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高校专科层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和学生就业情况,指出了在课程设置、教育层次定位、培养目标、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问题,探讨了如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突出专业核心竞争力,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外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静  张庆亮 《现代企业》2006,(10):17-18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很多学有不同的见解和解释。有的认为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培养过程三个关键因素。有的认为包括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方面。有的认为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构造形态、培养途径和知识发展方式、教学运行机制、教学组织形式、淘汰模式都应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题中应用之意。本人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制度,每个内容又可以细分出具体的项目。如培养过程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途径和培养方案等要素。本将主要从培养途径和方法、培养制度两个大的层面进行国内外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贯彻"就业导向",它既是一种办学理念,也是一种办学模式,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坚持"就业导向",就要确定就业导向的办学思想,以就业导向确立培养目标,以就业导向影响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更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在影响其专业设置的因素中,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疑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与合理。构建合理的主干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确哪些课程是主干课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为核心,笔者认为由以下三种类型的课程组成。一是  相似文献   

6.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对基础教学的要求和影响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实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和灵活性、人才规格的复合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及师资队伍要求的双重性、办学途径与行业、企事业单位联系的紧密性等诸多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应用人才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社会上各种财会专业人才数量的增加,供求关系有所改变,众多财会专业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招生的数量仍然较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困难,这样的矛盾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导向的教育。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市场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会计这样的老专业如果不能尽快赋予其新的活力,改变就业难的现状,其未来发展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及其人才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其自身的职业性、应用性等特点,要针对社会需要及职业、技术、岗位群的要求来设置,不应完全按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标准来加以要求,更不能用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来加以限制。有资料显示,目前教育理论界普遍将人才类型分为四种,即学术型、工程型、技能型和技术型。其中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并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人才。这一类人才是由高等职业院校加以培养的。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所对应的人才规格来考察社会环境和现实需要,才能为专业设置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9.
财务软件设置为高等职业教育三年制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本文旨在对财务软件课程性质、目标及设计思路的整体研究,并紧密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取证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和社会、企业直接对接的岗位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与合理。构建合理的主干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确哪些课程是主干课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为核心,笔者认为由以下三种类型的课程组成。一是基本素质类课程,是文化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的一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二是职业素质类课程,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以及培养职业素养的一类课程。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和创业教育,就业和创业能力是培养的核心。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职业技能人才,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群)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立德为本,能力为本,人性为宗”的教育理念,确立“产学合作,学研产训合作,强化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较强职业能力、岗位本领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校内课堂教学——校内实验室模拟教学——校外课程、专业实践教学——校外顶岗实习教学,能体现‘零适用期’的‘四段式’”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物业管理专业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以岗位标准为指导开发校企合作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而目前适应企业需求的化工类高职高专教材将非常缺乏,特别是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目标的教材。本文以化工生产过程为例,提出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以生产过程的岗位设置、岗位技能要求、岗位生产情况为指导,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而目前适应企业需求的化工类高职高专教材将非常缺乏,特别是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目标的教材。本文以化工生产过程为例,提出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以生产过程的岗位设置、岗位技能要求、岗位生产情况为指导,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辨析入手,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基准、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分方向教学的意义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探讨问题,介绍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现状,主要有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职业期望和职业定位问题、我国对高等职业学生的就业市场不规范、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缺乏特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探讨了实现高等职业毕业生的合理就业对策,主要是对高等职业毕业生转变思想认识、规范高等职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高等职业毕业生的专业品牌特色和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7):244-246
高等教育大众化,自然少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价值取向明确、专业设置灵活、课程建设务实等特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特色,强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实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状后,就新形势下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罗时华 《价值工程》2012,31(18):271-272
高等学校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关键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分别有定向委培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就业导向模式和双证书模式等;其共同特征是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育目的以提高毕业生素质、提高就业率为出发点,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宗旨,企业参与学校办学。  相似文献   

19.
如何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是高校教师和学者反复探讨的问题。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学生对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有着最深切的感受。本文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对100名大三和大四信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能力培养、学生就业、优化改革5个方面进行了评价。针对调查的结果,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的特点,从大学生视角提出了信息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刚田 《价值工程》2013,(17):242-24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尝试,其中"订单培养"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它比较好的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弊端,并促进学生的稳定就业,但是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办学机制体制固化、行业功能缺失、培养资源不足等现状亟待解决。针对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环境,选择企业开展订单培养,获得运行机制和办学能力的突破,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职教事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