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蓄留再生稻 一种两收效益好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一)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的稻桩,经水肥管理,使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是一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实用性很强的新技术。我省丘陵山区较多,许多地方种双季稻光温资源不足,种一季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和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杂草稻的发生开始抬头,并迅速蔓延,危及粮食安全。一、杂草稻的识别杂草稻又称野稻、杂稻、再生稻。本地杂草稻多发生于粳稻后茬田中。在各种栽培方式的水稻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铜鼓县位于赣西北山区,全县有耕地11.74万亩,74%的水田受光温条件制约,只适合种植一季稻或中稻,且粮食产量较低。针对这一状况,该县正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终于找到了一项适合山区特点的“两增”项目——再生稻。1996年,该县采取点面结合,以抓好集中连片再生稻高产示范基地5个,计IO00亩,带动全县再生稻的推广,并获得大面积本收。如何把再生稻当作山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项目,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做到“五抓”。1.抓思想认识提高。推广再生稻,一是要把推广再生稻当作…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是采用一定栽培措施,使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农民称之为“抱孙谷”或“秧孙谷”。再生稻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可以充分利用山区(中稻地区)光温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二再生稻不需播种、育秧、插秧、中耕耘田,种一季可收两季稻,不但省种子、省工,而且投资少收益高;三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田利用率。四再生稻叶面积小,根系发达,抗旱力强,可在秋旱严重地区发展,提高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是采用一定栽培措施,使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农民称之为"抱孙谷"或"秧孙谷"。再生稻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可以充分利用山区(中稻地区)光温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二再生稻不需播种、育秧、插秧、中耕耘田,种一季可收两季稻,不但省种子、省工,而且投资少收益高;三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田利用率。四再生稻叶面积小,根系发达,抗旱力强,可在秋旱严重地区发展,提高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6.
<正>"荣安培,亩产高山稻鱼145尾、27.3公斤,中浙优10号再生稻亩产生谷300公斤……"日前,在广西三江同乐乡同乐村平溪屯金灿灿的种稻养鱼示范基地现场,测产的农技人员报出各项数据。一旁的荣安培粗略估算后,笑着说:"按高山稻鱼40元/公斤、再生稻生谷5.8元/公斤的保守收购价,今年除了头季稻外,仅再生稻和稻鱼两项我就可每亩增收近2000元。"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即种植一回收获两回的水稻,利用到稻桩重新发苗生长的特性,有效缩短了稻米的生长时期.我国作为稻米的原产地,再生稻的种植模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再生稻的生长特性,种植人员必须综合控制温度,水量,土壤肥力等多种条件,保证再生稻稳定高产.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再生稻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记者刘光琳)时隔两年,11月4日上午,85岁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来到了广西灌阳县千亩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再次察看"广西第一稻"的生长情况。当天现场测产验收,再生稻亩产首次突破500公斤,让他意想不到,他兴奋地说:"灌阳再生稻高产田块干谷平均亩产达到514.60公斤,这是非常了不起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正>在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处于较高起点的情形下,要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增收新跨越,必须拓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再生稻。再生稻是指一次播种,两季收成,即利用中稻在一季成熟之后,大约只要割稻株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收获后的稻桩,通过灌溉、施肥等肥水管理措施,促使其茎节上的侧芽萌发再生成稻株并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再生稻被公认为是米  相似文献   

10.
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镇的“罗沙贡米”,1992年被评为四川省特种米,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又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开发“罗沙贡米”前景可观,是特兴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粮食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兴镇1999年种植优质罗沙稻33公顷,2000年种植47公顷。亩产400公斤左右,再生稻亩产100公斤—150公斤;杂交中稻每亩产量550公斤左右,再生稻100公斤左右。每亩费用231元。从表中看出,种植罗沙稻的农户在亩产400公斤的情况下比种植杂交中稻的农户每亩多收入208 元,如经过品种优化,罗沙稻的效益还有望提高。由于国家采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早期历史文献上,是没有“双季稻”而只有“再熟稻”的名词的。当时所说的再熟稻,就是现在一般所称的再生稻,后来,它却又包括了其它形式的双季稻在内。在不谙水稻生理和生物学特性的上古时期,对收刈后的稻茬上复萌、重华、再实,往往感到惊奇而列之为异物或瑞兆。如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吴、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和南北朝《宋书·符瑞志》等有关再熟稻的记载,就反映了这一情况。这表明我们现在的各种形式双季稻,其始是受启于水稻的自然再熟,并首先在利用再生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双季稻的出现与发展,不只是我国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大进步,而且在我国农业经济史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增加粮食产量、提前荐新以及充分利用农业资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力度,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主产区抓粮有内在动力。再生稻是指种一茬收获两回,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具有一定产量的水稻。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再生稻亩产提高,成为部分地区助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的特色产业。“我国长江以南部分温光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  相似文献   

13.
明代双季稻的种植类型及分布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社教 《中国农史》1995,14(3):31-37
明代的双季稻种植类型有三种,即再生稻、套作双季稻和连作双季稻。再生稻分布范围较广,长江以南大多数地方都有分布;套作和连作稻则主要分布于闽、粤两省境内,其北界不超过南岭和武夷山一线,除福建沿海平原双季稻种植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虽有分布,但均种植甚少。明代双季稻种植不广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气温偏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双季稻品质不高,产量较低,生产技术水平尚较落后,以及农村家庭副业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劳动力不足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当时的年均温而论,其偏低的幅度还没有达到足以影响双季稻生长的极限。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些大田作物实行再生栽培——收获从根芽上生长出来的再生植株。尽管再生栽培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栽培方法、至少对香蕉和甘蔗是如此,但这种一种而多获只是到了近期才成为系统探究的课题(Pluckett等,1970)。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谷物的再收获问题仍几乎未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然而从一战时起,研究亚洲稻(Oryza sativa)的学者们逐渐开始发现所谓“再生稻”的存在(杨,1940),并将发展再生稻栽培视作亚洲季风区提高粮食生产的一种可能的甚至是很有希望的途径。自从绿色革命以来,人们对灌溉条件下的再生稻栽培进行了许多研究,其成果足以为再生稻栽培这项能够降低成本、并显然易于提高生产率的技术开辟充满希望的前景(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1988)。  相似文献   

15.
双季稻改植再生稻后,再生稻的头季优于早稻,再生季优于二晚,增效显著,2001年调查显示;增效230元/亩,增幅达100%,调优水稻结构,发展再生稻,在种植技术上抓好品种选择、温光资源利用、栽培模式等增效环节;并在种植规模、科技推广、购销等方面做大再生稻产业。  相似文献   

16.
于都县“稻鱼工程”示范进展顺利许友光,谢连庚稻田养鱼是一项既抓"米袋子"又抓"菜篮子",还抓群众"钱夹子"的具有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为加速全县稻田养鱼的发展,于都县在大力扩大平板式稻田养鱼面积的同时,积极推广和运用四川、贵州等省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因地...  相似文献   

17.
重生态联合发展做强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2年10月,春露联合社在洪湖岸边成立,依托洪湖自然生态和资源优势,推进再生稻全产业链开发。联合社由37家合作社、2户家庭农场和1家粮食加工销售企业组成,服务和带动农户3450户。春露联合社能发展成为湖北省规模最大的水稻联合社,主要得益于"三香"。一是统一服务品种"香"。洪湖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仅1.5亩,单家独户农业生产效益低。为寻找新出路,联合社大力发展再生稻,第一季稻谷收割后,由稻桩上萌发  相似文献   

18.
一稻多养殖:扶贫的“三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以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整合投入资金4000万元,以"整乡推进"、示范带动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对传统稻田养鱼模式进行技术升级创新,打造"再生稻+鱼""稻+泥鳅""稻+螺""稻+鱼+瓜果"等多种立体综合种养的"三江模式",收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和稳粮增收"的产业扶贫喜人成效。三江群众自古以来就有在稻田养鱼的传统,然而长期局限于自给自足,没有成为增收的产业。从2014年开始,三江县制定下发了《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是福建省山区开发新稻作类型、增产粮食的有效途径之一。三明市已有1.3万亩农田培植再生稻。我们配合农技部门开展了再生稻栽培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具有省种、省肥、省工、增产潜力大、后劲足等优点。 试验设计 选择三明市尤溪县梅溪乡2.25亩前作为疏菜的农田作试验田,从1988年3月9日至10月22日,共130天。再生稻采用  相似文献   

20.
早稻—再生稻抛秧栽培增产原理及效益分析福建省沙县凤岗镇农技站苏碧照抛秧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个重大改革。为了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福建省沙县凤岗镇积极推广抛秧栽培技术,取得显著的增粮增收效益。今年凤岗镇北门村早稻——再生稻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