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孟鑫 《商业科技》2014,(5):96-97
伴随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培养更多综合型与应用型人才是目前诸多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要想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应用需求,就必须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时,强化对贸易经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促进国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就国际经济和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了加快该人才培养的方法,为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和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王学鹏 《北方经贸》2010,(12):19-20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征,应着重强调"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师资结构的优化配置、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方式改革方案,探索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艳丽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231-23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探索新的外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为例,提出了高素质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方静 《北方经贸》2023,(9):140-143
数字经济催生数字贸易新业态迅猛发展,衍生了各行各业对数字贸易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然而,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已经不再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究与数字贸易发展特征相契合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出发,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考试改革为例,指出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中存在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成绩构成不合理、考试内容不科学、考试评析流于形式等问题。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从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出发,提出了"业务流程—流程实测—模拟训练—案例分析—期末考试"新型考试模式,旨在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梦琪 《商业科技》2014,(21):110-111
人才培养模式规定了人才的具体特征,是学校专门为学生构建的一种结构,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来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校培养学生的教育思想与观念。本文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践出发,讨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韩涌 《商》2013,(9):292-292
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入手,提出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招生、就业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为将挑战变成机遇,需从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处危能力四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国际贸易专业演变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科研理论型、实践应用型、综合型和按类培养型培养模式。基于对国内农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情况的分析,构建了东北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按类招生培养模式,并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制度、培养内容、培养评价五个要素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0.
王威  郭琛  刘丽萍 《北方经贸》2023,(9):136-139
培养数字贸易人才是黑龙江省实施向北开放战略,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在识别向北开放战略给黑龙江省数字贸易带来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数字贸易的人才培养目标,即知悉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及动态,具备数字技术的基础应用技能,掌握“多语种”沟通能力以及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文章还结合黑龙江省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数字贸易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以构建有层次、有特色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数字贸易方向的课程体系,完善数字贸易的实训教学环节、提高教师数字贸易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也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突出袁现是课程设置贪多求全,结构不尽合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理论化。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中俄区域合作"伞"型模式的框架和具体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中俄两国的优势提出的。与以往的区域合作模式不同,"伞"型模式强调技术贸易的重要作用;关注以中俄双方的互补优势为基础而创造出的新优势,着力打造中俄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从边境贸易的视角,在传统贸易理论、新地理经济学、后发优势理论方面对"伞"型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伞"型模式可行性的现实条件进行了研究,指出"伞"型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边境贸易发展的瓶颈问题;中俄货物贸易是发展"伞"型模式的基础;技术贸易能从更高的层面发展"伞"型模式;服务贸易能促进"伞"型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的政策环境是"伞"型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而获得共同的经济利益则是推动"伞"型模式顺利实施的微观动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加大,然而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以下简称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其关键原因之一是我国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不足,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优化我国国际经贸本科人才培养应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多种考核手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强化双语教育,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重视培养沟通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真正落实到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大对学生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再造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具有密切关系的就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文章主要针对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进行详细的描述,并且对其人才培养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将人才培养规格的技术结构内涵进行明确,可以促进高职教育和国际经济进行有效的衔接,实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传统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再完全适应当下人才市场需求。数字经济的兴起,新的贸易形态出现,企业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型,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以及应对贸易摩擦,都要求改变传统国际贸易本科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积极探索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与国际商务拓展能力并重的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是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定位,而基本技能和专业化技术是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必须同时具备的两项能力。笔者主要从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实践教学的加强和改良教学策略等一系列方面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展开了深入、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增强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以及高校社会服务的能力,本课题组围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浙江省外贸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针对浙江省外贸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基于浙江省外贸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规模逐步扩大,对外贸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为满足就业市场需要,各高校纷纷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由于专业培养模式趋同、毕业生专业素质不高及职业能力不强等原因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在调研当前外贸岗位及其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现状的前提下,提出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增设实践课程及商务外语、电子商务等课程,并完善专业知识体系,以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育出更适应外贸工作需要的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对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并结合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