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 “经济新常态” 的背景下,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增长,物流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促进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此背景, 本文构建物流产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 利用DEA 测度物流产业效率, 以协同学原理建立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型, 并以全国21 个节点城市 2007~2016 年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各节点城市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整体协同发展趋势缓慢,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 尚处于协同度较低的发展阶段。 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成因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利 《工业技术经济》2010,29(4):136-140
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利用邓聚龙于1982年创建的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中国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通过加大旅游产业投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深入研究了产业集群这一经济增长中的规律性现象.着重阐述了西方经济学关于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思想;概括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本文对于认识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规律,对于加深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流业对医药产业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回归分析计量方法 ,利用1995年~2006年医药产业增加值和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物流和医药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医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 2006~2015 年我国30 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为样本, 利用区位熵法测度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水平, 通过计算全局 Moran's I指数, 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 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 从整体来看, 物流产业集聚通过发挥其 “专业效应”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企业生产率, 在有效推动本区域经济的增长的同时, 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带动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 分地区来看, 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在3 个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最大, 其次是东部, 而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为负, 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9个省市1990~2015年的数据,在梳理物流产业、金融发展与经济提升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均有提升作用,且货运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等因素对经济提升的贡献度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物流产业和金融发展均呈现出非均衡特征。据此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地和金融核心城市以及推动物流和金融的均衡发展,共同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提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具有两面性:创造性和破坏性。通过创造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微观层面的技术升级;通过破坏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份额从低技术企业向高技术企业转移,进而通过再配置效应推动了总量层面的技术升级。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以培育竞争性市场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应该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物流产业进行全要素生产率估算,判断浙江省物流产业仍处在粗放增长型阶段。接着从发展、结构、效益与环境指标等方面构建物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反映物流产业增长方式。利用1980—2006年数据,对反映物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2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将物流产业增长方式归纳成3个方面。最后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测算各指标对物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及程度,得出较全面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本与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中国案例与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分产业增长核算法研究了中国资本与劳动力的产业间配置的增长效应。本文发现,目前对投资的统计是按投资主体而非使用主体来进行行业归类.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测算各行业资本存量会严重高估第三产业的资本存量,得到资本配置"结构负利"和资本配置严重违背效率原则等失真结论。通过剔除房地产业,本文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间资本配置基本符合效率原则,资本配置结构效应不明显。本文的测算还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产业间配置所带来的增长效应平均为0.63个百分点,与剩余经济增长率和剩余TFP明显正相关且有推动作用,并呈现出十年左右的"改革周期"。与其他37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的比较研究表明,截至2017年,中国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仍将处于较高阶段;2017—2023年,结构效应将明显下降,结构性减速压力将迅速增强;2030年以后,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将于低位徘徊,此时经济可能进入低速增长阶段。该发现有助于更好地判断未来经济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煤炭产业、资本投入、金融深化程度、劳动力数量、科技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业结构8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其对区域经济效率产生的作用。研究得出:煤炭产业和资本投入对内蒙古区域经济效率的提升有阻碍作用,而产业结构、金融深化、人力资本、科技投入等对区域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虽未正向但不显著,表明内蒙古未来的产业转型中仍需加强科技投入,引进技术人才,加强金融深化发展,以促进创新发展来推动区域经济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基础和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物流发展带来物流体系的改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建立数量模型对区域物流与经济的互动作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物流产值的增加速度与GDP关联度.  相似文献   

12.
结构主义认为,部门间的要素流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变动状况展开,并利用资源总配置效应分析方法分析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变动对江苏省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教育因素和制度变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迁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且能够有效释放各教育层次劳动力,对劳动力的释放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效率水平相关;中等教育程度劳动力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且各教育层次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呈显著的区域差异;物质资本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人力资本、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利用VECM动态模型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短期动态变化和长期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存量和政府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政府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该研究表明我国应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科研资本的投入,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以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设施水平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信息化设施水平作为等同于资本劳动力以外的第三大生产要素添加到C-D生产函数中,以1998~2005年数据为基础,分别研究了信息化设施水平对三大产业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信息化设施水平对第一、第三产业的影响具有全国层次上的一致性,为正的推动作用;而信息化设施水平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在信息设施水平低的省区,信息化设施水平对第二产业具有负的产出弹性,但在信息化设施水平高度发达的省区,信息化对第二产业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其作用远远大于信息化对第一、第三产业的作用.通过构建中国17个部门的CGE模型,本文分析了信息化设施水平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模拟发现信息化设施水平对纺织业、新型制造业的带动强劲,而对传统资源、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带动微弱.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78~2011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我国制造业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产业对经济增长变动均具有同向变动关系,但制造产业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大;制造业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变动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因此,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制造业,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防范第三产业比重过大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发展不足导致的"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增长理论、运输经济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物流产业效率时空演变与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机理。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FA模型测算物流产业效率,并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物流产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物流产业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整体效率在不断提升,邻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本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都对本省的物流产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以期为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物流业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边际和弹性经济分析方法,量化区域物流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影响.以揭示吉林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并对今后吉林物流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要素转移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生产率的增长。本文在估计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1978—1992年、1992—2001年及2001—2007年三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的差异,并利用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本文发现劳动力和资本的结构变动度在加快,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较为平滑;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要素的产业间流动具有"结构红利"现象,资本的产业间转移却并不满足结构红利假说。反而存在"结构负利"。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的所有这些特点都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回归式产业转移具有以往产业转移不具有的优势, 主要是通过增加就业收入、增加税收、搭建生产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参与社会规范和治理等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 制度资本在推动产业转移回归家乡和回归式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回归式产业转移在制度资本的作用下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推动作用, 是产业转移最新的模式, 也是精准扶贫的最佳模式, 改变落后地区面貌的最佳路径, 同时也对实现乡村振兴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最后,为使回归式产业转移成为落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 从制度、平台搭建、人才队伍等角度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