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鳖病的发生给养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鳖健康养殖的大敌。近年来其危害程度有加剧趋势,正确地认识鳖病,坚持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措施,是保证鳖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一、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病原体的侵袭,病原体的存在,会引起  相似文献   

2.
<正>在集约化养殖,特别是工厂化快速养鳖中,鳖病的发生十分严重,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对于鳖病的防治,需要采取以防为主、中西结合,重视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提高饲料质量,搭配新鲜饲料的综合方式加以解决。下面谈谈鳖类白底板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白底板病是近几年来出现的疑难鳖病,是目前对鳖的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正> 鳖烂脚病是近年来工厂化养鳖生产中死亡较高的鳖病,它病程长且较难治愈,即使治好也易留下疤痕而影响销售外观,是目前养鳖业较头痛的鳖病之一。 一、鳖烂脚病的症状。 发病初期,病鳖吃食正常。随着病情发展,活动减少、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甚至停食。病鳖脚面腐烂变质,严重的脚爪脱落,四脚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组织坏死,有的四脚肿胀,失去爬行能力,死亡时多趴在食台边沿或池角,解  相似文献   

4.
<正> 数种鳖病并发,是鳖病发生的特点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鳖病病原体继发性感染普遍,前一种鳖病的发生,为后一种鳖病的感染创造了条件;(2)鳖病病程长,长久不愈的病症,为数种疾病的汇集提供了机会;(3)由于鳖病病原学研究欠力,有些并发症是否为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型还不能定论。本节将介绍鳖的几种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正> (四)鳖病没有地域性的特征 近几年,作者曾调查福建省福清市、光泽县的养鳖场,发现最流行的腐皮病、赤斑病、疖疮病、穿孔病等,与湖北省应城市、武汉市、汉川市流行的鳖病完全相同。到目前为止,作者尚未发现某地区特有的鳖病,也就是说鳖病没有地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 众所周知,鳖种(稚、幼鳖)是养鳖业的基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调控,养鳖业的蓬勃发展,天然鳖种越来越少。人们所采取的自繁、自育、自养一条龙生产模式均利用了不同程度的集约化手段,导致鳖种质量大幅度下降,性状退化,抗病力减弱。再加上超负荷的利用有限水体、病原区系的相互流通,鳖病的相互感染,都成为鳖病的发生和流行的潜在危机。故及时正确诊断鳖病,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将是今后健康养鳖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在江浙发现主要症状为前肢弯曲的新鳖病,这种鳖病发生在温室养殖中,死亡率20%左右。今年4月下旬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这种鳖病,5月上旬在江苏省苏州市也发现了同样的鳖病。主要特点是:病鳖前肢弯曲,手拉不能伸直,后肢正常,其它外表完好,解剖后可见其肺呈灰黑色,糜烂状,肺组织内充满小气泡,其它内脏未见病变。病鳖因前肢  相似文献   

8.
<正> 甲鱼爱德华氏病一般发生在稚幼鳖阶段,尤其是控温养鳖的温室内稚幼鳖极易暴发此病。具体表现为鳖腹甲尾部发红,行动迟缓,摄食减少甚至停食。病鳖频繁冒出水面透气,且时间较正常出  相似文献   

9.
<正>一、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当鳖体受到外界或自身因素的影响引起新陈代谢失控,从而扰乱了鳖的正常生命活动时,就会引起鳖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华鳖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由于人工养殖改变了鳖的自然生长环境,养殖密度较大、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采用温控措施,使鳖的生产速度增快,同时也使鳖的病害越来越严重。这是阻碍养殖业发展的最大问题。虽然有许多专家投入极大的精力去研究鳖病的治疗,也开发了很多鳖病治疗专用药物,然而,一切治疗的措施都显得滞后。对于生产实践的养殖户常面对病鳖和名目繁多的新特药,苦于是否对症而束手无策。故此,才有“防重于治”的呼声。笔者就鳖病发生的基本原因谈一些  相似文献   

11.
<正> (2)病原体:根据蔡完其等(1995)的研究,上海病鳖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然而齐彩霞等(1995)在湖北省分离、鉴定的病原菌是气单胞菌(Aeromonas sp.)、产碱菌(Alcaligemes sp.)。因此穿孔病是多种病原菌的鳖病。(3)危害与流行情况:从稚鳖到亲鳖都会患病,  相似文献   

12.
<正> 鳖病可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二种类型,鳖病种类较多、经过本所养殖场的实践探索,最常见的有白斑病、白板病、红脖子病、出血病、疖疮病、红底板病、水霉病等,其它非生物病原体引发的鳖病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正> 鳖,亦称甲鱼,是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在野生环境,病害较少,象其它经济水产动物一样,人工集约化养殖使病害日益严重。疾病的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大,制约着养鳖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防治鳖病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鳖病种类较多,常见的主要有:白点病、腐皮病、穿孔病、红底板病、出血病、钟形虫病等,本文就这些常见鳖病的防治作一探讨。 (一)白点病 开始时,在鳖的裙边、背腹甲有少量小白点,此后白点逐渐增多,并扩大到四肢、尾部和颈部。该病传染性快,如果不及时治疗,患病的稚、幼鳖死亡率可达50%以上。白点病一般在稚、幼鳖越冬后的4—6月以及外地鳖苗下塘40天内较易发生。该病的病原体为毛霉菌。 治疗:1、80ppm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过10小时换水;2,2ppm的治霉灵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3、2ppm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预防:1、在运输、放养及其它操作时应小心,尽量不要使鳖体受伤;2、放养前用生石灰对池塘彻底消毒;3、发生白点病后,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杀死水中大量  相似文献   

14.
<正>导致鳖病发生的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毒物的污染、氨氮的污染、腐败有机物的污染和盐分的污染等,它们影响着鳖栖息环境的底质和水质。鳖爱钻泥,被毒物、氨氮和腐败有机物污染不洁的底质不仅直接影响着鳖的健康与生存,而且是有害藻类和病原菌孳生的好场所,诱发鳖病发生,同时这些污染物又会引起水质的恶化,长期生存在这种水质中的鳖,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中华鳖人工养殖集约化、密集化,又因其贪食好斗的习性,体表的创伤给致病菌带来了可乘之机,导致了多种疾病的发生。一、中华鳖的常见疾病1.传染性鳖病:即由细菌、病毒或霉菌等引发的鳖病。(1)红脖子病此病又称大脖子病,主要患病群体是亲鳖和成鳖,因地区的差异,红脖子病流行季节并不确定,多发于冬眠期后营养物质殆尽、免疫力低下时,发病水温约  相似文献   

16.
<正> 丸、鳃腺炎、出血病的诊断及防治 因我国鳖病无系统、正规命名,常用鳖病名多为地方俗称,多依据表观症状而言。 鳃腺炎(螺旋病)和出血病均为病毒性鳖病。其表观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故  相似文献   

17.
<正>白板病来势猛,病程长,死亡率高,是我国近年来危害较大的鳖病之一,一旦暴发很难控制,特别是春季温室鳖种转出外塘养殖发病占到全年发病率80%以上,笔者认为,抓住平时预防与早期确诊治疗是控制白板病的关键。一、发病原因白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环境恶化、突变,超出鳖的应激调节防御能力,病原趁虚而入所致;正常养殖环境被突然打破是诱发白板病的主要因素,远距离大温差运输、大温差环境转移、饲料质量突变等都可能造成白板病的发生;病原为假单胞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切断病原入侵的途径.防止和减少病原与鳖体的接触。 1、严格检疫,把好引种质量关。严格按照各种规格鳖种标准进行选择,对于那些病鳖伤残鳖一是要剔除,二是对引进的鳖种应经消毒后放在隔离池中单独饲养,经观察一段时间后,确保它们是健康无病时方可入池饲养。  相似文献   

19.
<正> 鳖钟形虫病是由原生动物纤毛纲,钟形虫属的纤毛虫滋生而引起的疾病。导致该病主要的寄生虫有三种,即:钟虫、独缩虫和聚缩虫。该病原发于我国台湾省,常引起幼鳖大量死亡,我国大陆极为少见。近年来,由于我国大陆养鳖业迅速发展,导致大量台湾鳖苗流入,随之,钟形虫病也普遍发生。97年6月12日,福州市城郊养鳖专业  相似文献   

20.
鳖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鳖类病害的预防措施目前一些养殖户是在鳖未发病时,常常采用大量药物来消毒杀虫,但这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鳖病的起因比较复杂,比如营养问题、饵料问题、激素问题以及水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