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效+生态"为定位的全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港口建设完成后,大片未开发土地将如何利用引人遐思。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黄三角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黄三角开发定位的要点是"高效生  相似文献   

2.
关嵩山 《特区经济》2007,(3):221-222
本文以汉中生态旅游资源为出发点,探讨了汉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中存在的威胁和机会,为汉中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作了基础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天津经济》2010,(9):78-79
论坛为媒结出74个“硕果”500亿资金投向黄三角近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层国际论坛在山东滨州开幕.这次以“开放发展、高效生态”为主题的论坛重点讨论了“黄三角”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可持续旅游发展举措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树立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制定、实施国家生态旅游战略和自然与生态旅游认定计划,重视旅游区建设与经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注重保护旅游地居民的利益以及发挥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的作用都是澳大利亚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成功举措,这给中国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社会快速发展,工业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近自然理念提倡尊重生态,以人为本,最小化干预等设计原则,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探索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创新路径,促进乡村旅游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文章以湖北省X市T县Y村为研究对象,将近自然理念与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相结合,分析了目前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入口景观、建筑景观、节点景观、生态景观4个角度出发,研究了近自然理念下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营造新路径,以期突破当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瓶颈,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规划对处长三角经济圈的江苏省物流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工业物流、商贸物流的快速发展催化了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7.
构建港口经济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着眼发挥宁波比较优势,从深化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高度对宁波中长期发展提出的重大命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海洋经济、自由贸易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实施,港口经济对宁波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宁波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是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港口开放比较优势理论的重大实践,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宁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有要求、区域发展有需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刻不容缓。3月24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发布《宁波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将坚持产业科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发展、对外开放、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
刘蕊 《特区经济》2008,(10):171-172
生态旅游是在世界旅游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起广泛重视、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普遍重视和颇为成熟的旅游市场对特种兴趣旅游更感兴趣的三大背景下产生的,是旅游的高级形式。我国生态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等地。在开发过程中,有些企业将"生态旅游"当作一种低成本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失去了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旨。通过实地勘探与考察,结合相关研究,本文以一个新兴的森林公园为例探讨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宁波与上海地域相邻、人文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两地合作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强大内在动力。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宁波要以深化沪甬全方位合作为重点,聚力推进"三大工程",积极对接上海功能疏解,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为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拿出宁波担当,做出宁波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成长三角”的基本原理,从环黄渤海成长三角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及其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对环黄渤海成长三角发展的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旅游概念自上世纪进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从小众探索和小规模、小范围试点到在全国如火如荼、井喷式发展,并一跃成为社会喜闻乐见的旅游热词,距今已快20年。尽管本土化的"中国式"生态旅游与国际典型生态旅游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距离我国推行的生态旅游规范也有一定距离,但不得不承认,本土化实践对中国生态旅游市场培育、生态旅游产  相似文献   

13.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也是现阶段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关键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以"四个全面"为统领,明确创新方向,找准发展路径,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创新跨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根本转变,使创新成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强大引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创新驱动发展指明根本方向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是21世纪保护环境、创造就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朝阳产业。河北作为一处生态资源较丰富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状态.必须遵循一定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依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通过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施精品战略、搞好结构优化、实施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推进市场营销建设、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支撑与保障系统.才能更好的推动河北生态旅游产业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东营市东营区处于黄三角的核心区域和中心地带,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发挥好区位优势,抓住双重机遇乘势崛起,对推进“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长江流入安徽境内的部分,人们习惯称之为皖江。自1990年7月安徽省政府作出“抓住机遇、开放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战略决策以来,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之际,安徽首个进入“国字到“泛长三角”的提出,为安徽的“奋力崛起”、皖汀两岸快速发展带来空前的难得机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是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正在成为泛长三角区域版图上冉冉升起的活力新星和中部崛起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17.
吴琼 《老区建设》2013,(17):29-30
县因湖而立,湖因县得名。浩瀚的鄱阳湖见证着鄱阳县的发展巨变,也见证着江西省副省长朱虹定点扶贫的每一份付出。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热潮中,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引,鄱阳县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平台,迈开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步伐。2012年初,鄱阳县再次迎来旅游发展的好机遇:朱虹副省长挂点指导鄱阳县扶贫开发,战略性地提出了实施鄱阳县"旅游扶贫"计划。早在2011年,朱虹副省长便率江西省旅游  相似文献   

18.
刘静 《发展》2013,(8):43-43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这是中央和省委顺应人民期待的庄严承诺。对于漳县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源禀赋较好县份,要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就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全力打造中国新型建材基地、西北盐业重镇和陇上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一、坚持项目带动,努力扩大投资,为转型跨越提供支撑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办意见、甘肃意见、六盘山片区扶贫规划实施的有利政策机遇,精心谋划、论证、争取和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  相似文献   

19.
陈伟 《北方经济》2021,(6):59-62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正面临立法滞后;跨区域协作能力不足,行政区域各自为政;地方保护盛行,缺少地方竞争规制等问题.本文借鉴东北三省、长三角、长江流域立法协作经验,总结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协作立法、软法硬法共治,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立法协作,应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框架下,形成以国家统一立法为基础,同时依靠黄河流域、沿黄城市群等形成"一体、三段、七群落、多点"多元立法协作路径.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对于周边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西三角"中心城市对陕南经济辐射力的比较,发现对陕南整体而言,西安对陕南的经济辐射强度最大,重庆次之,成都最弱;分开来看,西安对商洛的辐射最强,汉中、安康较弱;而成都对汉中、重庆对安康的经济辐射也十分有限。因此,建议汉中、安康要积极主动融入关中经济圈;汉中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实现内源式突破发展;对陕南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商洛带动陕南整体发展,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改善"西三角"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