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悲剧《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哈姆莱特是这个悲剧的主人公,他不仅仅是一位封 建丹麦王朝的王子,其天性也不简单是沉思和软弱,恰恰相反,是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和战士。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作品《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形象分析,力图深刻地揭示哈姆莱特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形象,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性格特征,揭示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现实之间的矛盾.说明哈姆莱特的性格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阶级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后期的戏剧都称为“传奇”,二者戏剧属性相似,戏剧取材相同,为其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基础.通过比较发现二者采用了多种相似的戏剧创作手法,而其背后又隐藏着相似的戏剧创作根源,证明二者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他批判了封建主义的腐朽,揭露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弊病,既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推波助澜,又为人类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他把欧洲人文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的创作有很高的评价,充分肯定了他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本文就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方法作出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戏剧的双重性决定了戏剧翻译不仅可以为文学系统服务,也更应为戏剧表演服务。然而两个系统对戏剧翻译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却大相径庭,文学界常常以"对等论"来衡量戏剧翻译,而表演界则以"可表演性"来评价其翻译。本文从目的论角度比较分析了《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为戏剧翻译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闻名的悲剧,莎士比亚一生深受基督教和《圣经》的影响。圣经是世界文学艺术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欧美作家,莎士比亚也不例外。人、祈祷、爱、伪善和报复构成了《哈姆雷特》这部巨作的主要圣经文化母题。  相似文献   

7.
人文主义自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之后,一直经久不衰。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下,为其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者通过对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女主角的形象分析,表现了她们对新人文主义的生活原则和理想的追求。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肯定女性的智慧,讴歌女性的美德,赞美女性不畏强暴勇于追求的气概。他为重新认知女性,改变女性的生存空间,贡献了他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分别是东西方的戏剧大师,二者都擅长悲剧的创作,都擅长从社会、人生的角度观照人的命运,反思不幸和灾难产生的根源。本文从悲剧主体的层面切入,按照社会地位、陷入矛盾冲突的方式和抗争的激烈程度三个方面来比较莎士比亚戏剧和关汉卿戏剧的不同之处,并深入探讨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与翻译研究的多学科性一样,对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的研究同样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本文选用朱生豪的译本(1995)和梁实秋的译本(1996),拟从诗学象似性角度对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做个例分析。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的同时应将诗学象似性融汇于心,竭尽全力在译作中重现与原作中相同或相似的象似效果,以准确地传递出原作中被人忽视的细微情愫以及隐藏于形式中的意义。本文试验性地将莎剧翻译同诗学象似性相结合,希望能为以后莎剧翻译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神话:论克莱恩《新娘来到黄天镇》中的西部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娘来到黄天镇》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创作的西部短篇小说名篇之一。这部作品以美国西部城镇黄天镇为背景,以杰克.波特的婚姻对黄天镇的影响为主线,再现了19世纪末美国西部边疆小镇人们的生活,见证了"牛仔"的历史命运,揭示了工业文明的演进对农业西部的影响、渗透,为美国西部历史文化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11.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对存在主义流派命题的处理别具一格,具有双重性的特征。不仅对主人公的荒诞性的经历进行了较为细腻的描述,同时也使其所经历的人生之旅凸显存在主义观点的荒诞性,继而将自由的观念引向了荒谬的结局。本文旨在探讨塞林格的作品中所具有的处理存在主义的文学流派和哲学命题的方法,以加深对塞林格小说创作的特点及方法的理解,论述其创作技巧、哲学观念及其所包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传奇剧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莎翁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文章主要从其情节的神秘怪异、结构的模式化发展、背景的恬淡怡然等三个方面,对莎士比亚传奇剧的独到特色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出发,阐述莎士比亚在他的三部著名的爱情悲剧中,如何转变女性的被动为主动,如何摧毁占主导地位的男性中心逻辑,从而消解传统的父权制意识形态"男性等于创造力"。三位女主角充满女性自我意识的勇敢言行对父权制的权威是一种直接的威胁,相反,三位男主角不断丧失自我约束力,成为否定自我和消融自我的弱者。莎士比亚以其细腻而又美学的角度表现了女性的心路历程和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健康、积极的性格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赫索格》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行为方式和生活状态的思考。索尔·贝娄在存在主义视角下,展示了犹太知识分子生活在"悲惨"的生活中,人生是一段又一段毫无疑义的重复,人们行事倾向于用内心思考来代替实际行动,带有鲜明的不同常人的特点。在作品中,作者认为人们所生存的这个"荒诞"世界是无法打破、不能扭转的。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他戏剧创作中的精华,通过对《哈姆雷特》中的母爱、《奥塞罗》中的情爱、《李尔王》中的父爱和《麦克白》中的权爱的阐述,表达了对人性弱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电影《夜宴》为例讨论莎士比亚戏剧的电影改编。该片在主题上的偏离导致其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等多方面对原作《哈姆雷特》进行了重大改造。本文认为对莎剧的改编不应停留在表面,而应追求神似,在主题忠实于原作。  相似文献   

17.
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的译介思想和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从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译介过程及其贡献:朱生豪是我国解读说不完、道不尽的莎士比亚的第一人;朱译莎剧质量之高“迄今仍无出其右者”;朱生豪是不屈不挠、立志填补中国文化空白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部作品具有的艺术美,即朦胧美、寓意美、真实美、声音美和成熟美,体现了作者想把美从艺术移进现实中,按照美来塑造人的本质和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在存在主义戏剧《禁闭》中,萨特将自己对现实荒诞性的理解转化为"地狱"情境的特殊安排。地狱布局有若一间陈设为第二帝国时期的客厅,它没有镜子和刑具,灯火通明,不分昼夜,在这个全封闭的空间里,三个鬼魂形成了互相追逐的三角关系。剧中呈现的地狱情境与人们对地狱的常规想象大相径庭,却是一种反映了现实生活经历又富于哲理意蕴的情境。文章主要从地狱情境的特殊性着眼分析《禁闭》的自我主题,以期把握这一情境所体现的道德意义和形而上性质。  相似文献   

20.
作为海明威最杰出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如果对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都可能有不同的研究观点,从象征手法上对其进行探索,它无疑是一部杰出的"写意"形态小说,如果从其简约、写实的叙事手法来看,它又是一部杰出的"拟实"形态小说。但无论从何角度来看,这部精品之作都有着散文般的朴素与流畅,有着诗的简练与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犹如冰山,有实有虚有藏有露。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这部巅峰之作时代背景、艺术形态、创作意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研究,从美学跟哲学的角度对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冰山理论"进行探讨,对《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所展现出的美学内涵分析,最终从哲学上论述整部作品所包含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