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小强 《当代经济》2009,(19):12-13
青年是就业的重点群体和创业主体.近年来,我国青年就业和失业问题逐步凸显.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全社会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大背景下,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显得尤其突出.青年就业创业日益成为党政关心、社会关注、青年关切的重要民生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扩大青年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2.
牛津博洋 《经济师》2011,(10):55-56,60
宏观经济的表现是各国经济学界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政府工作的主要体现,而且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青年就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应用宏观经济学来指导就业。创新宏观经济管理,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实现人生价值,更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企业发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加强心理辅导、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毕业生就业后信息收集反馈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实现人生价值,更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企业发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加强心理辅导、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毕业生就业后信息收集反馈等.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渗透促使劳动力市场不断提高技能要求,农村青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通过教育改革提升其技能水平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势在必行。本文以多个地方政府在2010—2012年间密集推动的“十二年免费教育”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队列双重差分法考察高中教育扩展对农村青年群体在人工智能时代就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技术存在对农村青年的就业部门从制造业向生活服务业的“驱赶”作用,总体上降低了农村青年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2)十二年免费教育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青年的高中入学率和毕业率,带来的教育扩展效果有效改善了他们的就业表现,利用三重差分法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对农村青年就业的负面影响后,改善作用依然存在;(3)机制分析表明,高中教育扩展抑制了农村青年在职业匹配过程中的技能不足,在高中教育扩展对农村青年就业表现的影响过程中,职业教育是关键的中间机制。本文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技能提升对于农村青年就业改善的重要性,政策建议包括在新的人口迁移形势下平衡城乡高中教育资源、扩大免费教育试点、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平台就业专项调查数据可得出,16~24岁青年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与其他年龄段劳动者相比,整体偏低:工资低、工时长、劳动强度大、社保参保比例低、工作满意度评价不高。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数量型就业矛盾的持续扩大、青年劳动者人力资本相对较低以及青年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因此,为促进青年高质量就业,在宏观层面要构建青年就业友好型的政策体系,宏观调控要基准,健全青年新就业形态社会保障专项制度,构建青年劳动规制专项政策体系;在中观层面要为青年高质量就业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和教育供给;在微观层面应激发企业雇佣青年劳动者的积极性,着力提升青年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素质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社会责任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方百计地促进就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企业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既是企业的道德义务,又是企业的法律义务,这主要体现在企业促进公平就业、雇员培训、就业稳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责任方面。借鉴国外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企业促进就业责任方面的法律制度,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相关社会责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青年劳动力就业呈现新的特点,面临严峻挑战。青年人是劳动力市场中的特殊群体,要把青年劳动力就业当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从立法到社会项目的一整套政策体系,最大限度地改善青年劳动力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9.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科学评价福建省台湾青年人才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了解台湾青年群体对福建省青年人才政策的评价和主要诉求,吸引台湾青年人才来闽创业就业,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福建省出台了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搭建了多层次的平台,营造了尊才重才的环境,但还存在政策知晓率不高、政策落地不够到位、政策对接有待加强、政策创新尚待突破等不足。建议从“拓宽宣导渠道,细化政策解读”“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政策落地”“聚焦台青需求,促进政策完善”“加强扶持保障,提升服务质量”四个方面促进台湾青年人才在福建的落地生根、社会融入和心灵融合。  相似文献   

10.
就业促进是解决转型时期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以后,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已不切实际,正确的导向变得尤为重要。市场机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竞争活力,其作用日益凸显,20多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主旋律的中国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其代价是十分巨大的,弱势群体的出现,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症结,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笔者将从对弱势群众的状况,成因和特征等方面的阐述,引出对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试图找出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就业的不充分、不稳定一直是制约农民工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多种因素,对于目前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为了解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现状,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缺乏技能、文化程度低、农民工被动性流动就业问题突出;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与就业不足、就业增长缓慢;农民工基本权益缺乏保障;农民工在工资水平决定上基本没有定价权,收入水平偏低且有下降趋势。同时,难以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及职业发展前途有限等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需要改变和调整现行的农民工就业政策,运用法律手段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和实施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以推动和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提高其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朱嘉蔚  李南鸿 《经济师》2003,(12):58-59
女性就业问题历来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 ,我国女性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日趋显现出来。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些问题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在我国目前阶段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 ,以促进女性的就业和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邢光明 《经济师》2013,(1):29-3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关键。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只有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坚持"就业优先论",把降低失业率、开发就业岗位作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失业保险促进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在保障失业工人的权益以及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证了失业人员的利益,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的失业保险更注重事后的补偿,其抑制失业及促进就业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从促进就业的视角去分析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通过改革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紧迫性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了目前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分析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揭示出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几大误区,从而提出青年志愿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观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丁 《时代经贸》2010,(14):33-34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了目前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分析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揭示出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几大误区,从而提出青年志愿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观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民营经济 促进社会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问题,进入“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国家面临新的失业高峰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必须摆脱传统就业模式,依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9.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残疾人两大就业方式面临巨大挑战:详细地分析了非正规就业的特点和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指出非正规就业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效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进行了总结分析,对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对我国经济以及容纳劳动力方面的贡献进行剖析,从而强调了通过发展服务业来解决就业问题的必要性,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并进而提出若干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