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自然生产力思想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内容,以往人们在研究马克思生产力思想过程中忽视了其自然生产力思想。在人类陷入严重生态危机的当代,重新审视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既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理性逻辑必然,又是历史时代的必然。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达到社会和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呈现出巨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学认知生产力是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当前在认识生产力的问题上去除泛化匡正认识的需要。科学认知生产力的要义就是要认知到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从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定位、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性质的论述中理解生产力。传统的旨在通俗简捷阐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内涵的生产力定义因有助于我们科学认知生产力而可用,但有的定义中"征服自然"的思想必须修正而要回归到马克思使用过的"改变自然"的提法,进而发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范畴演进的历时性表明生产力是自然要素和人类社会要素的整合,并以生态和谐与人态和谐的高度有机统一为价值趋向。遵循可持续和谐发展观的逻辑理念,广义生产力是一个以自然、经济、社会、人力、生态、制度为生产力子系统,内部结构关系极其复杂的巨型系统。同时,广义生产力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广义生产力理论整合了多种生产力概念的合理内核,成为从总体角度把握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的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 ,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富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在人类企图“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传统发展观的支配之下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破坏 ,超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严重威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 ,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应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正确认识自然规律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优化自然生态环境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为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纠正了工业革命以来人们仅仅把生产力定位于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单向度内涵,把生产力看作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界定生产力概念,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对生产力范畴的这一创新发展,有利于人们重新思考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对生产和生产力分析的。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恢复了其原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生产力的内生演变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自然生态是生产力之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自然生态是生产力之母”的依据:(1)生产力的所有实体性要素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环境;(2)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速度、规模、结构、布局)都要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强力支撑和根本制约;(3)大量反面事例证实,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要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生产力,必须树立“以生态为本”的天(自然)人观、发展观;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物经济,壮大绿色生产力;必须为生态保护营造健全的制度体系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生产力观片面夸大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的能力,而没有足够重视自然的力量及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我们必须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生产力需要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和谐发展,这为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体。国内外学术界之所以曾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产生误读,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没有认识到自然生产力在其生产力概念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和探讨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不仅有助于澄清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误读,而且对我们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着眼于二元关系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本文在简介复杂性科学最新的发展复杂性系统质涌现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社会生产力概念,区分了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生产力,界定了生产力涌现的外部条件生产力系统环境和界定了生产力涌现的内部基础要素,然后阐述了生产力系统质涌现的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在复杂系统质涌现理论指导下初步建立生产力系统质涌现理论,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以适应时代进步和需要。  相似文献   

11.
受到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理论分析偏重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财富性质讨论不足,缺少生态产品的经济分析,这也为当代马克思自然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理论增长点。生态生产力范畴的出现是这种新发展的突出体现,它对自然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扩展,丰富了自然生产力范畴的层次,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视阈下的生态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康 《经济与管理》2009,23(1):27-30
从马克思恩格斯视角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原理、"劳动异化"理论、人与自然之问物质变换思想四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和谐观.在目前中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还存在某种不和谐的背景下,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视闻下的生态和谐思想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把生产力当作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人为地将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赋予生产力理论以生态内涵,实现了从工具生产力到生态生产力的转变,并将人与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的策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粗放式经济为集约式经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色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单纯追求经济数量扩张的传统战略失败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战略模式 ,是一种能够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只能走生产力发展的绿色道路 ;发展绿色生产力要变革传统战略思路和理论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树立环境伦理观 ;鼓励技术创新 ;加强法制建设和对环境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有个基本特点,那就是全世界有共同的发展轨道,类似于坐标上的轨迹。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系统简单,劳动工具这一要素可标示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生产力系统复杂,要用多种坐标来标示。以生产力要素为坐标,科技要素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主体为坐标,智力型劳动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结构为坐标,知识经济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功能为坐标,(人与自然)和谐型标志先进生产力。用聚合论分析,生产力的要素、主体、结构三个集大部分相交,接近重合,此三集与生产力功能这个集,有部分相交,但也有不相交之部分,其中有些还相互排斥。科学技术要素和知识经济结构如何实现和谐型功能,将是21世纪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学者将马克思的生产力一般等同于物质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的特殊,一味强调人类征服、控制、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忽略了自然生产力的价值和作用,引起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失误。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将自然界自身的自然力、人的自然力以及人化自然力看作自然生产力,并论述了其存在的作用。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文明生态化地演进,工业文明将必然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的内在本质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它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经济关系得以复归;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得以修复;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得以均衡发展形成生态生产力;线性非循环经济发展得以转向了非线性循环经济发展形成生态化的经济运行模式。作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生态文明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基础之上,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共同生息的完美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刘明珍 《生产力研究》2006,1(5):67-68,78
传统观念对生产力功能的认识存在错误定位。现代和未来生产力具有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四种功能,其中保护自然的功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产生的一种新功能,是生产力功能扩展、完善和增强的产物。只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改造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才能形成完善而强大的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技术观的生态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今的生态危机,一些人士指责马克思的思想是技术决定论,缺失生态学的考量,这是对马克思的曲解.马克思从技术的观念形式、实物形式和关系形式三个层面来把握技术,并把技术和生产力、社会关系、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技术不仅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而且技术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和桥梁,它具有生态价值,同时也会带来生态问题.要提高技术的生态效率,使技术朝着生态良好的方向发展,有赖于选择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考察和总体思考,揭示了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相统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把自然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社会经济之中的哲学与经济学相统一的光辉思想。在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把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