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生货币体系下房价波动对货币供求的冲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生货币体系下,房价上涨导致我国内生货币扩张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基于房地产抵押信贷需求膨胀引致的商业银行内生货币供给的扩张;二是被房价持续上涨及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吸引的外汇流入导致央行大量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这样会对货币供应量目标有效性带来影响。因此应将房地产市场监测数据列入当前货币供应量调控的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2.
在2014年楼价迎来拐点时,多地市地方政府却对中央下发的“限购令”、首付比例上松绑,使中央楼市调控政策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论述03年以来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三个阶段,来描述楼市调控政策的变化,并从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及房地产泡沫指数等方面指出房价偏离调控目标,以此来阐述中央楼市调控政策的失效。同时,从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政府的利益分析、消费心理分析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分析来讨论房地产调控政策失效的原因,并据此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预期对房价的作用机制:对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期是房价涨跌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本文通过引入住房所有权成本这一概念,分析了预期对房价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存量--流量理论建立了预期对房价影响的定量分析模型.同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0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预期在房价的变化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房价较高的城市表现最为突出;认为"未来价格会继续高涨"的预期会使居民对住房的需求过度膨胀,从而导致房价的非理性增长.研究建议:政府在从供求角度调控房价的同时,要关注调控政策可能带来的对市场参与者预期的影响;要加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以科学的舆论对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进行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4.
在不完全制度性隔离状态下,商品房的居住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无法有效区别,会产生投资性需求对居住性需求的挤出效应。从需求角度看,"混合需求引致"将造成房价不断上涨;从供给角度看,土地供给成本和土地垄断租金上涨、房屋开发成本上升、房地产利润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等助推了房价上涨。受需求二重性和供给垄断性影响,商品房的价格均衡是双重的。与此相对应,在卖方市场状况下,利用信号发送和识别模型发现商品房购买者的选择行为会出现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和半分离均衡。要抑制高房价就需要实现房屋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抑制投资性需求,保护和释放居住性需求,规制地方政府过高的土地增值收益,规制房地产开发商过高的垄断收益。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前的房地产价格波动情况下,政府可结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实现对房产供给和需求的调节,从而稳定房产价格。我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常态,且有逐年上涨的态势。过高的房地产价格影响居民的正常房产需求,不利于我国的民生建设。对房价进行调控成为当下政府的关键任务。分析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机制,有利于在制定调控政策时有据可依,实现政策的高效性。我国房地产价格趋势分析从房价收入比来看,我国的房价与收入的比值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甚至从2005年以  相似文献   

6.
在宏观经济恢复增长,房价出现新一轮过快上涨,国家初步调控未见成效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国十条"调控政策。由于"新国十条"调控目标不够明确,在打击投机性需求的同时也打击了改善性需求和刚性需求,并且拿不出有效的手段扩大土地供给,因此使得房地产市场量跌价不跌。建议调控政策应着力于改革土地供给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利益链条,加快廉租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商品房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陈洁  李玉双 《经济与管理》2009,23(11):45-49
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物价水平的降低作用远低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上涨的程度,而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升值预期。因此,中央银行不能忽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汇率升值预期效应,要抑制通货膨胀,稳定汇率,关键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预期。  相似文献   

8.
增加土地供应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所采用的常用的政策之一是增加土地供应的数量,但这一措施在现实中并不总是有效的。笔者构建了一个简化的房价与地价的决定模型,分析了政府的土地供应数量对房价和地价的影响。笔者认为,政府调控措施的效果依赖于具体的市场条件,特别是投机现象的严重程度和预期房价对地价变动的敏感程度。如果一个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投机现象,则增加土地供应的政策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而不是降低房价。  相似文献   

9.
易斌 《财经研究》2015,41(2):66-75
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实施了多轮房地产调控,调控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住房需求抑制和土地供给调节两种类型.对于这两类调控政策效果的优劣,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构建考虑信贷摩擦和房地产抵押担保效应的新凯恩斯模型,考察了住房需求抑制和土地供给调节这两类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抑制住房需求在促使房价下跌的同时,也会减少房地产投资和财政支出,进而降低总产出,但有利于增加私人消费和优化社会资本结构;而增加土地供给在抑制房价方面同样有效,且对宏观经济特别是非房地产部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从整体上看,在不考虑土地供给限制的情况下,相对于住房需求抑制,土地供给调节可能是更优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与一般商品市场不同,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具有多种特性,这是房地产泡沫易发的内在基础。该文运用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均衡价格模型和弹性理论分析房地产泡沫生成、发展和破灭的内在机理,认为在住房供给有限的情况下,房价上涨预期所引发的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增加,是房价在短期内迅速上涨的动力,一旦这种涨价预期消失,房地产市场将形成超额供给。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以及其他一些国情因素,超额供给增加并不必然导致房价大幅下降和房地产泡沫破灭,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空置率上升和成交量的萎缩。因此,房价对现行调控政策不敏感,在宏观背景未变的情况下,房价上涨容易下降难,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商品房价格的持续走高已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热点问题,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其稳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本文以长春市商品房价格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需求、供给和政策三个方面对影响房价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选取相关变量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关性的剔除,最后得出年末人口和商品房竣工面积是影响长春市商品房价格的主要因素,进而根据所得结论提出调控商品房价格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显著特征为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向波幅扩大、总体呈小幅升值态势.200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是,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从政策上弱化和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非理性预期;其核心内容为:货币政策将突出汇率政策;采取合适的政策组合;适时调整汇率水平;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展望2007年,对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判断为:汇率浮动空间将会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居民的购房意愿发生了阶段性变化,通过对长沙市宁乡县的实地调查发现,本县域居民基本上倾向于小高层、中户型、房价偏低的未装修商品房。同时,居民的购房意愿受到房价、楼盘位置、政府调控政策方面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也将影响居民的购房意愿。最后,从市场调控、消费者引导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限购政策与房价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住房市场模型对住房限购政策效果进行分析。考虑限购政策对住房消费需求的影响发现,限购能够降低住房价格,但是降低的幅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限购对消费需求的缩减、开发商跨期调整供给的成本及预期。投资需求会改变住房的跨期需求和供给,对限购政策效果具有抵消作用。限购政策的作用大小与市场对政策不确定的预期紧密相关,市场预期管理对于稳定房价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鹏 《发展研究》2011,(6):82-83
“新国八条”出台后,各地房地产交易量大幅下降,但房价却未出现显著回落。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特征限制了需求管理政策所能发挥作用的空间。因此,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必须进行供给管理。目前应当参照房价调控目标设定地价涨幅目标,并在当前房地产调控的关键时期暂时冻结地价。冻结地价不仅可以降低住房建筑成本,还可以增加土地供应、降低房价上涨预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影响房价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找出对供需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哈尔滨生产总值,商品房单位销售价格,哈尔滨房地产业投资总额。建主了哈尔滨市房地产供求总量联主方程计量经济模型,对2008年哈尔滨商品房供给量与需求量做了合理的分析与预测,并结合宏观政策,消费者预期等因素,分析得出2008年哈尔滨市房价依然会平稳上涨。  相似文献   

17.
张纯威 《财经研究》2005,31(12):18-28
目前人民币仍面临由自身价值提高、篮子货币贬值和市场升值预期复合而成的多重升值压力.面对压力,有名义升值、实际升值和压力累积等三种政策方案可供选择.从成本收益量化比较来看,名义升值净成本最低.因此,应在不超过升值压力幅度的范围内允许人民币名义汇率继续缓升,以消除货币低估,实现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住房存量调整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住房供给方为理性预期、需求方为适应性预期的假设条件,建立了包含差异化预期和政策调控的住房市场均衡模型,然后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样本,利用线性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预期和政策调控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预期对房价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上一期房价增量的提升对本期房价增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研究还表明,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波动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房价增幅放缓时,土地供应的放宽会拉升房价,反之则土地政策效果减弱.随着房价增幅的提升,货币政策对房价的作用增大.保障房政策对房价的影响随房价增幅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的动态变化而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理解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失调、波动与调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区分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均衡汇率、失调和波动,得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值,发现人民币不存在严重高估和低估,只是产品市场上近期实际汇率低估且程度在加深,而资产市场上高估;产品市场上实际汇率长期波动主要源自相对供给冲击,资产市场上短期波动则主要来自自身调整机制和相对货币供给冲击。政策含义表明:资本账户保持一定管制降低了风险溢价,允许决策者调整短期实际汇率波动,扩大波动幅度减缓汇率升值预期,消除资产市场上短期失调;长期波动决定因素使得决策者只能以产品市场长期均衡汇率为升值目标汇率,在需求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供给管理政策实现内外经济均衡。  相似文献   

20.
宋晗 《技术经济》2007,26(9):41-44116
研究了2005年汇率改革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预期因素相对其他渠道而言是人民币汇率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导因素,而即期和远期汇率牌价不同变化趋势与上海住宅和写字楼指数的不同变化趋势的相关性也充分支持了该观点。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归因于房地产商品自身兼具消费品和资本品双重特性以及供求的特殊性。因此,有关部门在考虑和制定相关政策时须充分考虑预期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