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1.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l)政企不分。管理企业的部门集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于一身,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与微观经济责任职能于一身。(2)产权责任主体不明确。产权明晰就是要明确国有企业产权的责任主体,并由这一产权责任主体以其对国有企业持有的股权统一行使出资人职能,即选择经营者、决定重大决策和收取资本收益。出资人职能被政府部门横向分割行使或纵向分别行使,都是没有明确产权责任主体的体现,是导致目前存在的谁都负责又谁都不负责,谁都可以否决又谁都难以决策的状况的体制根源,是导致目前存在的企…  相似文献   

3.
吴瑞林 《中国石化》1999,(11):14-16
国有企业改革既是世界性问题,也是世纪性问题。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快21年了。如果从1956年实行国有化以后不久就发现效益不好便在1958年进行改革算起,至今快41年了。目前已是“非闯不可、也绕不过去的关口”,“打好这场攻坚战,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这次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讨论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做出了决定。国有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缺乏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三年两大目标基本实现。但国有企业脱困基础并不牢固,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尤为突出,部分企业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还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改革攻坚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使国有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诸城国有企业改革探寻傅小云诸城坐落在山东半岛南部,是山东省的一个市。近年来,由于改革,变昔日的贫穷为财政盈余的富庶之地。因地制宜,因全制宜,采取不同改革模式诸城的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92年10月。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首、各综合部门一百多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应把加快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作为当前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总体实力大大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一些弊端和历史条件的束缚,一些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旧体制的影响,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盲目建设,乱上项目、乱铺摊子,使一批企业陷入困境。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加剧了一些企业的困难。加之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帅 《化工管理》2023,(2):14-17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和社会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国企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国有企业在推进改革、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方向”即产权明晰、法人治理和管理科学。文章从目前的经济状况入手,对国企的发展状况和改革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管理腐败新特征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管理腐败一般表现的基础上,认为国有企业管理腐败呈现出从以侵吞国有资产为主的国有企业领导人个人腐败逐渐减弱、以行政垄断腐败为主的国有企业群体腐败日益严重的新特征。本文进一步提出,相对以前单纯以改善国有企业效率为改革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而言.现在必须强调在打破行政性垄断的前提下改善国有企业效率,我国进入了一个以解决垄断性产业改革问题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11.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公有产权和个人产权做了比较研究,认为只要按市场要求,实现公有产权可分解到个人产权,同时使政府、行政主管作为原公有产权积极所有者转为消极所有者,向公有产权中引入个人产权,让一批自然人股东持相对集中的大股,就能实施对国有企业产权改制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论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辨析了劳动力资本与人力资本范畴之间的关系,界定了劳动力资本的理论内涵,并探讨其改革的实践意义。概括说来,劳动力资本是参与企业所有权分割的人力资本,是转化为财产权的人力资本,是现代股份制的经济基础和理论基础。为此,现行《公司法》需要进行基础性的重大改造,职工劳动力资本必须进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年前,舆论界就有"200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规范年"的说法。今年各方面的动向和中央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印证了这种判断。国有企业改革不仅被列入决策层的议事日程,也进入民众的公共视野。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快,同时也要规范地推进,就像高速奔驰的列车必须沿轨道前行,才能保证不颠覆,并顺利抵达目的地。本栏目包括特约评论员文章和两篇署名文章。署名文章根据作者在中电联2月底举办的"2005年经济形势与企业改革分析预测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3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国有企业如何加快和规范改革;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和治理结构转型;如何认识、化解与应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重点、焦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规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是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和产权界定的过程,目前规范这一过程的规则是政府规则和市场规则。这两种规则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政府规则的随意性带来了严重的腐败和政府行为的不可预见;市场规则则使得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触,而且追求帕累托效率的市场规则忽视了公平,交易费用的概念也不适用于分析基础性的制度变迁。我们认为,应该用宪政规则来规范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它兼顾了公平并且内在的具有解决利益冲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国企改革成绩为主流,大方向不能动摇,但不公开协议转让国资造成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国企改制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实施严格监管●电力辅业改制的内容和程序要合法合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资产的处置做到公开透明,避免少数人操纵,损害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的历史地位和改革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到2000年底,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但国有企业改革远未完成。进入21世纪后,我国国有企业将向何处去,如何确定下一步的改革目标?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取决于对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正确认识。无论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还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国有企业都是一种特殊企业。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在国有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发挥特殊作用。二是在各类企业中,国有企业只能是少数,而不能成为普遍适用的企业形式。而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也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承担当时条件下的特殊职能。因此,下一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一方面取决于国有企业的基本性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经济进入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的新阶段。这种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全面调整。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攻坚战的国有企业改革 ,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因此 ,必须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加快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及战略重组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同时开创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债务处置问题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一大难题,其根源在于政府、银行、企业这三大利益相关者对如何彻底解决“历史之债”尚未形成基本理论共识.因此也就缺乏科学的债务处置规则体系。本文通过对银企“历史之债”特点和本质的分析,将其界定为一种基于“体制之疾”的“受限债权”,并遵循这一逻辑,以“部分履行”为基本原则,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债务处置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 ,是要解决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的关系。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控制距离的长短以及管制的强弱。传统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基本采取了严格管制的模式 ;在目前的改革实践中 ,则倾向于设置“隔离带”,延长控制距离的模式 ,但过长的代理链条又使委托—代理的有效性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应该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相适应 ,区分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 ,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身份置换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三权互动的改制模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建立这种模式的关键就是对改制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进行有效的救助。当前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身份置换模式虽然取得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积极效果,但由于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规划,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并未遵循“弱者救助”的逻辑,出现了以不科学、不公正和低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制度缺陷,迫切需要从制度上予以规范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