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的相信和尊敬,是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转型时期,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法律信仰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法治建设。必须通过实现司法公正、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立法质量等途径,加强我国民众法律信仰的培植。  相似文献   

2.
法律信仰的生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法律信仰首先应从其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入手,即理想中的信仰状态和现实中的信仰状态,得出社会公众对法律信仰崇尚程度的高低与其所付出的法律成本息息相关,进而对如何培养普通民众的法律信仰做出对策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精神支柱。当前,我国法律信仰的缺失已成为国家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法律信仰培植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信仰,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精神为底蕴,注重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育,维护法律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法治国家的建立、健全除了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构建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法治信仰的培育。而我国法治发展的现状表明我国法治恰恰是缺少这个因素的,法律文化底蕴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的缺失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将法律作为尊崇信奉的对象,树立法律的神圣性才能最终达到法律实现的目标,本文分析了法律信仰的应然性及其重要性,试图从多方面探索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构建法律信仰的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就是人的法律精神现代化,树立法律信仰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人都信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培育过程,不仅需要主体条件,还需要客体条件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  相似文献   

8.
贸易管制执法是海关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对国际贸易安全和便利的要求不断提高,贸易管制的范围更加扩大,执法复杂性更加增强,执法的风险更加突出。本文从法治的精神层面出发,试图从加强法律认同、推动积极执法、促进自我约束这三个方面,揭示树立法治信仰对于提高贸易管制执法水平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在海关贸易管制执法中,如何从立法参与、价值实现、程序保障和风险防范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法治信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包括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民主监督、严格依法办事、增强法治观念等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阐释和谐海关的哲学内涵,提示了和谐海关的内在需求及其只有在和谐社会当中方才具备成立的可能性。在法治成为酱遍性诉求的现代社会,文章揭示了法治信仰的重要性。最后,本文在前论基础之上,阐述了法治信仰的培养对构建和谐海关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网络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法治文化建设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抵御西方和平演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网络法治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如法治体系存在漏洞,公民权利意识淡薄,法律信仰尚未树立,缺乏有效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提高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完善我国网络空间文化法治体系,健全我国网络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是我国网络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的思想,是治国方略的创新;深刻理解和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推动治国方略实施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商事登记公信力是保障登记信息真实合法的有效手段,是商事登记公示效力的重要延伸。现代商事登记公信力以国家信用、登记申请人信用、社会中介组织的信用担保、公证效力、外观主义为其存在基础;以商事登记簿为其发生根据,以市场信用机制为信赖保证,具有保障市场安全和提高交易效率的功能,通过公证、公告、更正登记以及救济机制保障其信赖基础与功能发挥。分析商事登记公信力的法律结构,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措施,可以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与现代法治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理念包括法治所追求的伦理基础和价值理想.法治理念之普遍诉求在于实现约束国家或政府权力,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与自由.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精义在于法治之"法".现代法治之"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当代中国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作为法治理念的普遍诉求,与中国特色及其本土资源形枣共鸣并达成共识,是一种最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16.
法治有理念问题、制度问题,更有实践问题。它有四大原则。法治的本质特征就是法律至上,法治的实质意义就是监控政府权力,法治的终极意义就是维护和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法治的关键就是司法独立。这四个方面不能单边独进顾此失彼,必须齐抓共建,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论违反强制性规范民事行为之法律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违反强制性规范的民事行为的法律效力的认定首先必须区分强制规范、禁止规范与赋权规范,同时亦应在是否存在、是否违反强制性规范以及违反是否无效等环节妥为法益平衡,尤其应当注重区分强制性规范的公法效力与私法效力。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回顾了过去十年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认为有形的法治建设已取得明显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基本保证了社会发展各方面“有法可依”,但无形的法治机制推进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继而提出当前中国社会需要良法之治,既要有良法,又要有忠于法律、熟悉法律的执法队伍,还要有严明的违法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人们充满理性的呼唤 ,本文从对法治概念的探讨入手 ,提出了法治推行面临的障碍。我国传统落后的理念不仅造成她和传统法律观念的冲突 ,形成了法治的主要障碍 ,同时 ,它也是公民整体素质低下和整个社会面对法治时浮躁的主要诱因 ,而这两个方面洽又构成了我国推进法治的又一障碍。  相似文献   

20.
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转型与法治建设"内卷化"祛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民主法治国家,内具现代化品性的公民法律意识是不可缺少的主体性组成部分。以问题意识为逻辑基点,对公民法律意识现实病灶作出时代性诊断,深层研析法治建设"内卷化"与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品性缺失的内在制约关系,探究与确定我国法治建设的瓶颈所在,并相应地从制定良法、民主政治、规制权力及落实普法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转型及法治建设"内卷化"祛离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