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张丽哲 《经济师》2006,(9):227-228
企业年金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客观现实决定了在企业年金运营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委托代理冲突和委托代理成本。委托代理成本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目标差异和委托代理合同的不完备性等几个方面。为提高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绩效,需要通过完善委托代理合同、加强外部监督、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第三方公开评级体系等几个方面来弱化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效地激励约束投资管理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2.
既有研发外包组织理论主要基于技术优势企业视角,关注如何治理技术溢出等交易成本,忽视了缺少专利和隐性知识的企业进行渐进性创新时最优研发外包组织选择。基于不完全合同视角,从企业对研发中激励代理方努力与降低渐进性创新的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之间的权衡出发,分析委托方如何合作、并购、委托以及新建研发等组织最优选择。结果表明,当委托方技术水平较低时,最优组织将需要给代理方更多控制权以激励其努力,相反,委托方则保留更多控制权以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委托方市场规模通过影响代理方的私人收益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使得委托方愿意放弃控制权以激励代理方努力。新建研发可以看作是委托方通过承担更多时间和风险成本,从而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在不同组织形式中,委托方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委托方通过研发外包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委托代理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以往的研究主要在信息不对称的假设下利用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寻找最优解,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入信任机制,可以证明信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存在性和对代理问题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国外特许经营研究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许经营是一种从事商业活动的方法,即受许人被赋予在由特许人设计的营销模式下从事提供、销售或分销产品或服务的权利,特许人允许受许人使用其商标、名称和广告。企业实施特许经营后,拥有的门店可分为直营店和加盟店两类:直营店是由企业自己经营,经理只拿固定工资,实行固定收入契约;加盟店是由受许人拥有特质产权并进行日常经营,受许人是加盟店的经理,拥有该店利润的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5.
危丽  杨先斌  刘燕 《财经研究》2006,32(11):47-55
在对地方政府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运用Holmstrom和Milgrom(1991)提出的多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精神,构建了一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并将土地资源禀赋因子引入该模型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据此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最优激励合约作出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激励合约时,中央政府应根据地区的土地资源禀赋、地方政府的Arrow-Pratt绝对风险规避度量、退耕还林实施绩效的变异性等因素确定地方政府的可变收益分配率,并让地方政府的收益与退耕还林的实施绩效直接挂钩。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提高地方政府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差序信任”格局,分析了差序信任对第三方理财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以及各方行为选择的影响,探讨了差序信任对委托代理关系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差序信任影响下,1.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演化为原生和衍生两种形态;2.原生委托代理关系,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较小,衍生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变大;3.原生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代理双方进行多重博弈;衍生委托代理关系下进行一次博弈,因此代理方的机会主义倾向变大,违约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江炎骏 《经济师》2014,(3):95-96,99
文章以某市工商系统2011—2012年度十佳案件为案例,对商业贿赂进行经济学分析。按照"经济人"假设,商业贿赂是参与双方通过成本收益分析作出的理性决策;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商业贿赂前提是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后果是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包括提高商业贿赂的查处率、增加贿赂成本、加强信息披露等。  相似文献   

8.
专用性公共品与企业性质:一种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承坪 《财经研究》2006,32(8):40-52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观,即企业是为获取专用性公共品帕累托最优解的经济组织.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公共品和私人物品.受成本约束,政府通常只会提供通用性公共品,专用于企业的公共品通常只能由企业自身来提供.但是当收益不能在各合约当事人之间作线性分配时,由各合约当事人自主提供公共品会严格劣于帕累托最优量.政府提供的公共品与企业自身提供的专用性公共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模型证明,随着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增加,当合作收益较大时,会导致企业规模趋于扩大;当合作收益较小时,企业规模趋于缩小,市场分工趋于发达.文章还对企业专用性公共品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房地产销售代理活动中开发商和销售代理商各自的决策和行为,以设计出合理的房地产销售代理合约,从而充分激励房地产销售代理活动双方努力工作,提高房地产销售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研究表明,信息对称情况下,销售代理商风险规避,房地产销售代理合约应采用固定报酬形式,销售代理商的最优努力水平与其自身的能力水平呈正相关,与其成本系数成负相关。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宜采用固定金额报酬加产出分成的形式。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销售代理商分享产出的比例与代理商的风险偏好程度成正相关,与外生的不确定性呈负相关,与代理商的成本系数呈负相关。同时,固定报酬金额应大于一定值,销售代理商才会接受开发商的委托。并且,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代理商的工作努力水平低于信息对称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运作中存在着三重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与引导基金管理机构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是成功实现政策引导目标的首要环节。在不对称信息下,引导基金管理机构的努力与付出受其专业水平、收益函数及投资政策的影响。因此,自设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管理,难以实现对引导基金管理机构的有效激励与约束。而在委托管理模式下,可以通过合约设计,吸引专业素质高的管理机构,激励管理机构努力工作,并降低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