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育蕾  曾阳 《商场现代化》2005,(27):237-238
该文以2001~2003年835家非金融性A股公司为样本,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第一大股权持股主体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大股东四个方面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和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2)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境外社会法人和流通股股东时的公司绩效优于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的公司绩效;(3)当第一大股东性质不同时,大股东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规律性,即当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国有股持股主体的影响最为显著,当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时,持股比例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2001~2003年835家非金融性A股公司为样本,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第一大股权持股主体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大股东四个方面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和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2)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境外社会法人和流通股股东时的公司绩效优于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的公司绩效;(3)当第一大股东性质不同时,大股东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规律性,即当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国有股持股主体的影响最为显著,当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时,持股比例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大股东补偿、激励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申尊焕 《财贸研究》2003,14(5):76-80
公司治理理论表明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但已有理论缺乏对其侵害原因的分析。依据公共选择理论 ,大股东提供的监督服务是一种俱乐部产品 ;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博弈分析表明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为补偿其监督成本 ,且大股东数量越多 ,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越小。为防止大股东侵害行为的发生 ,并提高大股东的监督水平和公司长远利益 ,就应对大股东的监督进行补偿 ,并给予激励。  相似文献   

4.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大股东治理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可知,国际上对大股东及其治理问题有褒有贬,实证研究的结果也含混不清。在国内,对大股东问题更多的是从其负面影响的角度去研究的,过于强调"一股独大"的弊端,缺乏对大股东及其治理问题的客观分析,全面研究大股东的治理行为的经验研究还是比较少。针对大股东治理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需要从大股东的视角出发,在一个完整的框架内分别对不同持股比例下和不同股权性质下的大股东治理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做理论与实证的研究,从而探寻如何完善大股东治理机制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侵害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一个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已有文献缺乏对大股东侵害成因和程度的研究。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本文模型指出实施监督职能但没有得到相应投资收益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原因,大股东的侵害包括以补偿监督成本为目的的第I类侵害、要求监督成本的支出取得合理投资回报为目的的第II类侵害和大股东利用公司内部信息以最大化其收益为目的的第III类侵害,且不同类型的侵害对大股东和公司的意义不同。为有效解决大股东侵害问题,并提高大股东的监督水平,就应对大股东的第I类和第II类侵害进行补偿,并对第III类侵害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6.
《商》2015,(20):178-179
在大股东纷纷取得丰厚利润以后,大股东减持也成了一种潮流,是大股东保住既得利益,是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方式。文章在研究隧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这种大股东减持现象,研究大股东是否有利用不对称信息侵害中小股东进行隧道挖掘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所持有的限售股取得了上市流通权。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大股东频频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股份减持。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在大股东股权减持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主要问题,所以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包括丰富大股东出售股票的渠道,严格信息披露,弱化大股东的信息垄断优势,建立健全大股东股份减持的制度规定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彤 《商界》2010,(4):68-68
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一般通过定向增发、大股东出让、向二级市场回购来作为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通过定向增发可以增加公司的资本金;通过大股东出让,大股东还可以回收部分投资。但在全流通模式下,如果股权过于分散,大股东股权比例较低,那么无论是定向增发还是大股东出让,都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大股东的股权比例,削弱其对公司的控制力度,增加被收购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数据,对大股东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确实存在"支持"效应,大股东可以对高管薪酬实施有效的监管和制约;国有股和私人股的第一大股东会采用不同的高管薪酬策略:国有股第一大股东一般对高管采用低薪策略,并且与公司业绩相关度不大;私人股第一大股东则制定相对较高的高管薪酬,并且注意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结合.此外,第一大股东如果兼任公司高管,则会削弱大股东的"支持"效果,甚至会转变为"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刘建勇 《财贸研究》2012,23(2):134-142
以股权分置改革后已完成大股东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统计大股东资产注入前后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关联交易的变化以及资产注入前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来检验大股东资产注入的产业链整合效应,研究发现: 大股东注入的资产大多与上市公司产业相关,相比资产注入前一年,资产注入后一年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量以及非公允关联交易量均显著下降,并且上市公司各项经营业绩指标也均比资产注入前一年有所上升,表明大股东资产注入降低了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改善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具有积极的产业链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1.
大股东掠夺是指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利用其控制地位或信息优势转移公司资产、侵占公司利益、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不良行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将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并危及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因此,研究大股东掠夺问题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地约束大股东掠夺不仅是一个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问题,也是一个宏观层面涉及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事件越演越烈,对上市公司的成长和中小投资者权益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陈述了我国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和方式,继而分析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原因,最后提出治理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后,二级市场上的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现象逐渐增多,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在其大股东公告或正式实施了股票增持后,其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也有所提升,这引起了一些投资者和学者的密切关注。那么,大股东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大股东的股票增持对上市公司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文章主要探讨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股票的动机和后果,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股票的意义,也可为有关部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股票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曾经相当严重。从理论上看,大股东资金占用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是被控制公司向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重要手段,并可能对被控制公司产生不利的经济后果,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资金占用现象相当突出,不仅过去非常严重,今后仍然不可忽视,因此,研究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大股东增持事件的市场反应及内幕交易情况。实证表明,大股东增持为国有企业带来的异常收益率要远远高于非国有企业,说明非国有企业大股东挖空企业的"掏空效应"要远比国有企业严重。在短期内,大股东增持能为国有企业带来约8.7%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但为非国有企业带来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仅为1.9%。在长期内,国有企业大股东增持的累积异常收益率约为0,"支持效应"与"掏空效应"基本持平。但非国有企业大股东增持在长期的累积异常收益率约为-23.8%,"掏空效应"占主导地位。同时,对大股东增持事件的超额换手率的研究表明大股东增持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6.
在段永基成为中关村第一大股东之后,黄光裕又成了其第二大股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及其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并使用2001-2004年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控制公司特征因素后研究发现:首先,大股东控制权对公司资本结构产生显著影响,但大股东类型不同,影响也不同。其次,在股权比较分散、前几大股东相互制衡的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控制权对长期资本结构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辉 《市场论坛》2011,(3):32-33
文章从以大股东控制为背景的相关研究,大股东控制、投资者保护与企业价值以及对大股东侵害的悖论三方面阐述国内外在大股东控制方面最新研究,并给予简要的评论,最后,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2-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制度成因,具体检查了第一大股东持股对资金占用程度(其他应收款)的影响其他应收款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对其他应收款的影响.研究显示:当控股地位较弱时,第一大股东会减少对上市公司资金的无效占用;但是当控股地位较强时,第一大股东具有较强的动机和能力增加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并借此攫取私人利益.研究还发现,股权分置的改革强化了大股东的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权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政策来套取现金现象,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应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引入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进行相关性、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公司未来成长性与现金股利均有正相关关系,其关系有利于遏制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从而减小大股东操控低股利政策对小股东的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