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格尔顿是一个自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为《文学原理引论》的中译本所写的序言中,谈到了他从事美学与文学批评的"马克思主义"背景。他说,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之所以能在西方社会复兴,就是因为新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文章就其在《文学理论引论》一书中有关"什么是文学"的阐述来谈谈作者文学原理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2.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巨擘,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与日本文学界的泰斗夏目漱石并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双璧"。《舞姬》是森鸥外的小说处女作,也是他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其独具匠心的取材,为我们讲述了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更反映出了日本近代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葛藤。立足于明治初期的社会风貌,从不同角度阐述《舞姬》爱情悲剧产生的根源,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作者反自然主义、高唱浪漫主义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吉本芭娜娜是当代日本“疗伤系小说教主”,其作品《厨房》发行量达120万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芭娜娜现象”。本文探讨了多元文化价值观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研究了日本“疗伤系”文学的定义,并通过《厨房》这一作品,解析了吉本芭娜娜“疗伤系”文学独特的创作魅力。  相似文献   

4.
"物哀"作为日本文学的美学理念由来已久,不仅在日本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予以体现,更对日本人精神价值观产生了诸多影响,在日本人的性格中仿佛注入了一丝婉转、一抹阴柔,形成了一种难以诉说之美。论文主要从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的精神特质分析"物哀"美学思想产生之原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就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的正确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相关文学理念研究的探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论《源氏物语》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的一部长篇小说,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其文学成就是体现了柔美、婉约的女性文学的风韵,开拓了日本古典写实主义的新天地.并推动了“物哀”文学现、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学的范式也日益体现出大众化的倾向.新大众文学就是基于文学活动普泛化、文学作品大众化而产生和发展的.《百家讲坛》和《明朝那些事儿》的广受推崇说明现今流行的新大众文学的特征就是大众化,并以快速普及大众历史、文化、文学知识为基本功能,最佳表现形式是文学与历史之间巧妙的连接.  相似文献   

7.
私小说是产生于日本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以私小说的开山之作《棉被》为切入点对私小说进行解析日本私小说的产生。日本私小说不仅受到西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深刻影响,而且有着其日本自身当时社会、传统和日记文学的深深印记,是当时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杨龙辉 《企业家天地》2011,(11):138-139
《今昔物语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说话文学集,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昔物语集》中的很多文章都译自中国的古典文集《法苑珠林》.《今昔物语集》和其原著《法苑珠林》的对比研究对于了解中日两国在平安时代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今昔物语集》的卷二之七入手,展开《今昔物语集》和其原著《法苑珠林》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众商务》2010,(3):58-58
47岁的曹新华,内蒙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家乡的畜牧局工作,对文学的痴恋和孤傲个性使他失去很多升迁机会,在出版了《春思》、《秋在路上》等诗集后,他下海了。他选择为企业做宣传画册与营销  相似文献   

10.
一、引论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大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在所有的著作中,《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用人物自述和多视角叙事等方法,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狂人日记》所传达的信息中,形象的描述了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以及他的思想特点。极大限度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大公报·文学副刊》也进入了大众视野。本文通过梳理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过程以及《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创办经历,阐释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大公报·文学副刊》对当下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根源于基督教堕落神话的原罪与救赎观念在西方文学中形成了一种完备的母题形式,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前30年里“原罪—救赎”母题是以与本土文化环境、社会思潮相拒斥的状态呈现的,对《雷雨》、《骆驼祥子》这样较具代表性的文本加以分析,可以窥见这种呈现所孕育的艰辛与不易。经历50—70年代的延宕期以后,该母题重新复苏并有了很好的发展,90年代以《施洗的河》为代表,标志着它的逐步完善与渐趋成型。本文对这一母题嬗变过程的阐释与论证,也是对中国文学蓬勃的发展前景所寄予的某种昭示。  相似文献   

13.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与意义是深远而又深刻的,他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作者意识和文如其人的作者批评意识,为中国文学的抒情特征更为内在化﹑个人化﹑自我完善化奠定了基础。而在整个中世纪的欧洲,但丁是第一个探索自己灵魂的人。因为有了但丁,人类精神在向意识到他自己的内在生活方面迈进了一大步。本文从解读《离骚》和《神曲》入手,探寻东西方伟大诗人屈原和但丁在情感表现艺术方面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号称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和南方文学的精神领袖。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在文学创作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透射出传统与现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在这篇短篇小说中,福克纳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来深化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大众商务》2010,(2):58-58
47岁的曹新华,内蒙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家乡的畜牧局工作,对文学的痴恋和孤傲个性使他失去很多升迁机会,在出版了《春思》、《秋在路上》等诗集后,他下海了。他选择为企业做宣传画册与营销策划,一折腾就是五年,用自己的话说就是:‘白天跑断腿,晚上熬夜车,日子依然停留在解放前’,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唐代诗歌和日本《万叶集》中都有以七夕为主题的诗歌,中国文学的基调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文学作品强调"文以载道,心怀天下",因此表现在文学情感上是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而日本文学则从个人感情立场出发,将表现集中在歌颂美、爱恋和悲伤等感情上,因此在文学思想上呈现"纵向"。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熟悉江南小城镇,其诗歌《盖上几张油纸》《一条金色的光痕》《太平景象》、散文《我的祖母之死》、小说《家德》《老李》《船上》均为江南小城镇文学。徐志摩的江南小镇城文学展现了江南的诗情画意,抒写了对于亲人、同学和家仆“浓得化不开”的情感以及对于穷苦人的同情。徐志摩热爱江南小城镇,但作为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海归”,其江南小城镇叙事常常以“他者”为视角。  相似文献   

18.
《大公报·文学副刊》始终关注着欧美文学,其文论与20世纪初期的影响研究有着密切联系:阐述歌德对中国文学的接受,属于典型的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谈论浪漫主义的得失,是为了揭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失范。由此可见,《大公报·文学副刊》关注别国文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中国文学自身,这些内容对后世比较文学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上影响都非常大的一部小说,对其主人公的分析也是林林总总。笔者则从分析其社会、家庭、环境及个性入手,把他定位为一个堕落的天使,而这个天使由于其自身的性格及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注定他要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美国小镇文学是作家以小镇为背景,试图描述那些在工业文明和文化冲击下的小镇居民的生活以及精神状态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代表作有:埃德加·李·马斯特斯著的诗歌《匙河集》;舍伍德·安德森著的小说《小镇畸人》以及桑顿·怀尔德著的戏剧《小镇风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怪诞艺术和意识流技巧等等,而以上提到的三位小镇文学作家主要分别采用了精神分析理论,表现主义等写作技巧,开创了小镇文学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