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条件,在保证不牺牲水环境的前提下,构建了区域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联系度计算的同异反态势度排序方法,参照生长曲线公式,提出了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协调发展指数公式,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山东省实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计算过程简洁,可操作性强,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安阳市水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采用生态位、生态熵和耦合协调度等模型,系统分析了安阳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生态位动态演化及其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安阳市工业用水生态位呈现上升趋势且生态熵区域差异明显,农业用水生态位占主导地位且生态熵发展趋势不同,生活用水生态位波动增长而生态熵呈现下降趋势;安阳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态位波动下降、第三产业生态位持续上升,各县市产业结构生态熵变化趋势各异;安阳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处于失调状态,但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农业用水与第一产业、工业用水与第二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下降,生活用水与第三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由严重失调提升为中度失调。  相似文献   

3.
区域产业用水系统的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应用协同学理论和复合系统原理,构造了区域产业 用水系统内各组成子系统(农业子系统、工业子系统和第三产业子系统)之间发展的协调度模型。该协调度决定了产业用水系统到达临界区域时的序与结构,或者说决定了产业用水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以北京市为实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其计算结果说明北京市产业用水系统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总体协调程度不好,波动幅度比较大,其演化态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供用水结构研究是制定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供用水效率和效益,乃至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以2000—2019年全国降水量、水资源量、供用水量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趋势分析,对全国供用水结构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00—2019年间,随降水量缓慢增加,全国水资源量呈缓慢增加趋势;供用水总量均呈先增加,于2013年达到峰值后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农业仍为最大用水行业(占比为63.5%),其次为工业(占比为22.2%),但二者占比均呈不显著的逐年下降趋势;虽然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占比均较小,分别为12.4%、1.9%,但均呈较为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各主要行业用水量变化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明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会致使生活用水量增加,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会推动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增加。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我国近20年供用水结构变化的总体把握和国家层面进行政策调控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区域产业结构与水资源利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可有效缓解区域缺水现状。为此,提出了以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贴近度、用水量等为目标的产业结构与用水协调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针对模型构建、资源配置,决策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的模糊性,文中应用交互式模糊多目标优化算法将模型转化为模糊多目标决策模型,通过逐步缩小决策空间,最终得到决策者的满意方案;并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灰色关联关系,计算其灰关联熵对方案集进行评价。经实例研究验证了该模型及方法的可行性,可以为区域产业结构与水资源利用的优化协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分析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效果,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剖析近年广东省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及限制纳污能力现状,选取合适的指标,综合评价水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度。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为广东省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机制及全国其他区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水资源-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 WEF)系统协调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中国省际WEF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及力学均衡模型对1997~2019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WEF协调度进行测度,并针对各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水资源系统、能源系统及粮食系统的评价指数均呈上升态势,东、中、西三大区域各系统的评价指数与全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系统评价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2)就协调类型而言,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除个别年份以外,其状态类型分布情况与全国状态类型分布相对一致,而西部地区则除个别年份以外均处于基本协调状态。(3)研究时段内,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出现高水资源系统-低粮食系统类型的次数最高,达到189次,占比27.4%,而高能源系统-低粮食系统的类型出现次数最低,仅25次,占比3.6%。基于研究结论,可针对各类型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控措施,为促进中国WEF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柴萌 《河北水利》2022,(12):26-28
为了服务衡水市水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采用生态学理论研究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的动态变化趋势,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分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变动关系,揭示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对缺水地区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特别是对处于特殊战略地位的京津冀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2-2016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产业结构及用水结构数据,采用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协调度等指标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评价,并基于成分数据的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与第三产业用水比重高度相关,河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与第二产业用水比重之间也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在统计鄂尔多斯市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该市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在局部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相对较低,尤其体现在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的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提出鄂尔多斯市区域发展规划应充分考虑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协调程度,将水资源规划纳入到该市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11.
从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及水环境状况等三方面选取了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计算并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2010—2013年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以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13年,8个省份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达到协调,基本协调的有8个省份,不协调和极不协调的15个省份均为水资源高开发利用地区。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在未来发展中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唐山市2001~2012年各行业用水量资料,通过分析行业用水量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得出了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5个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协同理论构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度评价模型,建立包含水安全、水生态、水供用、水管理、水文化及水景观五大子系统的"五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以马鞍山市为例进行了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度评价。结果表明,马鞍山市2009年-2013年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度稳步提升,2013年协调度为0.798,处于中度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区域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协同竞争的关系。选取广东省为研究案例,运用相对色散系数法与耦合函数法相结合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研究了该区域1980—2017年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度,得出如下结论:①基于物理学"耦合"概念,通过计算社会经济系统与水资源系统之间的相对距离,准确量化了2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②整个研究期间,广东省社会经济与水资源复合系统协调度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前期1980—2005年社会经济与水资源复合系统处于中等协调水平,后期2005—2017年2个系统之间处于高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区域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及耦合度模型,揭示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之间耦合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耦合度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之间的关联度基本都在0.5以上,属于中等关联。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耦合度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大致呈倒U形,根据数值变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磨合型(2005—2006年)、拮抗型(2007—2009年)、初级协调型和磨合型(2010—2014年)。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耦合协调类型不尽相同:合肥、芜湖属于初级协调型;马鞍山、铜陵属于磨合型;滁州、宣城、池州属于拮抗型;安庆、六安属于失调型。  相似文献   

16.
常浩娟  刘卫国  吴琼 《人民长江》2016,47(22):39-46
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2001~2013年用水效率、产业结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流域用水效率比较高,近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2005年以来,流域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上升;流域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合理化程度高,高级化程度偏低;流域各地区在产业结构基本特征和变化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流域产业结构基本特征和变化特征与各地区相关的角度和程度各不相同;流域用水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变化速度之间耦合协调性低,相互影响不明显,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方面联系密切,地区差异不明显。水资源对于玛纳斯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制定和严格实施综合性的措施,才能保证水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并保障区域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通过应用离差系数法对大连市1990—2004年的社会经济和水资源两大类指标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得出大连市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协调度的耦合情况是由轻度失调向良好协调过渡的,且2004年出现了水资源协调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协调度的情况。这一结论恰是大连市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利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手段而取得的成果,为今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9-2009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中的用水数据,对泉州市用水结构演变趋势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用水结构呈现“一消一涨一稳定”,即农业用水比重持续下降,工业用水比重不断上升,生活用水比重相对稳定;这种演变规律主要由泉州市较快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所致.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工业内部结构变化使得工业用水量增加,比重加大,农业用水比重下降;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数量增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则增加了生活用水量,减少了农业用水量及其比重.  相似文献   

19.
孙淑生  张刘卫 《人民长江》2017,48(17):16-19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如何协调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两者的关系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PSR模型,以湖北省为例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分析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模型对湖北省2005~2014年10 a间两者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5~2010年间两者的协调发展趋势处于良好阶段,但2010~2014年间,整体处于不良趋势发展,两者的动态协调度趋势并非处于持续上升趋势,说明两者不完全处于协调发展轨迹上,生态环境的改善优化已难以满足区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张洪义  王呈会 《吉林水利》2012,(5):50-51,27
编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规划发现,关于区域现状用水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区域水环境的调查分析是一个比较核心的工作,是预测区域未来供需水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辽阳市人均用水指标居高不下、辽阳市农田灌溉用水综合较低、治理城市水环境污染任务繁重、污水处理回用量很小.只要详细地掌握这些具体情况,就能确定区域的水资源配置规划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