场,互联网上的讨论也是此起彼伏、异常激烈。在这其中,象易宪容、尹中立、王小广这样的学者,象水皮、秋风、叶檀这样的专栏作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与发展商等“唱多”楼市的势力相比,他们的声音还是小得多。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与协调和谐发展的关键一年,更是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确保房地产业这“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产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一年。本文作者在深入市场调查、认真采集数据和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新一年房地产业发展的“背景和环境”、“预期和责任”、“风险和影响”、“保障和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7.
张朋 《经济》2011,(12):28-29
最新的数据表明,楼市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双双下滑,开发商降价销售措施接连不断。那么楼市的拐点是不局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18.
于洋 《商周刊》2011,(26):63-63
在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影响下,市场出现了“拐点”。北京、上海、杭州、佛山、青岛等地一些资金链紧绷的开发商开始降价促销楼盘,而此举也刺痛了已经购房的业主,他们纷纷要求开发商退房或返价,甚至联合起来以“维权”的名义叫板开发商。  相似文献   

19.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融资问题自然成了制约房地产业发展的“瓶颈”.一直以来,政府为了实现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都优先选择金融调控手段。本文就对金融调控的实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以此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房地产景气指数在连续多年逐步上升后,今年一季度首次开始下滑,预示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整对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开始显现。2003年以来,中央及上海的监管层已经着手从宏观经济、金融信贷和土地储备这三方面来调控楼市,防止泡沫经济与金融风险的产生。研究表明:上海楼市价格近年来的快速上涨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