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作为中国连通东亚、中亚的重要对外窗口,加强物流业发展可促进贸易畅通、经济增长,深化中国与东、中亚各国的合作领域。本文基于探析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机理的基础上,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以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物流业增加值作为物流发展驱动要素替代指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五省1952—2012年作为样本区间,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贡献,但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物流业增加值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具有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全国由南到北正在形成珠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和京津——呼包银经济带,四条连接东西部的经济增长轴线将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这种以经济带建设带动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金融集聚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各地区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差异显著,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与其经济增长效应呈正向相关关系,协同度越高,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分地区看,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差异明显,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协同增长效应好于中游,中游又优于上游。该研究不仅为城镇化、金融集聚发展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为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定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例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是产业集聚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而产业集聚在促进技术效率提升方面并不显著,说明沿线地区通过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发挥经济“外部性”,并通过“竞争激励效应”促进沿线地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能够发挥双重作用,既能促进技术进步,又能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沿线各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5.
《开发研究》1988,(4):35-37
<正> 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起飞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拟对这一经济带工业发展的战略思想进行探讨。一、陇海—兰新经济带工业发展战略思想的制约陇海—兰新经济带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指导思想上受着全国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地说,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约。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发展,首先应在战略思想的选择上有所突破。目前,对这个问题有多种观点:一是沿海地区提出的“梯度推移战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各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相互之间的经济依存和互动效应逐步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2001—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面板数据探究能源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并使用随机前沿分析(SFA)评估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电力消费效率。结果表明,能源基础设施的改善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此外,各省市的能源消费效率介于0.61~0.98,区域间差异不断缩小,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改善,促进了社会经济涌流。  相似文献   

8.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区域经济整合条件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十五”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促进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经济整合,带动周围地区和农村发展。确定西陇海—兰新经济带这一重点建设区域,能使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使用,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益,获取较大的投资边际效益,有利于快速提高西部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研究了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区域经济整合条件及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以黄河干流经过的甘肃省4个市(州)为例,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文化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2011—2019年各市(州)经济、生态、文化三极的发展水平。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甘肃黄河生态经济带各市(州)三大系统协调演化关系。研究发现,甘肃黄河生态经济带基本形成了兰州领先带动,白银市、临夏州和甘南州追赶超越的“一强三弱”发展格局。兰州市经济、生态、文化三极之间呈现高度协调的关系,其他3个市(州)处于基本协调状态,有小幅上升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不能很好地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制约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坚持生态优先、树立文化品牌和发挥经济带联动优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及线性加权法测算综合评价值,对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时间及空间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且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双陆桥经济带的江苏经济发展思路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梅 《特区经济》2008,(11):48-49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作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动力最强、经济潜能最大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组成成员,江苏要借助双陆桥经济带的开发重新调整发展思路,抓住机遇抢先发展陆桥经济,增强其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经过奠基发展、开放提升和战略引领三个阶段,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持续稳步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特殊经济区和创新政策手段等具有的强示范带动效应,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突破资源环境条件制约,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经济引领国内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经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河流域经济带,是新时代赋予长江经济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为厘清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系,缓解农业碳减排压力,文章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农业碳排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并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度、协调度以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文章研究发现:碳排放水平和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碳排放水平和经济增长两个子系统长期处于高级耦合阶段;由于区域差异,二者之间并非呈绝对的正向关系,需因地制宜完善农业碳排放管理机制,从而加快我国农业碳减排,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数据,采用传统收敛和空间收敛两种模型探讨了对外开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总体上趋于绝对收敛,并且在空间关联作用下开放兼具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经济收敛的效应,有效缩小了地区经济差距;对外开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在全面扩大开放的同时,既要实施差异化开放策略,又要强化开放联动,才能更好地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则是西部地区趁势而起的动力引擎。因而,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一般系统理论,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系统动态耦合模型,定量分析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进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利用科技创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的耦合性基础将更好于西南地区。因此,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好契机,继续打好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6.
正西江经济带包括的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七个市,不仅矿产、生物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也十分丰富,是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现实优势和潜力所在。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将为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注入更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西江经济带人口发展特点(一)人口总量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江经济带的常住人口为2504.88万人,占广西常住人口的比  相似文献   

17.
导读:重庆是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点和战略节点,优势和挑战并存。在搭上国家政策的发展快车的同时,重庆也肩负着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和服务经济带整体发展战略的义务。重庆如何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两带"中发挥作用?纵观重庆新型城镇化对城市群发展的推进过程,我们或许能得到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我国区域化经济发展来说,珠江-西江经济带是当下的国家战略,该地区经济协调有序发展有助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在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广西新型城镇的发展问题一直是经济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焦点。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存在偏差,同时也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客观情况为根本,借鉴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客观看待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广西新型城镇创新性发展策略,构建协调发展的珠江—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带已成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经济主骨架",在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经济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我国"两横"——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以及"三纵"——沿海经济带、京广京哈经济带、包昆经济带五条经济带,需要进一步集聚经济要素,破除要素流动壁垒,提升节点城市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以经济带建设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郁冠 《开发研究》1988,(5):25-26
<正> 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市和县形成城市经济和县区域经济两个经济巨轮,推动着经济全面发展。这个经济带共有大中小城市85个,县建制525个(不包括县级市45个)。县,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单元。每个县的经济也自然形成一个小型的区域经济。县区域经济,是综合性经济,包括一、二、三次产业。县属城镇和乡镇,是城市和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