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土地征收救济机制之构建——以比较法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征收救济制度的基础是征收权之立法规制,尤以征收程序的设置最为关键,中国的征收程序条款设置存在缺陷应予完善;土地征收救济模式有法院主导型和议会主导型之分,中国的征收救济模式缺失,现实国情决定中国应选择议会主导型救济模式;土地征收救济方式表现为不同的具体诉讼形式,中国至少应赋予被征收人享有就征收补偿纠纷而提起民事诉讼的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2.
土地征收补偿是土地征收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土地补偿机制和土地征收救济制度仍存在很大缺陷.针对现存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借鉴外国的立法例,保障我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分析比较公众参与在土地征收中的制度状态与实际操作,探讨土地征收程序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与操作边界。研究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以台湾典型土地征收案中的公众参与为案例,建立由主体边界、权利边界、途径边界三要素组成的新公众参与边界分析框架。研究结果:结合公众参与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内生缺陷,解释现有公众参与机制下的冲突形成与演变路径,在微观层面提出并细化了新公众参与的制度分析评估框架。研究结论:制度化、可操作化土地征收的公众参与边界,建立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决策机制,允许一定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实现公共参与的阶梯式进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征收和拆迁安置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日渐增多,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着眼点,在明确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以降低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为目标,以在土地征收中的各相关组织和群体为参与主体,按照"资源有效配置、信息有效利用、激励兼容"3个机制设计标准进行了降低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设计,构建了多方参与的"分析-协商-论证"决策模型,并对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运行过程及应用进行了说明,同时还对这一理论具体运用到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获得了长足发展.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公共利益"不明晰、征收程序不规范、补偿不合理、监督管理不力、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立法机关应当制定统一的<土地征收法>,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征收程序,提高补偿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实现土地征收制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完善中国环境侵权救济制度,解决土地污染案件对土地的救济问题.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法条研究法.研究结果:从主体、客体、方式、途径、责任等方面得出在土地污染案件中对土地本身的救济对策.研究结论:土地污染案件中,对土地这一环境介质的救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救济模式,是重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是国家强制取得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由于土地征收的强制性,征收过程极有可能使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甚至会威胁到农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因此征收过程经常会伴随社会矛盾及纠纷.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土地征收纠纷的特征、纠纷产生的原因以及现行土地征收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纠纷化解机制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以公众参与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不足,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研究方法:比较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土地征收决策要充分吸纳公众参与,利害关系人和其他公众的参与程度应当不同;目前我国土地征收中的公众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未能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和进行专家论证,听证方式适用范围狭窄及具体规定不明确,成片土地征收中的协商内容局限,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方式不明确。研究结论:我国土地征收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的重点是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加强专家论证,加强听证方式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规定,将协商方式扩展应用到成片土地征收中的补偿安置决策,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建立明确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土地征收引发的纠纷越来越突出,暴力强拆不断发生,群体性事件增多,威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土地征收纠纷的特点、土地征收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从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和建立多元裁决机制两方面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的改革,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区分公益用地征收与非公益用地征收,完善公益用地土地征收的措施,建立非公益用地土地的征收制度,并且从长远看,应承认集体土地的完全流转,从而在制度上化解农村土地征收纠纷产生的基础,同时最好建立多元裁决机制体系,为农地征收纠纷的化解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收利用过程中福利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福利和效率损失.本文利用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地征收利用过程中的福利与效率损失,并对土地征收利用过程行为主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文章最后从不同征收目的,即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两方面针对性的提出减少福利和效率损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市场发展的驱动机制是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城市土地市场发展的驱动因子主要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因子,其中经济、社会因子是短期土地市场发展的主导因子,相关制度通过影响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使市场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外部特征。通过分析和选择驱动因子,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宏观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升是当前城市土地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地方政府的偏好可能影响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应从改善社会收入分配、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方面入手保障城市土地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推进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区(定州市)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运用瑞典学者韦唐的"效果模式",从目标实现程度、相关者满意度、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以及公平性4个方面评估了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绩效水平。[结果](1)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政策措施整体实施效果良好,基本实现了征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较优秀,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达到合格级别,公平性实现良好。(2)以征地区片价代替年产值倍数法提高了补偿标准;增设粮食补贴和养老保险,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结论](1)基于"效果模式"构建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绩效评估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定州市征地制度改革效果,验证了指标的可行性。(2)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中求进,做法相对保守,需要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农民权利意识的有无及强弱,对农民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土地承包中农民的土地权利归属、行使及保护意识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承包中农民具有一定的权利意识,但总体上农民的权利意识不容乐观。这与农民自身因素(年龄、文化层次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地方政府及法院能否发挥积极作用有关。因此,建议从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限制政府公权力的行使,加大法院的正面启示作用,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来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江苏省铜山县为例,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绩效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实现土地与资金、土地与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并带来全要素节约。因此,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可以在一定水平上提高农业生产绩效。但农业绩效受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对于土地经营规模不能盲目的推崇,而应根据当地实际促进农业生产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源在于中国特色的“同地不同权”的二元土地制度.“小产权”房的诞生实质是农民对国家土地征收制度的一种自发的抵抗.要治理“小产权”房,必须从源头上治理,斩断“小产权”房产生的利益链.这一路径其实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本文就如何在201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及国土资源部制定《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中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征收中被征收人参与的意义与功能,构建被征收人有效参与的制度框架,促进土地征收活动的顺利展开和实现土地征收中的公平正义。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解释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被征收人有效参与是土地征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的土地征收程序属于行政主导型模式,被征收人的参与局限于表面、浅层次参与,很难对征收行为施加积极、有效影响。研究结论:应在正当法律程序理念指引下,着重完善信息公开、协商讨论、及时反馈等参与制度,才能更好确保被征收人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2006—2008年江苏省及三大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区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38,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三大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苏中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平均水平略高于苏南,而苏北最低;(2)绝大多数的开发区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苏南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开发区数量占比最大,苏北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开发区数量占比最大;(3)从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来看,开发区实际值与效率目标值都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权的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土地征收带来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针对如火如荼的征地制度改革,从我国征地制度状况、农地产权制度现状、农地价格构成和土地被征收后增值空间来源等方面对征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提出土地增值收益的存在是客观的,运用产权理论进行收益分配对征地制度改革和创新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法》规定,土地征收应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然而,而土地征收实务中对公共利益的理解却被泛化了,这一现象的根源是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中缺乏一种非公益性土地征收的替代机制,并且这种替代机制不应在土地征收制度内构建,而应该在制度外构建。本文认为,集体土地一级市场的开放是解决此问题的唯一途径。只有建立集体土地非农业用途流转制度,完善现有土地征收制度,修改相关法律中不适当的规定,才能解决我国土地征收中对“公共利益”理解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利用从台州、温州和邯郸三地获得的1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基于有序概率模型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及其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台作社的绩效与治理机制紧密相关,治理良好的合作社,其成长能力和赢利能力相对较强,社员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改善治理结构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