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婧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191-194
中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了劳动者具有预告辞职的权利,但由于立法技术等原因该项规定较为简单和笼统。预告辞职的法律保护不仅赋予了劳动者自由辞职的权利,还与用人单位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紧密相关。在社会经济条件下,各方主体的利益与冲突并存,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预告辞职的法律保护方式,分析中国预告辞职法律保护的特征与存在问题,阐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维护各方法益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通过设立服务期、竞业禁止和违约金等方式构建预告辞职法律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
团结权指劳动者为实现维持和改善劳动条件之基本目的,而结成暂时的或永久的团体,并使其运作的权利,即劳动者组织工会并参加其活动的权利。团结权是市场经济下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一般包括组织工会权、集体谈判权和劳动争议权,这一权利应该在劳务派遣市场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文章以维护劳务派遣员工合法权益为目的,分析劳务派遣员工的公平待遇等权益受损的现状,提出通过政府加强立法和监督,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会维权,以及劳务派遣三方集体协商的方式,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务派遣市场。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来看,罢工权是工人阶级在斗争中逐步获得的宝贵权利.但当前在我国,各个层次的法律中都没有对罢工权的明确规定,法律不主张也不保护劳动者采用罢工手段采维护自身权益.本文分析了我国法律保障罢工权的必要性,并列出了其可能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的流动,尤其是向竞争企业的流动,引发泄密等侵犯商业秘密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劳动关系的形成为劳动者接触、知悉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创造了务件,加之商业秘密的价值性、秘密性和人格化特征,伴随人力资源的流动使用人单位防范泄密行为有相当的难度;面对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权与劳动者执业自由权之间的矛盾冲突,明智举措是:着力强化劳动权保障和优化竞业禁止制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既有利益矛盾,又为利益依存的共同体,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保护始终围绕着利益而展开博弈,应充分认识到商业秘密权与劳动权保护存在的冲突,妥善协调好这两种权利保护中的矛盾,充分兼顾、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为实现商业秘密权充分保护和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的理想目标,必须运用竞业禁止合同合理规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不歧视原则是人权平等在就业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平等就业权的核心内容。不歧视原则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证成和最充分的现实依据。农民工不平等就业是我国当前不平等就业问题的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对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负面影响是全局性的。走出我国农民工不平等就业困境的关键,是重构农民工平等就业权保障的制度体系,并着力解决好三个主要问题: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建立健全农民工平等就业的权利内容;完备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继翔 《经济问题》2008,(10):43-46
法律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的目的,在于保护劳动法律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维护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权利,以实现劳动力价值最大化。劳动者单方解除权制度体现了自由择业的精神,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劳动法》相关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31条和第32条,新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也只是对劳动者单方解除权行使的情形和法律责任作了些补充,其余都散见于劳动部规范性文件或者地方性立法中,立法层次较低,条文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实践中纠纷不断。  相似文献   

7.
职业安全卫生受训权是指劳动者所享有的带薪接受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其义务主体为企业和政府。在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受训权保护制度已基本建立,但仍然存在立法不够完善、法律实施效果不好、权利的现实侵害较为严重等诸多问题。文章认为应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法》,在完善立法的同时,加强执法力量建设、尝试对企业开展行政指导、扶持工会和工人力量,通过执法、守法、维权三方有机合作,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集体谈判权是现代工业社会劳动者应当享有的一项权利,通过集体谈判解决剧变时期出现的劳资冲突成本最低且最为有效。集体谈判权使个体劳动组织成为可以与雇主抗衡的集体力量,提供了雇主与雇员之间平等谈话的机会,成为连接政府、雇主、工人组织的比不可少的链条,是现代劳动法制不可缺少的环节,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同工同酬的权利是被派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法定权利,但由于现行立法的缺失,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利形同虚设。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相关劳动立法对同工同酬规定过于原则化而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行使同工同酬权利的程序缺失更是阻隔了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救济。在进一步明确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权利的同时,应从立法上规范和细化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同工同酬权利救济的程序,在强化劳动行政执法部门对同工同酬的监督的同时,从权利救济的途径、举证责任的分配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0.
劳动契约自由是劳动者经济权利不断增进的制度基础和重要推动力,劳动契约的权利不对称是劳动者经济权利受到侵害的制度根源.劳动契约的制衡与规制是有效维护和实现劳动者经济权利的现实路径,具体包括: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组织程度;充分发挥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规范和发展员工持股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1.
工会在企业的迷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蓉 《当代经济》2003,(9):14-15
随着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的推进,企业的管理重点理应由三大要素中的土地、资本转向劳动力要素,即人力资本管理。然而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侵犯劳动者权利的事件仍然屡见不鲜。第一是对职工就业权的侵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所属的一家石油管理局撇开工会进行资产重组,擅自买断7万名职工的工龄。第二是对职工劳动报酬权的侵犯。2000年年末全国拖欠职工工资的单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我国劳动关系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率在加快、规模在升级,已经进入高发期和多发期.而如此高发的劳动关系矛盾表明我国的多元利益主体已经形成.集体谈判机制的确立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利益表达机制.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了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但该权利在运行过程中却有各种侵权现象出现,这里有义务主体和特殊主体的侵权,也有权利主体的自我弃权.通过对集体谈判中权利主体的弃权现象的分析,将为对该项权利的救济找到基本原因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劳动者是弱势,法律的作用是扶持弱势达到双方权利的平衡,《劳动合同法》一个基本的主旨就是劳动者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4.
论赡养权     
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赡养老人的权利主张。赡养人的赡养利益具备生成权利的可能性,通过判例的方式可以生成赡养权。赡养权具有与其他权利形态不同的诸多特质,应予理清。当赡养权遭受侵害时,我们应该提供相应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5.
刘琳 《经济师》2006,(8):73-73
商业秘密权是指商业秘密所有人对商业秘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其商业秘密,为了促进研究和开发,应该加强对商业秘密及相关权利的保护。但为了避免重复研究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商业秘密权人的个人利益与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应对商业秘密权进行限制,以督促商业秘密权人合理适当地行使权利,达到更好地保护商标秘密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寇学军 《经济师》2007,(5):66-67
承包人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买受人的权利、按揭贷款担保权人的权利在实践中极易冲突且难以判断,文章对三者的权利冲突与平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静 《现代财经》2008,28(2):71-75
狭义的平等就业权是指公民不受歧视地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平等就业权从本质上说属于私权利,因而应该具有权利救济程序.<就业促进法>实现了平等就业权由虚置的宪法权利向具体权利的转变.但<劳动法>以及现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与该原则不匹配,形成对该救济权的限制.因此应该通过扩大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同时改革我国传统诉权理论,确立利益主义诉权原则,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实现对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8.
市场主体的竞争权经历了从自由竞争权到公平竞争权的发展历程。公平竞争权是指市场主体在经济竞争过程中所享有的开展自由、公平竞争的权利,它是竞争自由与竞争公平的统一体,是竞争法的基石范畴,是一项具有社会法性质的权利。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权缺失,为了实现竞争权的成功转型,需要由竞争法明确赋予市场主体以公平竞争权。  相似文献   

19.
付音 《时代经贸》2011,(18):1-1
商业秘密权是当事人对其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依法享有的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为了鼓励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创造,商业秘密权应当受到保护.基于商业秘密权是一种不需行政授权自然就可取得的权利,商业秘密权必然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股东知情权并不是一项具体的私法权利,而是实现股东对公司运营中内部信息和经营活动知情的保障性权利的总称,有学者称之为信息收集权,并将之分为财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股东知情权是指股东为获取公司经营、决策、管理的相关事项而享有查阅权、质询权等一系列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