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质经济学是部门经济科学,是研究地质经济管理的理论科学,它介于地质科学和经济科学之间,以研究地质经济效果为核心,以地质工作效率、矿产储量配置、矿床经济评价、地质经济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现就地质经济学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建立地质经济学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地质工作的需要。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就是说,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2.
地洼学说是由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创立的。从创立至今,经过我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地质工作者的长期辛勤劳动,使之日臻完善,并形成了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地质科学理论。近35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理论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地洼学说的形成,是陈国达教授应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地质科学道路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的结果。地质工作所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而复杂,它更需要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学习和研究地洼学说的形成过程和创新精神,除了它的应用价值外,其理论意义特别是科学的思想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建设问题是地质经济科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运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分类原理,结合我国地质经济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系统地论述了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建设问题。全文包括四个部分:一、经济科学学科体系与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的概念;二、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的特点和意义;三、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的内部分类;四、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目前应研究的几个问题。本文认为,地质经济科学是研究地质经济领域中提高经济效益规律及其实现途径的学问。整个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按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及“例外原则”分为四个系列。即:地质经济学系列;地质经济管理学系列;地质经济方法学系列和地质经济历史学系列。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的核心是地质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文章把地质思维历史分为四个演变阶段,即整体朦胧思维阶段、点式单向思维阶段、二维面式思维阶段和全方位系统思维阶段。文章分析了各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尤其是着重分析了各个阶段的认识论特征。结合地质思维历史的回顾,文章提出了地质科学的特性问题。重点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地质科学是一门综合科学。地质科学的大发展依赖于综合条件的形成。因此,尽管地质科学诞生得较早,但它的大发展是在现代,即地质科学的综合条件成熟的年代。由此特性,文章分析和回答了几个相关的问题,如地质科学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地质科学方法的基本特性问题等。文章的结论是,当代地质科学和地质思维是系统的、开放的、整体的和综合的。地质科学和地质思维一定会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编辑说明     
邵克忠教授匆匆离去已一周年了,在此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专辑,以表示对先生的深切怀念。邵先生逝世后,仍有很多领导和他的恩师、学生、生前友好不时发来唁电、唁函和撰写文章,表示对他的悼念之情,这使我们越发崇敬我们的老主编。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早已萌发的编辑出版这本专辑的意念。我们把它列入今年的编辑出版工作计划提交到1991年12月29日召开的第五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讨论。全体编委一致认为:邵克忠教授是一位有影响的地质学家,他在地质科学与教育事业上的主要成就是人们熟知的。五  相似文献   

6.
德国学者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曾于1860年、1868~1872年两度到中国作过地质与地理的调查。李氏精心设计了7条调查路线,实地收集了大量资料。在他的巨著《中国》一书中,充分反映出他对中国地质科学的多个领域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中外学者对此曾作过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中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之一翁文灏认为“中国的地质学是建筑在由李希霍芬奠定的坚实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紧密结合中国近代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史,评述了章鸿钊对我国地质事业所做出的功绩。他自幼好学上进,勤奋读书,功底雄厚。在政局功荡不定,斗争尖锐复杂之时,倡导西方科学,开创地质教育,开办我国最早的一所地质专科学校,使我国“地质学有了一个比较稳固的基础”。他一生不畏艰难,培育人才,潜心著述,兢兢业业,是一位值得后人崇敬和永远怀念的著名爱国学者和杰出的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8.
一、地质工作必须讲求经济效果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号召“各经济单位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讲求经济效果”。在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上又指出我们学习和掌握“合乎科学的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争取以最少的消耗取得充分的效果。从我们地质工作来说,讲求经济效果,努力提高经济效果,对于多快好省发展我国的地质事业,使地质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地质工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先行步骤。它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清朝末年,我国国弱民贫。一些爱国之士,力图发展科技,振兴中华。近代地质教育事业,于兹萌芽。当时一方面派人出国学习地质科学,如邝荣光、王宠惠、顾琅、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都是我国早期学习地质的留学生;一方面进厅教育制度的改革,把地质科学列为某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之一。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立的京师同文馆,就开出“金石”课。到八十年代,上海格致书院则开设“矿学”。不久广东水师学堂、湖北铁路局、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天津北洋西学堂均开办矿学堂或设置矿务科,把地质、矿物作为主要课程讲授。本世纪初,京师大学堂也开设地质、矿物方面的课程,并一度设立地质学门及矿冶门,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章鸿钊,就曾在京师大学堂任教,他是中国人自己在高等学校教授地质学的第一人。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小学课程中也一度设置地质、矿物方面的课程,并陆续编写出版了教科书若干种。  相似文献   

10.
翁文灏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对于地质教育事业非常关心。1917年他作为北大10人小组成员之一参加了理科课程的修订工作,1920、1925、1929、1930年他曾在北大地质学系任教,先后讲授过高等岩石学、中国地质构造。1932~1936年被聘为北大名誉教授。他关心学生的学术活动。1916~1938年期间,作为地质调查所和中国地质学会的一位负责人,他曾对北大地质学系的工作给予过很多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地质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区域性和全球性。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对地质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1、打破地质思维的局限性,开拓新的地质思路; 2、克服地质思维的简单化倾向,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3、不要先入为主,而要客观地分析和综合; 4、力戒思维的偏执,要进行辩证地思维; 5、地质科学的不断发展,要求多层次地研究地质体; 6、在地质“知识爆炸”面前的对策。总之,应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研究地质质体的各个方面,通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反复认识过程,得出对地质体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2.
面对我国人口迅速增长,要保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长持续稳步增长,除继续加强良种培育和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外,地质科学特别是农业地质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着重从农业生产的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农用矿产资源等方面介绍了地质科学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农业地质的工作阶段和工作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地质经济科学体系,必须研究它在大系统中的地位。本文先论述了地质经济科学的概念、研究对像和研究范围,进而确定了它的学科归属。它属于经济科学和地质科学二者,它在大系统中的地位包括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在地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两个方面。从经济科学分类结构体系来看,它跨应用经济科学的三个亚类,并居三个亚类之首,地位很高。另一方面,它在整个地质科学体系中,处于首要的地位。但现在它在两个大系统中的实际地位都很低。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地质经济科学的地位。对如何提高它的地位,提出了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质公园是区域景观保护和促进组织,其目的是利用地质旅游产品进行地质遗产保护、地质教育和可持续区域发展。利用Scopus数据库分析发现,地质公园研究仍然被牢牢地定位在地球科学领域,并未对其与社区和景观的关系进行客观、专业的解释。而这种情况导致了对地质公园中社区作用及其景观价值的研究空白。据此提出了3个观点:(1)地质遗产不能与人们的活动和影响脱钩;(2)地质公园不是处于没有社区的环境中;(3)评估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区域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社区。归根结底,有必要超越地球科学的范畴,来改变我们对地质公园的社会价值及其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地质经济教材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地质经济教材建设中应当采取的措施及其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地质经济教材建设是整个地质经济科学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地质经济及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地质经济教材建设,必须在进一步总结地质经济科学研究最新理论和成果的同时,加强地质经济科学的学科建设,从而推动地质经济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杰出的古生物地层学家许德佑先生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许德佑先生年,青时留学于法国蒙伯里大学地质系.回国后,他致力于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古生物的研究工作。他注重实践,潜心钻研,写了大量科学论文,为地质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在赴贵州西部做地质调查时,遭土匪枪击殒命,年仅37岁.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追求进步,勇攀高峰,为科学献身。使人永志难忘  相似文献   

17.
李四光教授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他曾两度在北京大学任教,1920-1928年任教授,1931-1936年任研究教授并任地质学系主任。北大地质学系20多届毕业生都直接受业于他。他讲授过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高等岩石学、地壳运动等课程,教学极端负责任,对学生既热情爱护,又严格要求。李四光教授在地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以(?)科化石的创造性研究,奠定了海相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从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等,都是在北大期间作出的巨大成果。李四光教授对北大地质学系的建设和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70年,还对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时光荏苒,岁月如诗。《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迎来了创刊30周年纪念。在30年刊庆的日子里,回望身后那排长长的足迹,最值得欣慰的一点就是,我刊的进步成长,与我们整个学校的艰苦奋斗发展壮大,走过了共同的历程,迈动着同样的脚步……我刊的前身是《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当时,还是一本小16开、100个页码的内部发行季刊,当年出刊3期,总共只刊登了30篇论文。1982年改为国内公开发行,1987年起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91年改为双月刊,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我院地质科学和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研究成果。1997年随着河北地质学院的…  相似文献   

19.
库恩提出了以范式概念为核心的科学发展理论,认为范式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库恩的范式理论在科学哲学领域内掀起了一场反逻辑实证主义的革命,是一项重大的科学成就;他把科学发展归结于活动主体的转变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把非理性引入了科学。但是范式理论还是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缺陷,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河北地质学院学报》系地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自一九八七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任务主要是反映我院地质科学和管理科学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地质教育、科研、生产的发展,为加速地质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