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贸易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生产和消费安全,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式质量安全控制,治本之策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本在总结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取得成交和基础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逐步由“夯实发展基础”转入“整体提升水平”的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法律保障,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理清思路,积极进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的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准绳,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支撑,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力争通过“十一五”的努力,不断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使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管理能力更加增强,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较大突破,整体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认清形势,准确估价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十五”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省以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职能,从2001年开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逐步使农业部门的工作开始由抓数量向抓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由保生产向保生产与保安全并重转变。经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正值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产品质量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去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更是为我国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经》2009,(2):45-45
江苏省金坛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以“五准”为抓手,保障农产品“出入”平安。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监管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同时,质量安全已成为当前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个关键环节。因此。明确这些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因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肖训生 《南方农村》2012,28(3):18-21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体系,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人民购买到安全的农产品。本文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的管理体系和资源建设体系两方面,提出构建广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5年后,国家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9月14日在大连召开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会上指出,经过5年努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入了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垦经济》2004,(4):34-34
2004年3月17日.“农垦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就加快发展农垦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四川省邻水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食品安全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连续五年跟踪监督,为力保老百姓的“菜篮子”安全、筑牢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护墙”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受污染或有害物质超标准的农产品,给消费者的生命质量带来了损害。并影响了江苏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针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和鲜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农业部于2001年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行动计划”。2004年全省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江苏省人民政府以苏政办发[2006]103号文件转发了江苏省农林厅、海洋渔业局《关于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的意见》,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意见总体慨括为“推进三个建设、强化三项检测、加快‘三品’认证、健全检测监管体系”,即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县建设,强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动态管理检测、市场准人快速检测和政府例行监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健全农产品质星安全技术队伍、检验检测机构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根本上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生产经营者“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执法部门“监管”出来的。因此,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除了进一步抓好执法监督部门的“监管”工作,还需要创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发挥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  相似文献   

15.
12月1日,农业部、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通知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些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但也要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个别地区问题仍较突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16.
加速农业标准化进程 实施农产品安全性生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农业部于2001年10月21日发布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该文件提出十五期间工作的目标是: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主要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形成一批名牌农产品,大中城市农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近两三年,重点解决“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并且涉及从生产到餐桌的各个环节,有必要对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普及。  相似文献   

17.
从2001年起,农业部开始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其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农产品特别是“菜蓝子”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中心,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监督检测检验体系、认证体系、执法体系、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为重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对农产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推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作为应对入世挑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作为新世纪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点工作,得到了政府大力推进和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江苏省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分段控制的矛盾日益凸现,迫切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与管理模式,实现由分段控制向全程控制的转变,由夯实基础向提高能力的转变。农产品全程质量控…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几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效“十五”以来,我省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各级农业部门大胆调整工作思路,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工作重心开始由抓数量向抓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由保生产向保生产与保安全并重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大体上走了四步:第一步是省级农、畜产品质检中心挂牌,标志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始运行…  相似文献   

20.
以超市为龙头,以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超市终端销售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控制关键点,形成“从田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链,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